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黄庭坚行书字体古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黄庭坚行书字体古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黄庭坚行书笔意写兰亭序作品介绍?
《兰亭叙草》,王右军平生得意书也。反复观之,略无一字一笔不可人意,摹写或失之肥瘦,亦自成研,要各存之以心会其妙处尔。
首先是肯定兰亭为王羲之平生得意的佳作。“略无一字一笔不可人意”,不管怎么看,无败笔也无败字。黄庭坚作为一个儒者在宋代道学发展史上也有自己的位置,这样的解法,也是合中庸之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败笔和败字都是在具体的上下文中而言,若是拆开了,孤立地来看,兰亭里有些字都涂抹成那样了,怎么可能没有败笔和败字呢?但是从整体气韵上看又是和谐而流畅的。在行草书中,不在具体的书法语境中去体会,而拎出一个单字来品评高下,那是对书法的无知。这个意思黄庭坚没有直接在这里说出来,而是在另外一段中做了补充说明
欣赏宋四家黄庭坚的草书,如何理解“从有法到无法,从有意到无意的过程”?
黄庭坚狂草长卷《廉颇蔺相如传》是其代表作品之一。现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纸本,32.5X1822厘米。书于绍圣二年(1095年),书法内容出自于司马迁《史记》卷八十一,有震撼人心的大气磅礴的壮观气势。
此帖用笔从篆法中来,中锋行笔,线条劲健而有振荡感,使转自如,笔笔交待分明。生拙质朴。笔势体势连绵,大小、小、虚实、轻重、长短、曲直对比明显,节奏韵律感强。书写很有***,大开大合,以意带法行笔,飘飘欲仙,入忘我之境,纵横恣肆。
清代有人评:"其书稿草入妙,沉雄不减行体。书法潇洒,当连处断之,当断处连之,为山谷绝好作也。″
在连断处理上颇具匠心,习惯用体势连接,用断连,不用实线连上下字,上下字紧凑争让,字有穿插,几个字组成的字组如同一个字,意念相连。这是黄庭坚书法的一大特征。有时也偶用笔画连接。
黄庭坚主张从精神上对传统书法的继承,强调抒发个性的创作,重视内心世界、气质对书法创作的作用。
继承传统书法艺术的精华,学习理论和书写技法是有法,熟练掌握了技术语言和作品构成要素,可随心所用,进入自由境界大胆创新,以意驭法为无法。
刻意修饰、雕琢求工为有意,进入忘我无意识的书写阶段,有自然天成的艺术效果为无意。
无论是无法或是无意,都不能脱离法度的这根准绳。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上图草书书法作品为黄庭坚所书。)
黄庭坚是北宋时期宋四家之一,尤其擅长大草,黄庭坚本人曾被一度誉为“草圣”,可见其草书水平之高。
其草书作品的欣赏
如图示,字形丰富,各有姿态,这样舞蹈般的美多么生动!另外黄庭坚善于使用上线和短点来打破空间的均匀,给人视觉上跌宕的美感,就如同坐过山车一样惊险***
黄庭坚学书主张
黄庭坚是北宋人,北宋尚意书风倡导者之一。北宋书法最突出特点就是在不同程度上“卑唐”,在卑唐方面,米芾所为最为突出,米芾如果在今天,就是大家网上常说的喷子,在米芾看来,唐人几乎没有一个算的上好的。
黄庭坚在这一方面相对含蓄,但几乎与米芾立场相同,他学书先参禅,他主张“以禅入书”,这种观念实际上是与苏轼“无意于佳乃佳”是一对呼应,对唐代法度是一个挑战,这个无法之法就是这样来的。
但是黄庭坚的草书有学怀素的痕迹,在历史上也记载了黄庭坚见过怀素《自叙帖》真迹的事情,故而,这个有法之法当指技法。但是黄庭坚学书的态度并不是一味临摹,而且强调自我,故而能留大名。
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说:“书家妙在能合,神在能离”。
指的就是黄山谷作书态度。
一金堂书法篆刻工作室,感谢您的邀请,还请关注评论点赞,非常感谢!
谢邀问答题。黄庭坚草书作品,″从有法到无法,从有意到无意"的过程。只要知道黄的草书书法的特征,象貌就不难回答。我认为,黄庭坚草书在宋代,是一种较有创意性书法。他的创意主要看字的雄性和格调,即不是照搬唐代或唐代以前的书学套路,也不是全盘否定前朝书法的脉向,完全走自己古今结合的书法路子。这就是黄的书法从有法变无法的书法途径。有了创新意向和厚重的传统书法根基,为有意摸仿到无意革新,整体书法的维新体系就充分凸现出来了。所以,黄庭坚的草书书法在宋代是尉然一新的。
1首先我们都知道在宋朝时期,人们的书法讲究尚韵。黄庭坚作为宋四家他的草书当然也是尚韵的!
2所谓从有法到无法,讲的是精通书法以后,在书海的世界可以自由书法,因为你懂的书法,你怎么写也是有法可依的。不会僭越书法,而横涂乱摸!这也是追求个性的一种表现!
3所谓从有意到无意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只要精通书法的法了之后,可以跟着自己的感情书法,它表现的是一种率意',不受约束。尽情的徜徉书法海洋!!!
4综上所述学习书法还是要懂法的,只有懂了书法中的法,才可以表现的从容而尚韵!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黄庭坚行书字体古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黄庭坚行书字体古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