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柳楷草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柳楷草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柳体书法很难学吗?
谢邀,我是大成,我爱国学。
事实上无论什么体,书法这门艺术就没有捷径,跑不掉的死功夫、苦功夫。
我们来厘清三个问题:
1、为什么有人说学柳无大家。基本上可以肯定的是,说这话的对中国书法史了解是不够通透的,视野也比较窄。事实上学柳的大家比比皆是。羲之之后以书法技术而言不弱于羲之的第一名就是米芾,这老米就是学过柳体的。宋四家中的黄庭坚那种柔韧的长笔如万军中来去自如的一把长矛(苏东坡说他是死蛇挂树),其笔力和出锋的方式明显是脱胎于柳体。赵孟頫也学过柳,八大山人学过柳启功学过柳……还需要再列吗?
2、楷四家当中,声望最高是颜,影响后学最大是欧,笔法技术性最强的确是柳,这一点毋庸置疑。相对而言,写颜需腰力肩力,写欧需指力,写柳需臂力腕力尤其是腕力。所以的确有人说临柳很累人。但是话说回来,柳学过了,再学别的,真的不累,这是功夫。本人就是柳体开蒙的,所以还真从来没觉得临池是一件苦力活儿。柳体两大特点:点画的韧劲儿、起笔的揉锋、调锋、回锋技术。对的,你没看错,落笔就是三项很考功夫的技术要玩得转。学柳,功夫就在这里。
3、柳体不喜用粗笔去构建稳当的结体,但好的楷书最起码要稳当。怎么办?柳老师的方法是结体匀整、笔画穿插精确到毫米。差一点点字的重心可能就要倾覆。难吧?的确难,但这也是功夫,听说过学了功夫走天下的话吧?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评论只针对柳体的中大楷,他的行草篆(你没看错,他很的有篆书作品存世)和小楷除外,这是另一个话题,不展开了。
学玄秘塔给3点建议:1、笔画要像,非常像!相比神策军,玄秘塔的骨力不够充沛,有些媚,但正因如此,先把其笔画学来再说,再找神策军深研结体。3年下来,柳体就差不多了。
2、临帖法不用单字突破,就不停地写,一通接一通,领会其中的味道。学柳体很容易转向其他风格,而且柳的骨子里的东西会遗留下来但不外显(这应该也是很多人看不出别人学柳的原因之一)。所以沉进去不会有任何后遗症,只会增长内力。
在颜柳欧赵四大楷书中,我最喜欢柳体,我的初学是练的《玄秘塔》,也练过颜体,初步掌握了颜筋柳骨的特点和规律,对以后过渡到苏黄米蔡和赵体、“馆阁体”有很大帮助。我认为,练习柳体,还是细心读贴,观察和找出每个字的特点,是可以练好的。
很多书法家认为,柳体与欧、颜相比,难度更大于后者。
柳字自欧体、颜体中来,是最完美的字体,其境界远非后世初学者所能企及。许多柳体爱好者望而兴叹,不少人充其量仅仅接触到柳字特有的基本笔画特征之皮毛,或者可以说,只学习了柳字笔画中最不好掌握的写法中被夸大了的特征,而不知其笔画特征之所由之路,该如何走法。有点绕,哈哈。
在面对柳字时,有些人直接落荒而逃,有些人将本已夸张的笔画形状,再加以过度夸张、变形,而最终,连柳字的结字规律还没接触到,便不了了之。
我认为,初学柳体,务必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最好的途径,是先尝试写一写欧字和颜字,得其基本要领后,再临习柳体,应该是一种捷径。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柳体书法很难学吗?我觉得每一个唐代的楷书写好都不容易,都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它的难是相对来说的,我觉得相对于颜体来说它的用笔可能会复杂一点,相对于欧体的结构,它又简单一点,但是对于柳体的争议,并不仅仅在于它的简单和难。
为什么柳体饱受争议?
