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字体顺序行书楷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字体顺序行书楷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从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先有楷书还是行书?
楷书和行书不是前后传承关系,两者没有可比性。行书是正书的快写,当然是正书在前,行书在后,行书没有生成楷书。说行书早于楷书,行书衍生了楷书,这样说是不准确的。楷书快写了就有了行书,楷书是正书,当然是行书的爹。如果拿王羲之的行书字说事,行书也当不了楷书的爹,行书不是楷书的儿子也是侄子,这个辈份乱不了!
历史上各书法字体的朝代代表为:
楷书行书出现的顺序为先楷书后行书。楷书出现在西汉末年,行书出现在东汉末年。
1.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程邈创立的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比隶书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始于汉末,通行至现代,长盛不衰。
3.行书是一种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书开始并没有被普遍地应用。直至晋朝王羲之时代起,行书才得以盛行起来。
书体演变顺序是什么?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商)(周)(秦)(汉)(魏晋)草书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
书法史的开篇肯定是仓颉造字。老祖宗仓颉所造的字因为年代久远,已经无从考证了。
现在能考证的最早文字是甲骨文。甲骨文不属于书法范畴,但属于文字范畴。
往后应该是金文,就是刻在钟鼎器皿上的文字。
秦朝统一之前,秦国的原有文字属于大篆。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实行书同文政策,命丞相李斯简化大篆,这就是小篆文字。
这期间,民间已经萌芽了早期隶书,这可以在“秦简”上得以体现。
至程邈,把民间流传的简化小篆整理出了隶书。这就是秦隶。
隶书还是有点复杂,秦国的王次仲整理出了“八分书”,就是取八分篆书二分隶书形成的新体书法。以后将隶书统称为八分书。
书法字体发展先后顺序是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产生的时间顺序是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小篆是始于秦代。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隶书是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字体宽扁,左右舒展,平衡对称,整齐均匀。
草书是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楷书是形成于东汉。字体方正,规矩严整。行书是开始盛行于晋代。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甲骨文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属于上古汉语。中国商朝后期,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11世纪出现。
中国的书法是由甲骨文开始的,甲骨文作为书法字体的一种,具有不容易识别,且已完全丧失实用性的弊端,虽然还具备有相当的艺术鉴赏性。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所以也称钟鼎文。青铜器分礼器和乐器两种,礼器的代表是“鼎”,乐器的代表是“钟”,产生于中国商朝后期,公元前1300年~公元前1046年。
篆书是大篆和小篆的统称。“大篆”主要是指“金文”、“籀文”、“秦统一前的六国地方文字”,而“小篆”则单指秦统一后的秦篆。大篆,中国商朝后期,公元前1300年~公元前1046年,小篆,秦一同六国,公元前221年后。
隶书大致分为古隶、汉隶(包含八分)。古隶,公元前309年~公元前111年,汉隶,公元前180年后。
隶书是相对于篆书而言的,隶书之名源于东汉。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隶书相传为秦末程邈在狱中所整理,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改曲为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字体顺序行书楷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字体顺序行书楷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