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草书字体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行草书字体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我看好多人写书法,横平竖直的,看着很好看,但是这样写好不好?
书法需要动起来,当然是书法意义上的动起来,也就是横需要写出一定的斜度,一般是十五度的角度。那么为什么需要这个角度呢?有这个角度存在,无论是字体以至于结构的那种四平八稳的结构就被打破了,于是,笔划之间的错落与穿插也就产生了,同时也使字产生了动的感觉。
如果横平呢?会怎样?我们可以看屏幕上的文字,好看吗?好看!你能让那个笔划变动?不能!变了就不好看了!对的!这就是固化!只有这样写才好看!这样如果算书法的话,我们经过一段严格的训练,谁都可以写出来吧?那样还有艺术性了吗?还有想象力了吗?没有了!所以,这就是书法反对馆阁的原因!
我们再说竖,书法的竖需要直吗?可能有人说需要直,垂直的直!因为不直字将不稳,我不反对竖写得直,因为即使是王羲之写竖也有许多直的,可是这句话放在米芾身上就不成了,因为米芾的竖好像没见到几个直的!这也是米芾高超的地方!或许你不承认,我承认,我佩服,米芾至少在这个方面是强于王羲之的。
如果你想在书法领域有所发展,有大的发展,我劝你千万不要学横平竖直的书法。
写字横平竖直,字的结构看起来四平八稳,但实际上,观察便知,这样写出来的字,无力无动感,像一具僵尸。竖笔大部分取乎直向下,特别是楷书和行书。而大部分横笔,取向右斜向上,个别也有向左斜向下和横平的,再加之笔画的穿插避让,字就变得灵动而有生气了。草书作品为什么能在书法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就是因为它笔画走势灵活多变,可以勾画出一幅作品的意情,表达作者的心灵需求,所以被书者推崇。
写书法横平竖直是不对,也写不好看
我们平时接触横平竖直,可能都是以前上学的时候,老师说的。要写字的时候横平竖直。所以这种横平竖直的思想深入我们的骨髓。但实际上那是从写字的工整程度来考量的,真正从书法艺术上来说真的写得很平直,会缺少变化美,没有艺术感。你看到横平竖直应该还是有微缩的变化的吧,如果是绝对的横平竖直,略有审美的人都能觉得死板。
启功***曾经说过:
“笔画都是弯的,也不知道什么时间大家都说要有横平竖直啊,这个人人都知道写字要横平竖直,但是呢。真平了非常难看。我们看古代这个字,比如楷书的一,两边弯。隶书的一,一边弯一边凹。不管隶书还是楷书,笔画都是弯的。
还有王字。每一笔都是弯的,直也是弯的。竖也是弯的,没有真正笔直的。由于弯,就出现S形。唐代欧体 往里面凹,颜体柳体,往外鼓。虽然笔法不同,但都不是直的。人字也一样,笔画都是弯的,绝对不能够真的平,或者真的直,还有报纸上的铅字印刷体,都不管任何一笔竖画,都在尾部有一个斜缺角。这当然也是为了避免完全直线给人造成审美上的问题,也就是说,书法里的笔画也不能写成完全竖直竖直的,也是有变化的。”
在我们的书法实践中,有点变化才好,有个词语叫“一波三折”,通常用来形容事情的发展不顺利,或者故事情节比较复杂,而用在书法上通常是指捺画,大多是长捺画在处理上的变化,其实,在横画和竖画的处理中,也有这样的变化,所以说横平竖直不仅不对,而且真的写成了横平竖直会很丑的,
中国的方块字讲究字正根稳,但书法里并没有绝对的横平竖直。书法由有形的线条构成,它首先就属于视觉艺术,这个横平竖直只是一般意义上的笼统说法,而且多仅限于真书(正楷)。即便是正楷,也有扛肩,交错取势等等,总之只是一个视觉上的平衡。
横平竖直好不好,写楷书写规范字确实需要,横平竖直是楷书线条结构的技法基础,写好了当然是需要的,也很好看。但又不能说横平竖直的才好看,篆隶草行的书写,并不需要太多的横平竖直。恰恰相反,化正为斜、变平为曲常常是行草大家用笔的高妙之处。
线条的形态质感需求,因书体与风格的不同而有别。书法中的线条与结体形态千变万化,很难就说哪一种好,哪一种不好。就如同人的五官,多种因素成分搭配起来才能够鉴评其优劣。上小学识字之初,老师都会要求学生们字要写得横平竖直,那是写好规范字的需要。随着书法学习的深入,横平竖直显然不能成为品评书法水平的标准依据。
作为书法艺术,横平竖直肯定行不通。书法是线条的艺术,讲究一波三折,字的姿态也讲究倚侧变化,大小错落。如果写成横平竖直,就会状如算子,失去艺术感。因此,在书法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认真思考,仔细揣摩,刻苦练习,增强审美意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书法艺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草书字体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草书字体敏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