90年代由于启功先生非常喜欢柳体书法,在书法界兴起了一股学习流体书法的风气,出了一批学习柳体的高手,但是紧接着颜真卿的楷书和欧阳询的楷书成了主流和时尚,尤其是欧体楷书,有数不清的爱好者在学习,之所以大家不学柳公权的楷书,和书法界的一个说法有很大的关系。
这个说法认为,柳公权的楷书并不适合初学者学习,因为它的笔画和结构太复杂,容易把字写死,不利于以后的继续学习,也就是说不好向行书和草书转化。
这个说法并不是一部分人的声音,很多书法老师都这么认为。我的书法启蒙老师虽然也持有这种观点,但是由于他非常喜欢柳体,我们初学书法的时候几个师兄弟也都选择了柳体,事实上并没有出现传说中的这种情况。
虽然练习了两年柳体以后,在向行书的转化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不过随着练习数量的增加,这种阻力变得越来越小,到了后来甚至深刻的感觉到学习柳体带来的好处,那就是能够很快理解别的书体的用笔,对于结构也能把握的很好,实际上,学习柳体为我以后的书法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现在想想,是很感谢启蒙老师当初的决定的。
所以我觉得:
初学书法选择书体,难易并不是首要考虑的问题,每一种书体学好都很难,就看能不能坚持去学习和研究,练习的多了都不难。
建议:
如果学习柳公权楷书的话,到了后期想要转型,或者想学习其它字体,可以先练习一段时间的魏碑过度一下,比如《张猛龙碑》或者《张黑女墓志》,这是我个人的经验。
谢谢邀请,喜欢书法的朋友麻烦点个赞,关注一下头条号@不二斋。
书法爱好者与您交流,柳体瘦劲,中宫收紧,开始难学,进步慢,但其实学其他书体也是一样的,都不容易,我认为,柳体是最美的楷书。
柳体书法作为四大楷书的代表,端庄秀丽,精到工整,骨气磅礴,力能扛鼎,“颜筋柳骨"便是后人对其评赞。柳体字,结体端庄,笔力峻拔,短横粗壮,长横瘦劲,撇画锐利,捺画粗重,用笔干净利落,引筋入骨,寓厚清刚,这对书法练习者要求较高,但也不必畏惧,选好柳体范本《玄秘塔》或《神策军》,
用心对临,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慢慢把握柳体,把柳字写好。练习柳字,还能陶治人的情操,形成人的气质,柳公权心正笔正誉为千古佳话,字如其人,学柳如同学做铮铮铁骨之人。
学柳无大家,我不同意这个观点,查资料便可证实,米芾,赵孟頫,文征明,董其昌,林散之都受益柳体用笔之道,尤其是当代书法大家启功受柳影响更大,“晚年竞爱诚悬芳"表达出启功对柳体的崇高评价。
我也自学写柳体,一写二十年,有坚持,有断续,有喜悦有无奈,现在把它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与你说我现在学柳的真实现状,学柳后转学行书真放不开,我找了许多帖临写,包招兰亭,最后从学智永千字文上找到点感觉,现在静心下来写楷书。
学书法难,学柳体难,但难中有乐,难中得乐更乐。个人意见,供参考。
柳楷练习2月了,感觉笔法问题多,请各位老师指点,谢谢?
我是书法爱好者,谈点个人经验吧。望能对你有点帮助。
书法是我国具有独特的传统艺术,它之所以称艺木,是因为与汉字的造型,特点,书写工具(毛笔)分不开的。
要知道,练习毛笔字,应从楷书入手。你从柳书练起,是非常正确的。因为晚唐时期的柳体是吸收了欧,颜两家之长,才形成了柳体的独特风格。后来的书法爱好者,大多都选柳体做范本,如果以柳体为基础,再学其它字体,对提高书法水平是有很大帮助的。
练字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有人说楷书是“立",行书是“走",草书是"奔",说得十分形象。在学走之前必须立正。
练书法,要想进步快点,走点捷径,也不是不可,那必须临帖。帖是无声的老师,每天全心地向这位老师学习,久而久之,你的字就会有飞跃。临帖先临一家,切忌朝秦暮楚,先掌握一家的写字方法及规律,一直练到不看帖,也能写出与帖相象的字,这样的话,就说明你已经有一定的功底了。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望你能从一个爱好者,成为一个成功者。
毛笔楷书练习一定要有顺序,任何技术它一定要有它的规则。这个首先要一步一步来。很多人一上来就描红或者就是临帖,这个不是入门的好办法。
毛笔书法入门一般的分以下几个顺序:
第1条,笔力。
现在几乎所有的人都忽略了这一条,而我认为这一条是核心中的核心。什么叫笔力。就是你用毛笔写的时候,笔下要有力道。你能够感受到笔下来的力道,而且能够控制它。
当年我们练习的时候,手上加一个半斤重的沙袋。放在手腕上。我们开头半年都是不写毛笔字的,只是画横和画竖。一横画个30厘米以上。一竖也画个30厘米以上。每天就是画横竖。要画的非常的笔直均匀。手腕一点都不抖。这个时候才可以进入下一步。
第2条笔画。
这个大家就不用说了。主要四点横,竖,撇,捺,勾。如果上一步做得非常好的话,这一步问题不是很大。一般的一两个月就可以了。
第3条结构。
笔画画好了以后,偏旁部首画好了之后,最重要的就是结构了。会猜把所有的字拆开,分成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包围结构,半包围结构。这4种。这是最快的入门方法。这4种结构大概可以涵盖80%以上的字。
之后你无论遇到任何字。大概都可以写出他那个结构出来。结构一出来以后。笔画再调和一点。那就好了。一个字就方方正正了。
很荣幸能回答这位朋友的问题,本人业余爱好者,不是***,也没得过什么奖项,几点愚建,仅供参考——首先学习书法一除了天赋以外就是定要有兴趣,就是要爱好这个很重要,比如有的朋友连写几个[_a***_]不觉得疲倦,反之有的人几个字写不好就恼羞成怒,这样反而适得其反。第二点就是心要静下来,不要急,练字没有速成法的,要循序渐进,什么时候你发现自己以前的字简直不堪入目,就说明你在进步了。不难看出笔者是初学阶段,字的线条略显生硬,很多细节做的并不到位,建议有时间可以从简单的笔画练起。第三点临帖是学习书法的必然,是好事,但不能盲目,要细心找出字的笔画和结构的特点,一边练习一边思考,这样会事半功倍,机械式临帖不提倡。总之就是认真临摹,把手练稳!也不要把书法想的那么难,找到规律后你会发现并不像很多***说的那么繁琐,复杂,什么握笔姿势等……都是废话,只要写的好,怎么拿笔还重要吗?就先啰嗦这么多吧 !但愿对您有所帮助。
这是田蕴章的书法吗?
