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书法楷书字体注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书法楷书字体注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初学者练习楷体字,到底是否应该练习田英章先生的字?
每个书法爱好者应该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和特长选择自己学习的字体,田英章先生的字应该只是众多选择中的一种,而不是唯一的选项。
楷书风格各异,最著名的有颜柳欧赵四种,另外还有禇遂良、智永、魏碑等多种选择,有的挺拔俊秀有的端庄肃穆还有的古朴风雅,初学者应该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找出适合自己的字体来学习,田氏兄弟的字体都是脱胎于欧阳询的楷书,不是楷书学习的唯一选择。
学习楷书最好找老师,从基本功练起,那样可能少走弯路,并尽快的掌握用笔结字的技巧,进步迅速。如果自己找个田英章的字帖盲目临贴,没有人指导只能事伴功半,费力挺大进步缓慢。
田英章是目前在民间国内影响最大的书法家,没有之一,而且从教多年,门下***众多,许多人模仿他都出神入化达到了以***乱真的地方,如果初学者去学他的字就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样,很难再有所突破。
因此,如果想在楷书上有所建树,建议避开田英章先生字,另辟蹊径。
成年人练书法。沒有统一的标准。唐楷,田英章先生的字都可以练。那种适合你就练那种最好。
唐楷中不一定欧体最佳。柳体也很好,赵体也不错,颜体属于隶书和正楷过度期。练哪种体只要适合你对你来说最佳。
写软笔字就是玩玩而已。如果想练好,唐楷,田英章先生的字都可以练,取各家之长,形成自己的风格。让后人一看就知道是你的字。那你才叫书法练成功了。起吗你在中国书法历史中有一号了。
所以不要纠结练谁的字。既便你炼的再象谁的字。也不能说明你的书法成功。越象你的书法越不成功。别人一看这是什么,什么体。跟你一分钱关系没有。所以近代书法界急缺有个性的正楷书法。
初学者练习楷体字,到底是否应该练习田英章先生的字?田蕴章老师曾经说过:楷法欧阳莫学田,这句话背后的含义是什么?
初学书法者想从楷书字体学起,从大的方面来说有魏碑和唐楷这两大类,从取法乎上的角度来说,有欧颜柳赵四大家可以学习。田英章先生是现代“田楷”的代表人物,其书法脱胎于初唐四大家的欧阳询楷书又融入个人理解创新出妍美、易学的“田楷”。倘若初学者喜欢“田楷”也是可以从此学起。
至于田蕴章先生所说的“楷法欧阳莫学田”的背后含义是:
田蕴章先生知道“田楷”的局限,也知道深入学习“田楷”的人很少能够从“田楷”的学习中跳出来,造成既达不到宗法欧阳询书法的高度也没有办法表现出个性的特点来,而造成所有学习“田楷”的人所书写的作品千篇一律有如印刷。
成年人学书法只要自己喜欢什么体都能学。田先生的楷书工整、美观。学的人很多,也容易上手。你只是想把字写写整齐、漂亮完全没有问题。如果有更高的目标和追求,还是要学古人,临古帖。因为“学书要学师,不做徒中徒”。如果是小朋友学书法那就一定要从古帖入手。观点仅供参考。谢谢阅读!
上海 马金良老师
我们一起交流吧:一,初学书法者,学篆字,要先学会篆字的结构,加上写篆字的笔法没有提按顿挫之分,如果不是为了参赛,写得好好都没有现实意义。而学隶书,也是同一道理:隶书的笔画和结体,很多时与楷书也不同,一入门,就被打乱了对楷书的认识。这对初学者不利。因此不论年纪,先学楷书是不二法门。至于先学谁的,那就见人见智了。如学古人,一定要选定作者什么时候写的帖,因古人的帖都会有不同时候写的字,出入较大。二,既然这样,学田楷有什么不好呢?田英章的楷书,既法于古,又超于古了。欧老先生的楷,巳被田先生的大气超越了!仅作参考。谅!
草书作品用楷书落款怎么样?书法落款时,要注意什么?
草书作品用楷书落款绝对不行!
因为草书早于楷书而晚于隶书,而行书又晚于楷书。草书作品落款的最佳书体,应该还是草书。
(上图为张继的章草作品,落款的书体也是用的章草)
书法作品落款是有极大的讲究的,这个讲究来自于汉字演变和发展过程,而且还要考虑到书法作品的整体协调。书法作品,有静(正书)必有(草书、行书)动。
隶书作品落款,宣用章草。因为章草是在隶书的基础上演变和发展而来。
(上图为张继隶书作品,作品落款为章草)
草书作品落款,还要用草书。我这里所说的草书,包含古草、章草、今草和大草(狂草)。
楷书作品落款,宜用行书、和行草书。
为什么说把“永”字写好,楷书就可达到相当水平?
