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起字草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起字草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幅书法作品内容写完了,可还剩下较多空间需要落款,那么落长款时该写什么内容?
落较多字的长款,除了写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书写,书者名字,还可以写上正文的作者简历及相关情况,例如作者当时在何种情况下写的此文,当时作者的感想,也可以结合自己录此文时的相关感想等等。
一幅完美的书法作品,除了所书写的内容,还要有落款和印章才算完整。
在书写之前,应该是先把落款的位置预留下来了后,在把要写的内容写上去。
XXX(称谓)雅正,再书写日期,再写书者姓名。
所谓“落款”,处于从属地位,是正文以外的补充和交待文字,是书法作品的组成部分。
“长款”大多包括书者写这幅字的缘由、时间、地点,以及创作时的心境、感受、体会、来由、释意,或借题发挥,或抒发感情,或妙悟书理,或点评赏析,或剖心明志。
文字力求简洁明快,不落俗套,横陈侧出,与正文妙相呼应。
总之长款犹如一篇优美短文,读后能使人遐思而神往,所谓“妙款一字抵千花”,处理得好,自然与正文相得益彰。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一般情况下创作作品需要进行预先的估判,甚至写一个小样,在心中做好谋划。然后在落笔。甚至需要一定时间的酝酿。即便是熟练的书法家仍然需要打腹稿,所以落款不会出现太大的多于空间。再说,有经验的书法家是可以根据纸的空间适度的调整字体的大小的,特别是行草书,楷书作品一般情况下都是计算好格子和数字。
当然在没有预估情况下或临时的发挥,剩余的空间大于实际预估,我们就需要选考察一下剩余的空间,根据空间决定落款内容。这时就需要我们根据剩余空间撰写落款内容,同时做好计算空间,留好钤印位置,然后再书写。
至于落款内容问题,除了时间,署名,之外,还可以写一些与主题内容有关的内容,比如介绍、释文、心得,对文字内容的欣赏语言,一般要精炼,言简意赅,不能写与主题内容无关的内容。实际上上也可以不写,而***取现代艺术的空间构成处理方法。不过无论如何,作品最后剩余空间多,不是高明的书法家的事。高明的书法家,基本上都是在预估好的空间处理方式,对字数与纸张的空间都是计算好的多是恰到好处,不多不少。这才是书法家的水平。一般出现剩余空间大 都是经验不足的结果。
书法家完成作品,是根据自己的创作需要和纸的尺寸设计好的,包括每一寸空间都是精心***内的。我们知道计白当黑的理论,完整作品的空间,同样是作品的一个艺术元素,不是毫无意义的。所以我们创作书法作品以前一定要预先做好估算,要谋后而动,切忌盲目书写。
题主的问题是书法作品的章法问题。
对于题主提出的问题,我的观点是:正文书写完了,还要较多空间,可按以下办法处理:把落款写在正文中。
(上图为张继隶书作品,供题主参考)
如果题主抄写的是一首唐诗,或者是宋词、先贤圣人的名言名句等,可把作者的名字和诗词名和名言名句的出处写在正文中,若还有空间,亦可把创作时间(如:戊戌仲冬)及斋号书在正文中。之后书上创作者的姓名即可。
(上图亦是张继的隶书作品,请题主认真看看张继书法的章法布局)
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说:“用在笔先者胜,用在笔后者败。” 书法创作,实际上是在经营一张纸。在创作之前,须事先***好,做到心中有数,以避免出现正文书完后空间多余的现象。
(上图为田蕴章书法作品,其章法布局也是很协调的)
“翻”字的草书怎么写?有什么方法技巧推荐?
翻字草书的写法。
翻字左右结构,由于笔画较繁,这个字在草化的过程中省减的较多,特别是左部。右部的“羽”字基本保留了原来的字形。主要变化大的在于左部。
翻字左部的草书符号也有多种写法,有的保留着“番”字的原形,有的几乎胜减到了如孙过庭的草书写法 。
要想写好翻字,最好不要一步到位写如孙过庭的草书,不妨先从王羲之这个翻字来入门。
我们看王羲之的“翻”字,还比较好的保留着楷书的字形。只是省减了上撇和下部的田部这样更容易理解有楷至草的变化过程,在功夫娴熟之后,自然容易徘徊。王羲之的翻字,左竖上右下左略斜,上两点,左短右长似短撇。角度与空间处理各有不同。几个横向笔画一笔写就,用笔有方有圆,有刚有柔,有粗有细。左高右低左部轮廓近圆弧势,“羽”部如圆。整体点画线条以圆笔为主。
孙过庭的翻字,在取势上左斜右正。在疏密变化处理上非常巧妙。如下图中1、2、3部位***取了虚的处理。从横向看略可分为三段,点画主要分布与中段。
孙过庭的“翻”字点画造型较丰富特别是点画的粗细变化上非常丰富,可以说没有粗细一律的线条。而王羲之的“翻”字的线条变化幅度略小。
关于书法“翻”字草书怎么写,我的意见是,还是要认真临写古人的法帖,从古人的法帖中学笔法,从古人的法帖中学草法,从古人的法帖中学技法,从古人的法帖中求神韵,从古人的法帖中寻动感。只有这样,才能把“翻”字的草书写好写出风彩。
上图为孙过庭草书“翻”字。从左至右三笔而成。
书法“翻”字草书不好写,在写之前,建议把隶书“翻”字多临写几遍,之后再临习草书“翻”字。
上图为米芾草书“翻”字。十分有“意”味。
上图为怀素草书“翻”字。用笔老辣,线条流畅且有力度。
上图为董其昌草书“翻”字,别具一格啊!
“翻”字的草书写法有三种,分别出自毛体草书、怀素自叙帖、张旭古诗四帖。
这三种草书写法差异较大,为什么呢?因为后两种的写法来源于异体字。
所以我们有时在学习和欣赏书法的时候,一定要有一点文字学方面的功夫,不然看不出名堂。
这种写法出自《唐 · 怀素 · 自叙帖》,这种写法比较怪,实际上是一种异体写法,右边是一个“飞”字繁体草书。
这个异体写法的行书写法如下图《明 · 唐寅 · 落花诗册》:
这一种草书写法出自《唐 · 张旭 · 古诗四首》,变化更大,更难认识,左边是绞丝旁,右边是“翻”的一半。
关于"翻"字的几种写法,我不想重复已经回答了的写法。我只想说"翻、飜、繙"这三个字,在汉字简化之前(或更早时期),它们的字义根本不一样,简述如下:
翻:指反转、倒下、越过等。如翻身、翻转、翻越、推翻⋯⋯如杜甫诗《白帝》"白帝城下雨翻盆"等。只能在这些义项上使用。
飜:指飞、腾。如飜飞、飜腾等。王维《辋川闲居》诗"白鸟向山飜";李白《姑熟十咏.其一》"波飜晓霞影"是也。鸟儿在空中飜翔⋯⋯
繙:专指翻译。
汉字简化之后,"翻"代替了"飜和繙"。
"翻"字的草书的几种写法,在字的义项上是有严格区别的,不能随便替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起字草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起字草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