当然不是!
从基本笔画上来看,横、竖、撇、捺、点、钩等,均与田蕴章完全不同,具体每个字的结构也不一样。即便从田蕴章的行书来看,也大不相同。
网上田蕴章的字多的是,一搜便知。
不是田蕴章的书法。原因有三!
下面两张图才是田蕴章的书法!
其一、田蕴章练的是欧体,图片中有些笔画明显柳楷影子较重,如“吴”“西”“泊”,也有些字有褚遂良影子,如“门”“勤”“学”“关”。而且从整体来看,作品行、楷夹杂,且风格多样、水平参差,应该是胡乱集字而成的字帖。
其二、田蕴章的行书连笔较多,如行云流水,且笔力遒劲,题中字帖的风格和水平明显和田蕴章的行书相差甚远。
其三、该字帖名曰《田蕴章楷书集字唐诗》,编者不是胆大妄为有恃无恐就是极度外行兼文盲。“全世界”都知道田楷的模样,编者集的字风格和田楷简直天差地别。
总的来说,你买这本字帖,被骗了。字帖的编者也是够可恶的了,竟然这么明目张胆地***,建议你向有关部门举办投诉,让骗子受到应得的惩罚。
如何评价柳公权的书法?
柳公权在世时,王公大臣的长辈去世,一定要请柳公权写墓志铭,否则会被人认为不孝,可见柳公权之书确实名重一时。“心正则笔正”的笔谏之言,更是为后人称颂,可见柳公权人品之高。在下写神策军打下了楷书基础,可以说终生受用。
说到柳公权的书法,当然大家主要就他的楷书进行说法评论,尤其是都强调他的“骨力”,就是通常所说的“颜筋柳骨”的那一份骨力,这个已经是大家公认的柳体特征之一,但这是就柳字的笔法而言,如果说柳字迥异于人的独家审美特征,也可以说是整体风格,那就是柳体无所不在的张力。
所谓艺术上的张力,就是矛盾对比的力量,比如大和小,粗和细,长和短,方和圆,疾和涩,俯和仰,向和背等等相反的概念组合在一起,所显示出的震撼人心的那种审美力量,其实书法中的张力,恰恰就是书法艺术本身的美学特征之一,毫不夸张地说,就是书法的本质审美特征。
柳公权的书法,主要指他的楷书,更是把这种张力推到极致,比如两个横划有时在一个字中,细看纤如毫发,粗者就像人的手指,其它诸如长短对比,俯仰之间都非常强烈,张力弥漫,趣味无穷。
当然其他书法家也是同样的张力表现,但在推向极致方面,无一能和柳公权相比肩,这一点才是柳体与众不同的方面。
柳体是一种清劲美。恰如深山名树——生机完全蕴含在劲健的枝杆中的珍贵树木,挺拔清劲,致密刚强。
柳字之美:体势刚健而神态清朗,骨格清奇而肌肤丰腴。
柳体之美:是清刚遒美。
柳书是清正的,柳公权是对书法本身的近乎专业的求索创新,以一种研究者的冷静,专家的准确,即不率意,也不任情,在名家林立的唐代书坛,最后走上了唐人尚法的高峰。
鹏誉轩笔庄(淘宝网)认为:由于柳体风格的清劲与遒美,在书写时,始终要撑着一股劲儿,不容丝毫放逸。
谢邀简答:柳公权书法斩金截铁,以骨力胜。犹如修炼成功的道者,清瘦格高。
柳公权遍临、师承晋至唐时期各家名贴,得力于欧阳询、颜真卿。形成自己独特风格,世称柳体。与其兄柳公绰书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其鲜明面目奠定了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公认为中国古代楷书四大家。
柳公权是晚唐著名书家,其对后世影响极大,学者甚众。
谢邀。柳公权楷书师法颜真卿,并吸纳薛稷笔意。易颜书之方为纵势,易宽博为中宫收紧而笔画外宕,易点画浑厚为瘦削,易圆润为方峻,点画多带棱角,大字清雄,遒媚劲健。柳字在唐末名倾天下,深得唐末六代皇帝的赞赏。人们常说“颜筋柳骨”。柳公权这种临帖方法,为我们学习书法树立了榜样。只忠于原帖,不敢越雷池一步是不行的。柳公权的代表作有《玄秘塔》、《神策军碑》、《全刚经》等。由于柳书笔画带有不少华饰成分,刚劲瘦挺,练习者用笔往往小心谨慎,放不开,有越练越瘦的倾向,不易入帖,成功率不高,所以当今练习柳体的人很少。颜体宽松,柳体收紧,很多人将颜柳结合起来练效果不错。
能否在技术层面解析“颜筋柳骨”这一书法概念?
