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字帖字体设计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行书字帖字体设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硬笔行书中,“舞、薄、垂”等字怎样写才灵动好看呢?
行书,介于行楷和草书之间,大部分硬笔行书,在保证一定辨识度的前题下,都有相应的快写方式,哪怕是比较笔画较多的字。
当然,结构上肯定是变异的!比如,你举出的例子:舞、薄;
这些字还好的,有相应的行书快写方法,但是你需要多多学习,学习现代书法家的字贴,认真临摹, 或者学习下古代行书经典也好;
(“薄”的行草写法,要看阅读对象的,如若对象是普通大众,而非书法爱好者,尽量就不要写成这样,如上图。)
这些字确实没有很好的行书写法,你只有把这类字写得规范,看上去流畅,别太生硬就得了;
硬笔书法的源头仍然是毛笔书法,硬笔字要写得灵动好看也只有向古代的书法大家取经。“舞、薄、垂”等字怎样写才灵动好看呢?我选择几种认为写得好的分享如下,供大家参考:
1、明 · 文徵明 · 乐志论
2、明 · 陈道复 · 古诗十九首
3、明 · 董其昌 · 昼锦堂记
钢笔字行书,有一定基础,推荐一下学什么帖比较合适?
如果说有一定的钢笔字基础,想练行书的话,选帖有两种思路:一是临现代人的硬笔行书;二是临古人的毛笔行书。这个看自己的兴趣爱好了,我一般建议是选毛笔小行书来练,更有韵味。
目前市面上见得比较多的硬笔行书字帖,主要是田英章、荆霄鹏、吴玉生三位老师的,也是我比较欣赏的三位老师。三个人的行书各有特点,就看你喜欢谁家的了,没有高下之分。
田英章老师的“田楷”虽然有很多争议,但是他的硬笔书法确实得到很多人的好评。他因为有深厚的毛笔书***底,因此他的硬笔行书非常有意韵。只不过他的硬笔行书牵丝萦带比较多一些,初学者学的话要注意,可能不太好学。
荆霄鹏是田英章老师***,但是硬笔行书自有面目。他的行书更偏行楷,能看出深厚的小楷功底。他的硬笔行书,不像田老师那样牵丝多,比较中规中矩,适合初学者来练。
吴玉生老师的硬笔行书,我是很喜欢的,很有古代文人书法的气韵。他的行书俊美、灵动,也能看出他深厚的毛笔书***底,风格介于田英章和荆霄鹏之间,牵丝不像田那么多,也不像荆霄鹏那样偏于楷,不论是有无基础的人都可以来练。
相比于今人的硬笔行书字帖,我更愿意推荐古人的毛笔行书作为字帖。我比较推荐是米芾、赵孟頫、文征明和当地书法大家启功先生的毛笔小字行书。
米芾的毛笔一直很喜欢,他的字转化为硬笔来写得话一样很漂亮。还记得85年那次全国钢笔书法大赛的特等奖吗?其中有一位老师曹宝麟,他就以写米芾见长,把米芾的行书用钢笔写出来,令人惊艳。学米芾的话,三大帖:《蜀素帖》、《苕溪诗》、《杭州方圆庵记》。
赵孟頫的行书字帖传世比较多,而且很多都是小字行书,也非常适合拿来作钢笔字帖。赵氏的行书秀美妍丽,属于那种雅俗共赏的风格。田英章、吴玉生老师学赵的书法都是比较多的。我小时候也临过赵孟頫的《洛神赋》,前段时间还临过他的《心经》收获很多。代表作很多:《洛神赋》《秋声赋》《秋兴赋》《前后赤壁赋》等等,都是很好的法帖。
@钢笔字行书,有一定基础,可以直接临古代行书字帖《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这本字帖是小字行书,线条粗细变化不大,瘦硬刚劲。和钢笔字的特点相似。适合作范本临摹。
我们找出其规律特点,用正确的临帖方法,就容易上手,把字帖上的字临像。
一,观察其外形特征。把字的整体***的转折点,用长直连起来,用几何形来概括它,分析其形状。分析大的高宽比例。
二,观察分析局部形特征。把笔画分割出的空间看成无数个相似形,来比较检查局部的相似形是否准确、相像。
三,细节的表现。入笔处往往有精巧的附钩,笔画间有的有细丝连接。使笔势灵动。
四,行书骨子里像楷书,有楷意。运笔不宜过快。要笔笔到位,注意笔力的表现。
五,行距较宽,有平和简静、空灵、萧散之韵。
六,要观察分析帖中字的结构的疏密、大小、欹侧、错落等变化。正是这些变化,才避免了"平直相似,状若算子。″此帖姿态横生,如星罗棋布。
七,主笔伸展拉长。起平衡重心,支撑字形的作用。
八,结合用毛笔临王羲之碑版《圣教序》和王铎墨迹版的《圣教序》。领悟其用笔、结构、章法、行气等。
近十几年来,钢笔字帖的出版量大幅度增加,这为钢笔字的选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但无庸置疑的是,众多的字帖中存在着优劣混杂、良莠不齐的现象。
如果有了一定钢笔行书基础的朋友选用钢笔字帖,我认为从四种途径去进行选贴:
一、自己到书店翻阅众多钢笔字帖,然后根据自己的审美角度,选取几本字帖,进行细心研读、对比,最后选出自己认为最好,最适合自己的一种字帖作为练习范本;
