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点字的草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点字的草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在书法中,“点”这个笔画可以体现一个人的书***力吗?
点可以看出笔法,但不能完全体现一个人的书法水平。点是点画笔法的最基本元素之一,按笔法来说,以“永”字八法而言,它也只能算是八分之一,而且还有“结字36法”、“64法“、“92法”等之说。况且,一个人的书***力如何,除了掌握点画笔法以外,还以掌握组成字体的笔势和笔意以及章法布局等等,何为笔势、笔意,沈尹默先生认为,笔法是笔势笔意的基础,笔势笔意是指运笔过程中形成的点画、结体布局关系,包括点画呼应关系,字体风格、结体布白等。笔法是书写的技巧范畴,而笔势笔意内涵更丰富,不仅包括书法技巧,而且还体现书者的思想情感、文化涵养以及笔墨修养和书***力。点作为单一的点画,不能完全体现这些内涵,故不能完全体现书***力。
这个问题有点片面,一个人书***底高低本来就是个综合的,除了点还有其它笔画呢,字的结构,笔划间的连接,都是书***底很重要的一部分体现,没听过谁会去专门练一个点画,当然书***底好的人,除了点,其它笔画不可能写得差,一个点画能不能体现书***底高低,我总结是能但反映不全面
认真写好“点”,点在汉字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在人生中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干什么事都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的,“永”字八法也是从一点开始的,有个好的起点就给万事打下一个好的基础,所以一点写的好不好也带表了一个书者的水平高低。我在给我的学生一讲课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王献之之所以也能够成为书圣,就是从一点一滴开始。他初学时问他母亲,怎样还能练好毛笔字?他母亲告诉他,炼尽18缸水的墨,就能够练好书法。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他练了三年之后自以为写得不错。拿给他父亲看父亲说你的功底还差得很远,他的献字上少了一点。他父亲拿起笔来,在“献”字上点了一点。她不服气,又让他母亲看。他母亲看后说。“我儿练字已三年,唯有一点像羲之。”就是指的这一个“点”。献之知道这一点是他父亲给写上去的。王献之听了非常惭愧 ,从她母亲的谈话中悟出了道理。练书法就要有奉献精神,从一“点”一“滴”开始。这一“点”也成就了王献之。使他成了继他父亲之后的书圣。所以说练书法写好一点非常重要。欧楷的正“点”。要三角有度,一笔写成,是最难写的。写好这一点相当不容易。这和做事情一样,有个好的起点,就是做好事情的基础。“点”在永字八法里成为侧法,形成高山坠石之势。永字八法是王羲之创造出来的,他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的。由此看到写好“点”的重要性。
唐孙过庭《书谱》:“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书法由隶而楷行草,唯有"点"无论是形态还是气韵,总是一脉相承的!因为点既是基本笔画的浓缩又是其它笔画大小粗细方向走势的引领和准则,在时间、空间、节奏 、气势构成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集点成画,集腋成裘,点的好坏确是可以看出一个书家的功力和水平!
书法中的“点”很能印证一个人的书***底。“点”看似平常普通,谁还不会“点”呢?
书法中的“点”,大有讲究,有横点,竖点,斜点,圆点,方点,种种不同的点有各自的用笔特征。而不同用笔的“点”力道,节奏又有所不同。故,满篇有点,各具风姿。且不同风格的书家,对点的写法也各有讲究。楷书,行书,草书,隶书,魏碑……都不一样。
如此看来,“点”的如何,真的是见功力的一个所在。
一点一撇是什么符号?
回答:一点一撇符号是中国汉字的笔画之一,中国汉字由笔画组成,也叫方块字,传统汉字基本笔画有八种:点(丶)、横(一)、竖(丨)、撇(丿)、捺(㇏)、提(㇀)、折(𠃍)、钩(亅)”,又称“永字八法”。延伸有横折、横折钩、弯钩、竖弯钩等等……
2、中国汉字的字体分手写体和印刷体两种。手写体是指文字的手写形式,它灵活多样,易于表现个人风格,现代汉字手写体主要有楷书、草书、行书等三种。
点的写法及运笔技巧有哪些?