颜真卿和柳公权双星闪耀中国书法史,“颜筋柳骨”的概念,学书法的无人不知,形象地概括了两人的书法风格。北宋范仲淹曾经为他的好友书法家石曼卿所写的诔文中说过:“延年(石曼卿)之笔,颜筋柳骨。散落人间,宝为神物。”其余没有更多的论述了。下面我们从书法层面来解释一下“颜筋柳骨”的概念。
颜真卿《多宝塔》
颜体楷书给人的感觉是雍容,浑厚,雄壮,所以颜楷非常适合写大字,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匾额都是颜书的风格。
颜楷线条上的“筋味”。从早期的《多宝塔》到后来的《麻姑仙坛记》,再到晚年的《颜勤礼碑》,我们发现颜楷的书法线条有着一些相同的艺术特征。具体表现在横细竖粗、撇轻捺重、左轻右重的书写规律和艺术表现。从早期的《多宝塔》到晚年的《勤礼碑》这种艺术特征越来越成熟。再加上颜真卿把篆籀的笔法应用到楷书中,呈现给我们的这些粗与细、轻与重的线条,就像一根根很有韧力的筋贯穿其中。
用笔的外圆里方透露的“筋味”。颜楷的很多笔画的用笔,特别是一些钩的处理和横折的处理,写出的线条呈现出外圆里方的形象特征。外圆给人一种弹性十足的感觉,内方又有一种张力强劲的力量,这就是颜楷用笔的“筋味”。
轻重、虚实的节奏变化出的“筋味”。颜真卿把行草书中笔断意连的运笔用在楷书上面,让人从楷书上能体会到行书才有的一种节奏感,笔画之间“藕断丝连”,留下线条的审美想象空间。就像一根筋贯穿其中,连绵不断。
柳公权是从学习颜真卿和欧阳询的楷书中悟到出的“柳骨”的风格,这种风格给人的感觉是瘦硬、挺拔,仿佛让我们看到一个瘦劲的老人,昂首挺立在寒风中。
顿挫分明、棱角外露。柳楷的转折处往往通过顿笔写出棱角外露的骨节,这与颜真卿外圆里方的用笔是截然不同的。
笔画线条“瘦硬”,斩刀截铁。颜楷的用笔多用篆籀笔意书写楷书,多用中锋行笔。而柳楷则是中锋、侧锋相结合,互相衬托,个人一种锋芒外露、棱角分明的骨味。这主要表现在一些横画的起笔,捺画的收笔和钩的处理上。
能从技术层面评析颜筋柳骨这一概念?
颜真卿书,因为颜体书墨笔画,丰富稳健,具有多存在筋感。柳公权书,因为瘦硬而具劲道,多存在骨感,
故名之曰,颜筋柳骨,后人归纳总结的。非常形象正确。
范仲淹初用此句,在《石曼卿》云:延年之笔,颜筋柳骨,散落人间,宝物神物。从此有了后人延续这句书法术语。
王羲之老师卫夫人《笔阵图》云: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肉者为墨猪。多力丰筋者为圣,无力无筋为病也。
书有血肉筋骨,筋生于腕,腕悬能筋脉相连有势。手指能骨体坚定而不弱,有筋骨血肉,完备书体。
笔锋锐力,必有以蓄之势,米芾云,有往皆收,无垂不缩,筋骨生有度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柳楷草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柳楷草书字体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