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二字楷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二字楷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真两横是不是错别字?
“真”字里面是三横,早期的金文是两横,慢慢演化到现代汉语就变成了三横。 基本字义: 真(拼音:zhēn)是汉语常用字,初文见于西周金文 。“真”的构型和本义暂不明,基本义是本质、本性,引申为真实,又指明确清楚。“真”用作副词时,表示实在、的确。“真”也指真书,即楷书。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为***。“真”也指人或事物的原样、本样。
书法里连续写两个一样的字怎么写?
书法中连续写两个一样的字,第二个以两点替代。
楷书中也有连写两个的情况,没有硬性规定。但在草书中,两个一样的字,第二个必须是以点代替。这是硬规矩,从中可以看出写草书的人有没有真正的学习过草书。如果他连续写两个出来而不是以点代替第二个,百分之百的可以证明他的草书没有正规学习过。
二字)
顺便给大家介绍一下书法中点的作用。
古代书法作品中,时常会看到他们在字下方标注有一点或两点,右侧方标注三点。遇上这样的情况,便有读不通顺的感觉。只要大家知道了各种点的应用,便能顺畅的读通句子。
字的右边点三点,表示此字不要。
)
两个相连的重复句子,在重复的字下方各标打一个点。
在字的右侧点三个点,表示写错不要的字。
书法里连续出现两个重复的字,为了避免雷同一般有两种处理的方法:
第一种处理方法比较简单,直接以一点或者两点来代替,表示重复,这个我们在苏东坡的天下的三行书《黄州寒食帖》可以看到,苏东坡就是这么处理的。
黄州寒食帖开篇第一句“自我来广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其中“年年”和和后面的两个春字的重复都是用的一点来代替。
不过很多老师也说,第二个春字不应该用点来代替,因为前面的“年年欲惜春”和后面的“春去不容惜”是两句话,两个春不在一句话里面就不能用一个点来代替,这也是有道理的,一般也认为两个重复的字是一个词,第二个字可以用点来代替,但是不是一个词用点代替,容易产生歧义。
除了开篇的两个点,在苏东坡的《寒食帖》里还出现了三个点的情况,如果字的右边出现了三个点,这可不是表示重复,而是表示这个字是一个错字,比如《寒食帖》里的“雨势来不已”的后面多了一个“雨”字,旁边苏东坡点了三个点,表示这是一个错字。
如下图:
说到苏东坡的《寒食帖》,插一句题外话,我们有时候写长篇的内容,比如书写一幅宋词作品,中间不小心漏了一个字,这时候也不一定非要把这幅作品撕了重写,这一点可以学学苏东坡,在旁边补上就可以了。
比如《寒食帖》其中一段,“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这一句,中间就少写了一个“病”字,苏东坡并没有去重写,而是在旁边用小字加上了,这个可以作品我们平时创作的参考。
但是要记住一定是写长篇内容时才可以,否则你写一个“天道酬勤”少写了一个“道”字,在旁边怎么用小字补也不好看啊。
关于重复的字的第二个处理方法,比第一种要难一点,直接写两个字,但是要在第二个字上做一些变化,比如大小、粗细、结构上面做一些改变,让两个字看起来不那么雷同。
这个方法对书写者的书写功底和文字功底的要求很高,不知道怎么写就是不知道,查字典也不一定能写的统一,一些朋友可能不理解,说这是在卖弄,其实是为了整体艺术效果考虑,不是单纯的卖弄文字。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大家先欣赏一件武林高手、七剑下天山的剑客之一傅青主的作品,大家先看看,其最后一行最上面一个字是什么?答案文章后面揭晓。
问题:书法作品中连续两个一样的字怎么写?作品中写错字了怎么办?漏字了又怎么办?
