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祖的草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祖的草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汉末的钟繇被称为楷书之祖,请问初学书法,从他的楷书入门可以吗?
作为“楷书之祖”钟繇,他的书法天然率性,韵咪悠长,但他的楷书并不适合初学者。
钟繇之所以被称为“楷书之祖”,原因在于:一方面他在楷书产生之初,为大力推广楷书作出了重大贡献;另一方面,他是文献记载中第一位以擅长楷书而闻名于世的书法家,他在加工、整理、创造了楷书的早期规范,奠定了楷书发展的基础。
从他流传下来的《宣示表》《贺捷表》《荐季直表》等作品来看,其书法凝练精致,饶有趣味,其丰富的思想与趣味,远非后来的唐代楷书可以比拟。
但是,他的书法绝对不适合初学书法的人,这正如,我们都知道《论语》是一部儒家经典,自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但不管是现在还是过去,刚开始识字的学童都不会去学《论语》,因为《论语》过去高深。
书法也是如此。钟繇楷书虽好,但处于楷书萌芽时期的钟字,它的规律性并不强,初学者难于理想,找不到学习的方向。
相反,唐代楷书属于成熟的楷书,书法家对其各方面写法都有具体要求,规律性强,初学者易于上手,所以,历来强调学习楷书要从唐楷入手。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学习书法,主要侧重结体(结构)、笔法、章法三个部分,楷书也不例外。要想写的好,三者缺一不可。初学书法一般以结构和笔法为主,楷书是在隋唐时期字形才稳定下来,钟繇的时代,楷书还处在未定型的过渡阶段,早于隋唐几百年,其结构和定型的楷书差别很大。至于笔法,唐代以前留下的楷书书法墨迹很少,以碑刻为主,碑刻和拓本不容易看准笔法,况且很多是后人***托,是否伪作不好判定。所以初学者要学习楷书的结构和笔法,不要从钟繇的楷书入门,至少要临写隋唐以后的墨迹才好。特别是学习笔法,最好是宋元明清的楷书名人墨迹,因为留存的多,品相也好,便于分析和临摹。当入门后掌握了基本笔法和,才可以逐渐多临写历代书法家的字帖,提高书法水平,避免写法墨守成规和僵化。
首先,初学书法一定要长时间临帖,多临少创,先读帖再临帖,临完帖再读帖,做对照,然后背临、再对照推敲,反反复复地重复读帖、临帖、背帖。这样日复一日、熟能生巧,直到把一个帖背着能临得很像了,再来找一首唐诗集字来写,熟练后,再背临。临帖过关了,再临创结合。下一步是再选一本上帖取法追溯的帖去研习。入门步骤是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第一部就是加强肌肉记忆、大脑记忆、手眼笔的协调与均衡。就和高手射箭一样,瞄准了锁定目标,蒙着眼也能射中靶心。
当然,能找上专业的书法老师,手把手做指导是最好的,线上的教学就打了折扣了。
初学书法,先学会平正、规范,结构的对称、均衡、横平竖直这些观念还是要熟练掌握。从规范的入手呢,是比较适合。一路是王羲之流派,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赵孟頫、文征明、王宠等;另一路是颜真卿,以多宝塔为主。
个人认为,从元朝、明朝书家入手也是个思路。唐楷法度过于森严,男性朋友比较适合,女性朋友还是以王宠、灵飞经、欧楷入手,会对书风感兴趣,愿意去学,而且适合写小字,比如书签、明信片、请柬、奖章等等,就是能派上用场。
字的大小呢,是先练大字、五公分~七公分的中楷、大楷,写熟练后再写小楷,其实蝇头小楷更实用,能在1.5公分的格子里写小楷,基本功都不一般。
感谢邀请。我的回答如下:
钟繇,是三国曹魏时期的著名书法家政治家。他一生所处的是中国书法由隶书向楷书演变的时代,而他又精于书法、具有极强的革新精神。他把两汉以来在民间流行的、打破隶书规矩简便易写的元素集中起来,去掉蚕头燕尾,将隶书字形由扁变方,形成了尚带隶意的楷书。因此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
但是由于年代久远,他的书迹流传下来的极少。至今人们能够看到的钟繇书迹,主要有刊刻于《淳化阁帖》《大观帖》中的《宣示表》。此外还有《贺捷表》《荐季直表》《刀命表》等。
学习书法般是从大字开始,并且大多数人是由唐楷、篆书、隶书入门。而钟繇虽被称为楷书鼻祖,气息古雅、道合神明,但是因为留下书迹稀少,且均为小楷字号,一般并不作为书法学习入门者首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祖的草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祖的草书字体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