二、请有经验的书法爱好者,或书法教师帮助挑选;
三、可以参照《中国钢笔书法》杂志刊登的”全国优秀钢笔字帖目录”进行选帖。
四、以古代毛笔名帖作为钢笔字练习范本,如最出名的毛笔名帖,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以下当今钢笔字帖仅供参考:
①顾仲安《5000常用字钢笔字帖》、《钢笔行书字帖》
②田英章《钢笔行书字帖7000常用字》
③丁永康《3500常用字钢笔字帖》
今天的互联网就是一个巨大的图书馆。在网上,你几乎可以找到任何你想要的资料,而且品质也不会太差。
所以能够推荐给你的字帖自然也不少,但问题的关键是你喜欢什么风格的字,你练字想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如果只是想写个一般够实用的话,建议你学今人的硬笔名家。当代硬笔书法家很多,相信你也听说过一些。比如大名鼎鼎的田英章老师的硬笔楷书和行书;比如卢中南老师的硬笔楷书;比如王正良、顾仲安、张秀、骆恒光、任平、刘惠浦等曾经风靡一时的硬笔书法家,找到其中任何一位坚持练下去就会有一定收获。以上所说的是你只是想把字写个差不多够用即可!
但如果你想进阶让自己的硬笔字更有内涵,达到一定的艺术高度,那就需要到传统书法海洋中遨游一下了!老祖宗留下来那么多魅力四射的经典碑帖,只需一家,你能吃透七八成就会有所建树。
但你在选帖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审美偏好和碑帖特征做好选择,不要写别人推荐而自己不喜欢的,那样你会坚持不下去。其次要选择那些相对容易上手的,这样不会因挫败感而放弃你的坚持。
根据初学,我推荐一些碑帖供你选择
楷书类:
王羲之《黄庭经》《乐毅论》这些都是小楷
欧阳询的楷书《九成宫醴泉铭》和小楷《阴符经》
柳公权小楷
我想学习行书,有没有即简单,有好看的字帖推荐?
初学者学行书有以下几种字帖可选:
1.喜欢精雅飘逸的可选 王羲之《圣教序》
2.喜欢温婉妩媚的可选 赵孟頫《前后赤壁赋》、《洛神赋》;
3.喜欢爽利,笔法多变的可选 米芾《蜀素帖》
4.喜欢大气磅礴的可选 李邕《麓山寺碑》
可是无论哪种字帖,就得恭恭敬敬地学习,把每个字都学透了再换字帖。先专一再广博,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有初学者怕学太深入了出不来,其实这大可不必担心。明代有一本《书***》里面就谈到这个问题。具体内容不记得了,不过大概是告诫后来的学书者。
要选一本古代优秀的碑帖,然后用心学习,站稳脚跟,即使天天被人嘲笑也不作理会,时间久了,功夫自然成!
“齐”字用行书[_a***_]写才漂亮?
一、“齐”字略说
“齐”,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禾麦穗头长得平整的样子。小篆字形下面多了两条线,表示地面。本义:禾麦吐穗上平整。《说文解字》中说:齐,禾麦吐穗上平也。齐,还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87位。
我们来看一下历代书法家们如何写“齐”字——
晋 · 王羲之 · 兰亭序:
晋 · 王献之 · 肾气丸帖:
简体字“齐”因笔画数少,加之又是上下结构,写行书过多的连笔就很难看,点横适当连写,左撇右捺左右放开,两竖一长一短括号式呼应,看起来是很美,仿佛是一个美女老跳舞。繁体因笔画多,行书写好看,应该不难。
行书中"学"字怎样写?
行书中的“学”字怎么写?建议学习法帖的写法,因为法帖上的行书“学”字都是出自古今书法大家之手笔,且经过历史检验和人们认可。自造字不可取。学书法,一定要师法古人,继承传统,只有这样,学书之路才能走远 ……
上图中的六个行书“学”字,都符合行书书写规则,风格各异,都很有特点,供题主参考,建议临摹之。
上图中的行书“学”字,用笔老辣,书写流畅,行云流水,艺术性强,可学习、借鉴之。
上图中的行书“学”字,王羲之写的最棒!除王十朋写的“学”字不太理想之外,其他书家写的也很精彩。
上图中的九个行书“学”字,欧阳询,林则徐,敬世江写的甚佳,其他书家写的仅供参考。
题主可从以上图片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行书“学”字临摹之,如果想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临摹到七分像时,加上三分自己的个性即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字帖字体设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字帖字体设计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