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国标楷书赵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国标楷书赵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赵体楷书有入国展的吗?
我的回答很鲜明,有。而且以后还有。关键是要写得真好。我写过赵,至今有时还写。赵字看似简单好入门。真正写好比其它体难度不相上下。而且赵字更能溶入自已的东西。我的老师苏适先生赵字结合其它书体成当今大家。欧阳中石先生更是楷模。写经典你首先喜爱,像爱你媳妇一样,不可移情别恋,当有成果。虽是俗语,确是心得。再说一句投稿国展也是努力的动力之一。水平高经得住各种考验。欧阳中石先生有句名言:你只管把字写好,名头是别人的事。写一手好字,最美和舒心的是自已,同样也健康了你的身心。
书法人临帖创作,应该选择和自己心性相契合古碑帖,为宗主门庭,这样有事半功倍之效。万不可追逐世好、时风。时风一时,能合自家心性才一世。
再者,书法人定位,更不能以何种书体时髦,以能入国展、获奖为其学书目的。因为中国书法史的大家,没有任何人是靠入展、获奖等,在书法史上留名者。
再说书法进入展厅,也就是改革开放这几十年,也是从西人那里引进的,古之书家写字作文,是读书人必背的基础学科,古人压根就没想到去参展入会,只是写着写着,顿悟渐悟书法之道。故此,古之书家书写时,心态很放松,自然而然,是自己的心性、审美、学养等,自然流露。书写者自然心无挂碍,无意于佳,乃佳耳!
如今,书法已是纯艺术欣赏,当然书者更要以艺术的本源为上,艺之本源乃是书者的思想、情感、个性、审美等,通过毛笔在纸上,有规则的书写(笔法、墨法、章法、个性、结字)等,来展现书者的思想情感、审美情趣。也是书者灵魂的外在表现形式。古之书法经典,浩如烟海,宗师哪家哪体,只要笔法方法得当,又有时代特点,寓今寓古,又有个人思想和特点,都可入展。如写字为入展,必然心理障碍重重,影响书写情绪,下笔都想是否合古法?同道、评委怎么看自己的作品?鬼都不信能写出佳作来?
至于有道友问,写赵体能入国展吗?如果仅是赵字的山寨,肯定不行。以赵为主,以其它为宾,以己为核心,写出似赵非赵,似帖似碑,写出心灵深处的想法,写出自家的语言和***,休管入不入展,自能入展获奖。艺术本痛快舒心之雅事,一旦染功利定入恶俗之深渊。君不见,当代展厅体千人一面,多是名利惹的祸!
庚子孟夏,新野人随记于【归一堂】
一:唐楷遮盖了“赵楷”的荣誉
在历史上,楷书最繁荣的时期是唐代,在这个时期楷书***层出不群欧阳询,颜真卿和柳公权都是唐代楷书的代表人物,而赵孟頫却是元朝的书法大家,这让很多初学者都认为“楷书以唐楷为尊,元朝赵孟頫的赵体不如其他三位楷书***的作品”
二:赵孟頫的“赵楷”在书写时有行书特色
对于初学者来说,选择“楷书四大家”的书法是因为这四位书法家的书法容易入手,而在这四人之中,赵孟頫的书法因为有行书韵味,所以在字体笔画连接呼应上,没有书法基础,学起来会很变扭,而其他三位书法家的楷书并没有这么样的问题,所以相比赵孟頫的“赵体”另外三位书法家的书法更受欢迎一些
三:社会推广问题
在书法界,赵孟頫的赵体备受推崇的,但是在如今的现代社会,书法市场上大都是欧阳询,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字体,或者是这些楷书的教导理论,很少有赵孟頫的“赵体”字体和书法教导理论,不管有多么想学赵体书法,没有指导理论,没有“赵楷”字帖,再大的决心也很难学好赵孟頫书法。
总而言之,因为唐楷名声太盛,所以一大部分人会去学习唐人的楷书,加上赵孟頫“赵楷”在书写有行书特色,会让很多意志不坚定的初学者退却,再者还有推广问题种种原因相加,让学习赵楷书法的人很少,不过只有真正学过赵楷书法的人才知道,其实笔画和结体没有太多的严谨法则的赵体字才是最容易学的!
任何一种书体只要你写的足够好,笔法取之有道,章法合理都可以进入国展,何况赵体独具一枝,盛传这么久远,其地位不可否认。
所以赵的楷书作为楷书四大体之一,必然有学习的价值所在,那就可以说用赵的楷书去参展,就有机会入展,近年颜楷,柳楷都有入展,那赵楷必然有机会,只是参展的水平也许没有达到楷书评审委员会的水准而已。俗话说得好:功到自然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国标楷书赵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国标楷书赵字体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