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赵氏楷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赵氏楷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赵孟頫楷书具有的笔意?
赵孟頫楷书的笔意有连笔、肥壮、筋劲,这有可能当时没有真版字帖造成的。赵孟頫做官、居住,基本上都是在杭州,距离大宋皇族的血缘关系已经久远,改朝换代又为蒙古族工作,官位越升越高,书学也越来越深。必须承认赵孟頫汉族的性格和汉文化是比较明显的。
赵孟頫宋末元初之人,宋代赵匡胤的后人,在书法造诣方面是登顶之人,特别是楷书可以说创新一派,归为赵体!笔意主见于起笔运笔落笔赵孟頫到了出神入化的水平,既继承了王義枝的风格又有他自己的创新。赵孟頫一个字之内笔画与笔画至简的呼应也是用尖锋,这就很好的让气韵连贯起来,不至于中途断气,这也是赵孟比较高超的运笔水平的一个展现。
至于赵孟頫的人品,长期也是遭人评判,特别是在元朝做官更是把他当投降派汉奸论道。那只是它话了。
想学赵孟頫的楷书,从哪个字帖入手比较好?
赵孟頫的楷书被后世誉为“楷书四大家”之一,与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并列齐名,唐代以后唯有他一人楷书可与唐楷相提,可见他楷书的艺术价值。而且赵孟頫的留下的大楷作品都是墨迹本,对于学习书法的爱好者来说,简直就是福音。
只有真正的墨迹本,我们才能较好地学习书家的用笔,碑刻书法则是经过二次加工的字体,很难研究书家的笔法。所以启功先生有过一句诗曰:“半生师笔不师刀”就是认为,墨迹书法对学书者来说需要特别的重视。
赵孟頫《三门记》
赵孟頫早期的大楷书师法智永、褚遂良和徐浩等人,后来融入李北海的笔意。例如大德七年(1303年)赵孟頫所书的《玄妙观重修三门记》、《玄妙观重修三清殿记》就已经开始有了明显的李邕的风格了。董其昌题跋曰:
这幅作品楷书中带有行书的笔意,去李北海书法之劲利攲侧而变为浑厚方正、端庄典雅、气势雄伟又不失灵便。可以说是从《三门记》开始,“赵楷”才开始具备了雏形。
赵孟頫《湖州妙严寺记》
后期随着赵孟頫年龄、阅历的增加,然后又广***博收,在书法艺术上还不断地自我完善,例如后来的《妙严寺记》、《昆山淮云院记》等,又吸收了“柳楷”的结体特点,与前期的《三门记》相比,字形明显变方阔而为修长。
《胆巴碑》是赵孟頫晚年楷书的代表作,这个时候可以说是人书俱老,《胆巴碑》行笔严谨遒劲而不失流利,点画顾盼承接自然,已无先前之造作,结体上也是匀称舒适,比例合度、风姿绰约,历代论书者以此碑为“赵楷”第一。
赵孟頫《胆巴碑》
学习赵孟頫的书法同时,最好更多地去了解赵孟頫的这个人。不然学着学着很容易被后世对赵孟頫的诋毁所影响,同时更要去学习赵孟頫学书法的方法和态度。赵孟頫是一个非常善于借鉴和创造的高明书家,他的书法集“二王”、智永、褚遂良、李邕、柳公权等众家之所长并加以变化,然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成功的关键就是“师古而不泥古”。董其昌云:“赵吴兴大近唐人。”
赵孟頫的楷书,用八个字来概括:开朗潇洒,丰姿多态。
赵孟頫的字特色:点画总的要求,以圆秀为主,柔中有刚。
赵字结体:平和典雅,秀而不媚,丽而不俗,笔意连续,颇有行书的意趣。
在临摹时,要充分体会其方正严谨,重心平稳,横直相称,撇捺舒展的独特风貌。
写楷书略参行书的笔法是赵孟頫楷书的主要特点之一,其运笔的笔势在流美中有遒劲。
鹏誉轩笔庄认为:学习赵孟頫的楷书,从《胆巴碑》(见下图),《三门记》(见下图)入手为宜。
要想用最短的时间,学习写出漂亮的字,就要选赵体。但要写出独特的风格来,那还是非下大功夫不可!
谢谢悟空邀请!
海澜鑫语来作答: 根据自己的学书体会和经验,学习赵孟頫的楷书可以从《胆巴碑》入手比较好,写精熟能背临不失其形神为佳,再学习《寿春堂》以及《玄妙观重修三门记》等,后面学习他的行书《洛神赋》、《闲居赋》、《前赤壁赋》等名帖。书法必竟是门艺术,要走进去不容易出来就更难,如果你是初学,为了不走弯路节省宝贵的初探入门时间,最好能拜个对传统有敬畏之心、从传统碑帖中扎实走出来的实力派书家为师,系统学习非常重要。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赵孟頫博学多才,善诗文,工书法,精画艺,擅金石,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他四体皆精,尤以楷书、行书著称于世,他的书法结字遒媚秀逸,行笔潇洒内劲,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字里行间如行云流水动势飞扬秀美,深得二王笔意,世称“赵体”。他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上图是赵孟頫的书的《胆巴碑》。通篇基本为楷法偶见行书写法,点画精到用笔沉着、神气尽显、潇洒率真且血脉相连,自然而纯熟,很好的继承了“二王”正统笔法
赵孟頫传世书作较多,代表作有《千字文》、《胆巴碑》、《洛神赋》、《兰亭十三跋》、《道德经》、《赤壁赋》、《归去来兮辞》、《仇锷墓碑铭》等。
附赵孟頫部分书作图片供大家欣赏:
我从2008年开始学习赵体书法到现在已经有十年时间,虽然进步不是太大,还需要继续坚持。但是我还是想根据自己的赵体书法学习经过,写下自己的体会,仅供参考。我在2008年到2016年左右,主要是临摹《湖州妙严寺记》!2016年--2017年,以临摹《三门记》为主,2017年至今,主要临摹《胆巴碑》!为什么一直临摹学习赵体,原因可能是因为我自己也姓赵的缘故,另一方面,赵体楷书比欧体或者颜体相对好写一些,更容易写像。我曾学习了一段时间《颜勤礼碑》,因为工作所需要,但是就是写不好,不习惯,所以就放弃了。我当初学赵体书法,去书店买赵体字帖,看到了《湖州妙严寺记》,所以就买了,因为没有老师指点,全是自学,所以买了《湖州妙严寺记》,就临摹《湖州妙严寺记》,因为也没别的选择!当时网购还不太流行,购书主要是新华书店!如果是换到现在,让我重新选择,我感觉初学赵体,从《三门记》开始或许更好,《三门记》字体相对于赵孟頫的其他字帖,算是比较工整的一种,都说赵字无真楷,有行书笔意在里边,但是相对来说,《三门记》的楷书化程度和其他字帖比起来,还是要楷的多,适合初学。学习熟练了,自感觉已经有所谓入贴的感觉,再去学习《湖州妙严寺记》,最后学习《胆巴碑》等,逐步递进,或许这样更好。尤其是《胆巴碑》,我感觉现对于《三门记》和《湖州妙严寺记》来说,用笔更丰富,线条多变,行书化程度稍高,借用***建的说法,《胆巴碑》就像一个得道高僧,所以不建议初学就学《胆巴碑》。附上一些自己学习赵体时的临摹照片,按先后次序《妙严寺记》,《三门记》,《胆巴碑》!写的不好,大家互相交流学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赵氏楷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赵氏楷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