答案:请看苏东坡《黄州寒食诗帖》。
两个连续相同的字,不管是不是一个词、一句话,可以在第一个字的右下以一点或两点,代替第二个字。如作品中的“年”“春”。
当然,也有人提出,不是一个词或一句话不能这样,但古时没有标点符号,这样处理是没问题的。
写错的字,则是在字的右边打三点。苏东坡在“子”“雨”二字旁边打四点,也是可以的。
至于漏字,老苏是在“殊少”旁加了个小字“病”,也可以在写完全文再加。
至于两个字前后写反了,则可在二字旁加一小字“乙”。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
这是傅山的《右军大醉诗轴》,最后一句:遥遥何处落鸿毛。
谢谢头条家文小姐邀请!
对于题主提出的书法创作中连续写两个一样的字怎么写,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题主提出的问题,主要涉及到书法创作时,单字和同一个字连续写两遍的变化问题。按照正常创作要求,不但同一个字连续写两遍应有变化,就是单字也应该有所变化的。
在处理字的变化时,应在不失法度的情况下进行。另外,字的变化还要在不同书体和不同风格的范围内进行。但要记住一点,篆书、隶书中不能带楷意。
现在,就题主提出的“纷”字的变化,分别用篆书,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发出,请看下图:
第一,篆书“纷”字的变化,仅示范两个字。
(上图为邓石如篆书:纷)
(上图为赵之谦篆书:纷)
在当代有个说法,两个不同的字要用不同的写法,大部分人非得用一个行书一个草书等等来区分,反正得用不同的写法。这是谬误的。可以参照苏东坡等人,他们是没有这些说法写法的。主要是要写好,笔法要好,不说精妙吧,至少也得完整端庄等。
如何实事求是的评价二田的正楷字水平?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评价二田的正楷字也要客观看待,切勿带有主观情绪,先入为主的去看。田楷有其优秀的地方,也有不足的地方,二田老师在书法方面有其贡献也有争议,客观来说都很正常。
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那是唐楷的两座高峰,而却被宋朝的米芾评价为“丑书恶札”之始,这话你找谁说理去啊。赵孟頫身为元代书法执牛耳者,后世的董其昌评价他是媚俗,傅山评价赵的书法是没有骨气,还严禁儿孙学习。这些事又找谁说理去啊。
我们今天知道,上述这些名人的评价其实都有其主观情绪、思想在里面,都是不够客观的。例如蔡京的书法,古时候那是被人唾弃的,但是今天的我们已经能够客观看待了,不再因人废书了。
对于二田的正楷,首先我先给予的是正面的评价,因为说句实在话,如果没有水平,人家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名气,没有这么大的名气,也就不会有这么多的争议了。所以,有争议也是好事情,至少证明你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人。
当今书法文化还是比较开放的,因此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种风格类型比较多,于是也出来了很多的牛鬼蛇神,什么丑书、射书、渔网书等等。这些丑书的出现打破了中国传统文化审美的范畴,因此被广大人民群众深恶痛绝。
这个时候二田的正楷字就显得难能可贵了,二田可谓是写了一辈子的楷书,楷书功力当然深厚,能比肩者确实不多。特别是田楷,端庄秀美,法度整饬,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观。那是不是说它已经达到顶峰了吗?
当然不是,前面说的是其好的地方,下面再说说不足。
首先,田楷虽然号称“田楷”但是还没有跳出欧楷的藩篱,就像清代的黄自元、姚孟起一样,楷书写得好吧,但是在书法史上名气确实一般,因为他们也并没有形成自己的风貌,田楷也是这个问题。
第二,田楷的问题在于所有的笔画近乎标准件,这个问题既反映了他们的功力深厚的一面,同时从书法的角度来说也过于板滞,不符合书法的审美需求。一篇书法作品中,不同的字之间,相同的点画形态一样,那么作品中就会出现众多雷同的元素,这样的作品确实缺少生命力。
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田楷能不能学?我想说的是,田楷当然能学,但是看你怎么学。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我写硬笔书法的时候主要以临古帖为主,但是有时候要写一些东西的时候,某些字古帖没有,自己有时候也老写不好,怎么办?我也会从田楷取经,因为我认为田楷的结字是很严谨的,值得效法,这是我的一种学习方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二字楷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二字楷书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