相传,书圣王羲之用了好几年的时间,专门反复勤练"永"字。因为这字有楷书的八法,写好这个字,其它的都容易写好。
(永字八法名称)
后来智永法师又将"永字八法″传给虞世南。相传至今。
(王羲之书永字)
(智永书永字)
永字八法代表楷书笔画的大体,分别是:侧、勒、努、趯、策、掠、啄、磔。
一、"侧″就是点,书法中许多笔画起笔都从点开始。
二、"勒″就是横,因起笔和收笔要勒住笔锋,所以取名为勒。
三,"弩″就是竖。在书写竖画时如拉弓有弹力,所以取名为弩。
(欧阳询书永字)
有点关系,但是结构是很复杂的东西,不可以用一个字概括,以偏概全。笔法上也不可以死板的说那么丰富的笔法用永字八法就可以替代。甚至傅山曾说过他写这么多年字,还没看到永字八法有啥用。毕竟笔法是多变的,不可以固化,单一画,作为蒙童初学,了解下还可以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绝对的。
古人总结的“永字八法”,多是强调具体点画的练习和用笔。真正要写好楷书还有很多东西要学要练。
如:间架结构,重心把握,局部收放,谋篇布局等等。
代代相传的“永字八法”由书圣王羲之从书艺、人生、社会而总结出的“书宗秘籍(诀)”,其更多受其师卫夫人舞剑之启迪。因此无论楷行草都时而静若处子、时而动而脱兔、突然间会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一时风平浪静、天际彩虹、万物祥瑞且臻荣。所以兰亭序天下第一书实至名归。
所谓永字八法就是:点、横、竖、撇、捺、提、钩、短撇。只是古人将每个笔划作了形象生动的比喻:(1)点为侧,如鸟之翻然侧下 (2)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 (3)竖为弩,似开弓射状 (4)钩为趯,如跳跃 (5)提为策,比策马之用鞭 (6)撇为掠,象梳子顺头发 (7)短撇似啄,猫头鹰(鸟)啄树捉虫 (8)捺为磔,东西开裂,此指笔豪全铺开。
学好永字八法的确是练习书法技能的“秘笈”,这可说是历代书家推崇之法,多练有益!当然学书法、绘画及任何艺术均无捷径可走,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才见得真功,亦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总感觉书法是无言的诗,无声的音乐。我爱书法,国之瑰宝、世界瞩目(独一无二)……
古人云永字八法,说明永字基本囊括了汉字的基本笔画,包括点、横、竖、勾,撇和捺等笔画。要写好楷书,必须先从基本笔画练起,而永字,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笔画,所以说,把永字写好了,就掌握了楷书的基本笔法,不无道理。
抄毛笔字,一定要抄正楷吗?正楷一定是的基础吗?
谢谢邀请。
抄毛笔字,一定要抄正楷吗?正楷一定是基础吗?
题中讲到的抄毛笔字,就是临帖吧?
临帖,一般来说是临正楷,但不是“一定”临正楷。
为什么要临正楷?
1.易入手,一笔一画,交待明确,不拖泥带水,一目了解。新入的朋友单读贴就能看出一些写法。
2.楷书规矩、结构清晰、[_a***_]明朗。练书法讲究“心眼手合一”,这些楷书形态最易经眼通过大脑,然后由手来执行输出,其它书体就不太方便了。
3.楷书的结构及线条掌握了,再学其它书体易于过渡。
没有抄毛笔字一说。应该叫临摹。临摹古人的法帖,一般是指明朝以前的,特别是魏晋唐宋。个人觉得最好先临楷书,比如魏碑,可以过度到行书。唐楷法度太严谨,是为了科举考试应运而生的,初学者容易把字写僵化了。有了一定的基础,可以根据个人喜好临习行书 ,比如:集王圣教序、祭侄稿、寒食帖、蜀素帖等。感谢你的提问,一点不成熟的个人见解。
正楷并非基础,基础应是控笔能力。有了控笔能力,篆隶楷行草五体都不是问题,再说楷书是最晚形成的字体,到唐代才基本成型。要说楷书是基础的话,秦汉那些大书家岂不是无基础了。目前大众普遍认为能写好楷书才是功夫到家,殊不知好的书家应该是五体皆能。
抄毛笔字,就一定要抄正楷吗?正楷一定是基础吗?
第一个问题有些怪异。抄毛笔字,不管这句话该如何理解。从字面上看,既然是抄毛笔字,肯定的你抄的范本是什么就是什么,当然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抄,用自己喜欢的字体或书体都可以。不过这和学习毛笔书法是没有一毛钱的关系的。因为学习书法最有效的方法是临摹,抄字帖是抄不出书法家的。
关于学习书法一定要从楷书入门的问题。可以说是的,正楷书就是学习书法的基础范本。
我们知道楷书是一种成熟最晚的竖书体,甚至比行书都晚。说明正楷书是在汲取其它诸体书法的技法精华和字形结构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书体。为什么呢?,一种书体的出现到成熟,不可能是凭空出现的,要有一个源头,就像黄河那样也是有源头的。
楷书的形成之源就是就在楷书以前的诸体书法中。比如中锋技法源于篆书,点画的起笔行笔收笔造型与技法多来于简牍和草书、行书,甚至魏碑楷书。可以说是融合了以前书法技法与字形的菁华,然后加以变化或者改革而形成的一种新书体,这种书体的形成有三个人贡献最大,刘德升和钟繇、王羲之,完全法式化则在唐代。
从这个基本的脉络看,无疑正楷书从经技法到字形都是集前人书法之精髓而形成的一种书体范式,乃至后来命名为楷则,书法的标准字体。
我们临摹学习书法,如果从高古一路的书法作品入门可以吗?也不是不可以。但要弄懂高古之风的作品的难度系数要大许多。从在楷书入门,更容易让我们掌握丰富的技法,在此基础学习其它书体就更更轻松一些。再说,写好楷书,就是成不了大书法家,也有利于我们写好字,掌握书写的一些规范与法度。从楷书入门的优点要大于其它书体。如果从草书入门,基本功不够,可能写的就不知道是什么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书法楷书字体注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书法楷书字体注意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