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字体漂亮的行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字体漂亮的行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王羲之的《兰亭序》被定论为天下第一行书,那为什么有人更喜欢他的其他作品?
因為流傳到現在的我們看到的巜蘭亭集序》根本不是王羲之書寫的原件真跡,真跡早已經隨唐太宗李世民去世時葬在昭陵或隨髙宗皇帝李治和武則天合葬墓乾陵裏面,真跡早已經決跡,無法面世。現在的《蘭亭集序》是太宗皇帝李世民的朝臣馮承素的臨寫本,所以說有人更喜歡王羲之的其他真跡作品。
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兰亭序》是喜爱人数是比较少的,而更喜欢其他作品的人肯定比较多,《圣教序》、《丧乱贴》、《黄庭坚》、《十七帖》等喜欢的人肯定有,包括我也喜欢。
其实,按照书法艺术成就来说,《兰亭序》是最高的,应该都更喜欢才对,但事实并非如此,一部分人甚至觉得《兰亭序》写的最差,《快雪时晴帖》等写的最好。
为什么呢?
这不仅仅是个人的喜好问题,更是一个人的审美观念、价值取向、思想境界的问题。
我以前也不喜欢《兰亭序》,真的写的不好,我相信很多人也有这种感觉,但是身边的人和网上的评论却说《兰亭序》才是最好的。
随着自己对书法的研究,慢慢的就改变了我对书法的看法,自己的思想观念和眼界都发生的变化,结果更加喜欢《兰亭序》。
那些真正喜欢《兰亭序》的人偏偏临摹其他书帖,造成了你以为他们很喜欢其他书帖的***象。
其实真正喜欢《兰亭序》的人是不敢轻易去临摹的,因为《兰亭序》写的太好了,难以吸收其精华,一般要通过王羲之的手札去过渡,才能更好的学习《兰亭序》,所以很多人花大力气绕过《兰亭序》去学习其他东西是有原因的。
兰亭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以及王羲之确立书圣地位,都与李世民的推崇有很大关系。所以,在唐代收集了很多王羲之的作品,我们可以想象到,那个时期,一定是王羲之书法最为集中的时期。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举国上下,学王盛行。再加“萧翼赚兰亭““兰亭陪葬“等等,使得兰亭多了一些***色彩。
不仅如此,当时还有许多王羲之作品的衍生品,比如各种王羲之作品的摹本,以及多种集王羲之字的作品。我们所见到的王羲之《兰亭序》,就是当时的摹本,现今所见有虞世南的摹本,冯承素的摹本,褚遂良的摹本。虽是摹本,也一定带有时代的书风。这就造成了王羲之法帖之间用笔差异还是很大的。
唐朝时期书法用笔要比王羲之所处的晋代要丰富,比如王羲之的《姨母帖》,用笔较圆,没有冯承素模《兰亭序》那么讲究用笔锋体现映带。从书法发现规律来看,《姨母帖》应该更接近当时的风格,相较于之前是妍美的,但相较于后代,还是稍显质朴的。其他如《平安帖》等,也是如此,用笔较《兰亭序》要简练爽快。可以说,王羲之的一些信札所体现的晋代风流蕴藉,要比《兰亭序》更加充分。
再者,王羲之虽然行书成就最高,但还有小楷、草书传世,尤其是草书《十七帖》,更是草书的经典之作,历代奉为圭皋。王羲之的多种风格,都是经典,可以选择的多,所以对《兰亭序》与王羲之其他作品有不同认识也很正常了。
关于《兰亭序》为什么被定论为天下第一行书,本人在“《兰亭序》真的是王羲之书法的最好水平吗?为什么《兰亭序》被认为是天下第一行书?”一文中已作了回答,同时提及《兰亭序》存在的不足或缺憾之处。
由于每个人的书法水平不同,鉴赏角度各异,所以,对同一位书法家的不同作品的喜好程度,也存在一些不一致的看法,这是极为正常的现象。比如,很多人喜欢王羲之的《兰亭序》,但也有人更喜欢他的尺牍信札,如快雪时晴帖、平安帖等等。
当然,王羲之的尺牍信札作品也有它的优点和缺憾。优点之一,尺牍信札多数是有人物对象、用于沟通交流、带有情感色彩的实用性书信,当这种情感流露于笔端时,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和好感。其次,尺牍信札大都是跨字体的,比如行楷或行草等,而跨字体的创作,对书者来说,更具自主性和表现空间,可以更充分地发挥多种字体的优势,让画面布局更加自由灵动,更加自然甜美,所以尺牍作品为很多书法爱好者所喜爱。
至于现存王羲之尺牍信札的缺憾,也是明显的,一是真迹难寻,二是年代久远破损较多,三是内容完整的作品很少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字体漂亮的行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字体漂亮的行书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