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字体对比王羲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行书字体对比王羲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同一个汉字的行书笔顺可以跟王羲之的不同吗?
行书不像楷书那样对笔画有严格的要求,行书特点是自由潇散,因此受到很多人的喜欢。至于行书的笔顺跟王羲之不同,这个也是很正常的,但是我们在学习王羲之的行书的时候,首先需要把王羲之的行书笔顺先弄懂,然后再结合自身的情况按照自己的习惯性的来书写是可以的,不建议毫无根据,想当然的去修改行书的笔顺,因为行书中的笔画之间存在着笔势的关系,王羲之的书写肯定是有他的道理,而这些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行书不像楷书那样有严格的笔画笔顺的要求,但是行书也有它自身的特点,特别对于笔势方面的要求他是显而易见的,楷书也是有笔势的要求,但是楷书的笔势是隐藏式的,没有显露在外,而行书大部分是通过牵丝等技巧,会把笔画之间的笔势关系显露在外。
因此,在学习王羲之的行书时,他的笔顺方面首先需要弄懂王羲之书写的笔顺逻辑。然后再结合自己的审美以及书写习惯,有的是可以进行修改的。不一定非要按照王羲之的笔顺来进行书写。
像“佳”字右边的4个横笔画,有的人先写第1个横笔画,然后再写竖笔画,再接着写三个横的笔画,而有的人就直接先写完4个横的笔画,最后再写竖笔画,这都是有的,因此行书的笔画笔顺方面是没有那么大的讲究,但是其内在的笔势相连是一定要合乎逻辑的。
行书笔顺要求没有这么严谨,就是楷书在古代也没有像今天这样固定,比如楷书的成和右,古代可以先写横,也可以先写撇。在写行书时笔顺更五花八门了,但建议不要自己创造,还是多看古时大书法家的写法,写出来就是很讲究很耐看。
书法中字的笔顺同平常写字的笔顺多有随意性,也是非规范的,不宜作为教学用。书法中字的笔顺写法是按难与易的要求去理解和行使的,各家各有不同。如写个(与)字,正常笔顺先写s弯,后写二短横。书法中可先写上短横。又如写〈书〉字,书法中可先写长竖。因长竖易与上个字接连。至于临王右军书,当然以笔顺不变为佳。
笔顺没有特定的规定,结字时点画的取势的需求完全可以不考虑笔顺的问题,提出写字需要按笔顺就是教条,也是机械化思维方法,它不可能产生艺术的灵感,更可怕的是把书法引向美术字。
关于右军笔顺的问题是很有意思的,笔顺在不同的书体有不同的变化,甚至在同一书体中也存在不同的笔顺。右军在笔顺上的处理很好演绎了变化一说,右军不拘泥于不变的笔顺,笔顺变化要看字势,不同的笔顺可以造就不同的趣味。右军是龙这句评语是相当中肯的。如图中的两个识字的笔顺是不同的,第一个是正常的书写笔顺,后一个识字,立字写完后,接着写戈钩,然后再写日字底,最写撇,然后上点,因此造成了字势的不同。高二适的龙字,变化笔顺后异趣横生。
赵孟頫的行书和王羲之有何区别?
区别:
1、行书特点不同,一个是开山鼻祖,一个是继往开来。
2、王義之的行书更是开创了一种遒媚劲健、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天马行空,飘逸自在的书体。古今便有字如其人之说,王義之行书以其萧散超脱的心性,四溢神超,故心手呼应,极尽变化,达到了一种登峰造极的境界,一直为后世所竭力追捧。
3、赵体行书不激不励、秀丽平正,蕴藉沉稳平和的书风。而且,赵孟頫的行书,始终都有遒劲、秀逸的风尚。在追逐古人的法度中,不论师法哪家,都体现了一种中和的态度。
颜真卿的书法为何能与王羲之媲美?技法上有何区别?
颜真卿有很多碑帖流传于世,如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颜勤礼碑,麻姑仙坛碑,祭姪文稿等大批的精品书法。其书风中的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自成一体,其结构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
凛然,端庄雄伟。他的高尚人品人格和书法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他的书体被历代称之为颜体。王羲之善隶,楷,草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心追,广***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常比喻为,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颜真卿的《祭姪文稿》是在情绪极度悲愤的写下的文稿,不顾笔墨之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功力的自然露。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气氛中写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书家悠闲自然,潇洒飘逸的精神风貌。颜,王两家的作品都是书法史上的绝品书法,不可多得,绝无仅有。
关于颜真卿的书法和王羲之的书法相媲美的问题,就如同问老白干和干红哪个好喝一样。不可比,不需比。
每一个人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评判必然带有主观的思维,各有各的喜好,难能客观。
有人喜欢春兰,有人喜欢秋菊,有人两者都喜欢,无法说清春兰好还是秋菊更漂亮。所以我们在欣赏书法艺术的时候,往往会只阐明观点,不评价好坏对错,不说服别人接受与否。
比较王羲之的书法和颜真卿的书法也是这个道理。能够相媲美的原因是二人的书法都达到了技法娴熟、至性至情的高度,都属于个人的书法艺术的极致。为什么说是“个人的书法艺术的极致”,是因为书法艺术本身没有极致的标准,而具体到人则可以有。
以兰亭序和祭侄文稿为例,两幅书法都是达到技巧的巅峰,并且传递出的审美感受具有同样的冲击力。但是两幅书法又显著的展示了作者各自的性格。这是二者一致的地方。
两幅书法技法上的不同主要表现的兰亭序露锋为主,起笔和收笔,一字之间的笔画牵连上,上下字之间的引带上,大都出锋为之,整体的感觉是潇洒爽利,自由奔放;其结体也是舒朗散逸,简淡清雅。这些特点和文辞内容以及王羲之的性格,当时的氛围以及魏晋风流的时代气质完全契合。这是兰亭序的高妙之处。
祭侄文稿用笔藏头护尾的特征明显,虽有意到笔不到的存在,但是仍然是笔笔到位,绝不草率。在结体上,文稿紧致内敛,圆转含蓄,和鲁公书写之时的情绪及情感波动相合,沉郁悲痛,无意于书。这样的文稿是难以一气呵成的,其节奏会随情绪状态而波动,故而章法的变化有迹可循,又无所揣测。
这两幅书法都超越了“技”的层面,属于单纯的情感迸发,其实现的的根本是技巧技法的妙到毫颠的把控。
王羲之不是颜真卿,所以兰亭序必不同于祭侄文稿。二者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两颗明珠,一样的光辉灿烂,一样的垂范百世。
本文为昭明书馆原创,观点仅代表个人;图片来自公开资料,如有不妥,请通知删除。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字体对比王羲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字体对比王羲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