各门学问都有相似或相通之处,几何学里点的运动可以形成直线,线的运动可以形成平面。书法的各种笔画中,点是最基本的最小的单位,由它可以生发出多种笔画,横、竖、撇、捺、提、钩、折等等,这些笔画都是由点引领落笔写成的,一笔下去,笔画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起笔的方法是否正确。点在一字之中犹如人的眼睛,是一字之中相互顾盼传神的精灵。它形同老鹰蹲枝,似飞未飞,非常有生趣。
作点要求势重,所谓势重,有如高山坠石,速度迅急。尖锋入纸,顺势铺毫,使其布墨饱满,这样的点显得自然圆润。不要把势重误解为落笔重,导致用力过猛使笔根贴纸。落笔要轻快干净利落,不要犹疑,切忌画空心点补墨。一笔落下可作轻微提按使笔毫挫动,这样点画圆结,墨色浓淡相宜。作露锋点,发笔不可虚尖,应尖而饱满,收笔要圆,勿使显露棱角,使其珠圆玉润。
点的形态变化丰富,可以说千姿百态,作点必须细致入微,要求精到,笔意在先,笔毫到位。那怕再小的的点亦有三过:逆入、作点、疾收。在“三过”中完成不同形态的点。作出锋点,出锋由点的中心抽出,出锋方向应该与下一笔顾盼,或呼应,或承接,或映带,使之笔断意连,气息相通。
关于点的配伍,一字之中横势多宜用
直点,如“喜、盡”,综势多宜用横点,如“酬”等。如此可破除死板齐平。
数点布阵要善于变通,多点重合如三点水,宜扇面展开,三点贯通且顾盼。又如横列四点应有向背之别,大小轻重不同。切忌平齐状如算子。须因字而异,开合有度,俯仰生姿。如“為”字和“無”字的四点不尽相同。
点法形态变化都因势的需要,顺势则合乎自然。前人有“为点必收”收笔之法,收笔之时,锋向右而势向左,或锋向左而势向右。笪重光《书筏》中谓“活泼不呆者其致豁,流通不滞者其机圆。机致相生,变化乃出。”所以说点无定形,而有常法,如同水火无形,火焰向上,水流趋下,此为定势,作点之法尽在其中。
点的变化形态繁多,一般按上下左右位置分,有上点、下点、左点、右点……按图形有覆三角、直三角、横三角……按象形分有蝌蚪、杏仁、柳叶、悬胆……按点数分有冰点、曾头、八字、三点水、横三点、攒三点、横四点……
无论怎样变化,万变不离其宗。世间万事万物无不从一点开始,学习书法首当其冲是名副其实的从“点”开始,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熟能生巧,“点”法自得。
点分为:中点,左点,右点。笔画虽然短小,但是起笔,行笔,收笔动作一个都不能少。写法是:露锋由轻入重向右下行笔,顿笔调转笔锋,将笔锋藏,收入点画内。依中点为例,点也是横和竖的起笔,写横先写点,调转方向右行即是写横,调转向下行就是写竖。调转向左下行即是写撇。
篆书中叠字必须用两个点表示吗?
我不这样认为。至于用不于叠字,应该服从章法的需要,而不应随心所欲地用双点代替。例如,有时一幅书法在安排版面时,末行会出现一个字,按“单字不成行”的惯例,这两点便是调节每行字数的砝码了,用它来表示弃、取!
不止在篆书创作中,在其他书体的创作中也会出现用两个点来表示叠字的情况。但是叠字不一定必须要用两个点来表示,这个要根据整体的章法、字法来统筹考虑。一副作品的精心打造,离不开细节的打磨。叠字就是创作中的一个细节,处理好就会为作品增色,让整篇章法和谐流畅。
大家好,我是景行书苑。谢谢邀请。
篆书中叠字必须用两个点表示,这很明显不是必须的。
古代经典作品中已经给我们做出了例证,既可以用两个点表示,也可以写成两个字。正如各位朋友所说,我也觉得是章法安排的需要。
我在其他书体的创作时,也会根据纸张大小,章法布局需要来考虑是不是用两个点代替叠字。不过,同一幅作品我尽可能***取一种形式。也就是,要么所有的叠字都用两个点代替,要么就全部写出来。
记得《峄山刻石》中,使用了两个点表示“大夫”,我还就不同的两个字,用两个点表示请教过朋友们。书法是需要继承传统的,我觉得,古代经典作品出现过的我们都可以借用。
以上是我的一点粗浅认识,与大家做个交流。
景行书苑旨在建立一个传承专业学习理念,展示景堂书法日课,分享文化艺术感悟的交流平台。我将始终秉持这一宗旨,努力把更多更好的临帖和创作作品展示给朋友们,坚持每日更新。欢迎关注景行书苑,欢迎点赞、评论、收藏、分享、转发,谢谢支持!
书法里连续写两个一样的字怎么写?
书法里连续出现两个重复的字,为了避免雷同一般有两种处理的方法:
第一种处理方法比较简单,直接以一点或者两点来代替,表示重复,这个我们在苏东坡的天下的三行书《黄州寒食帖》可以看到,苏东坡就是这么处理的。
黄州寒食帖开篇第一句“自我来广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其中“年年”和和后面的两个春字的重复都是用的一点来代替。
不过很多老师也说,第二个春字不应该用点来代替,因为前面的“年年欲惜春”和后面的“春去不容惜”是两句话,两个春不在一句话里面就不能用一个点来代替,这也是有道理的,一般也认为两个重复的字是一个词,第二个字可以用点来代替,但是不是一个词用点代替,容易产生歧义。
除了开篇的两个点,在苏东坡的《寒食帖》里还出现了三个点的情况,如果字的右边出现了三个点,这可不是表示重复,而是表示这个字是一个错字,比如《寒食帖》里的“雨势来不已”的后面多了一个“雨”字,旁边苏东坡点了三个点,表示这是一个错字。
如下图:
说到苏东坡的《寒食帖》,插一句题外话,我们有时候写长篇的内容,比如书写一幅宋词作品,中间不小心漏了一个字,这时候也不一定非要把这幅作品撕了重写,这一点可以学学苏东坡,在旁边补上就可以了。
比如《寒食帖》其中一段,“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这一句,中间就少写了一个“病”字,苏东坡并没有去重写,而是在旁边用小字加上了,这个可以作品我们平时创作的参考。
但是要记住一定是写长篇内容时才可以,否则你写一个“天道酬勤”少写了一个“道”字,在旁边怎么用小字补也不好看啊。
关于重复的字的第二个处理方法,比第一种要难一点,直接写两个字,但是要在第二个字上做一些变化,比如大小、粗细、结构上面做一些改变,让两个字看起来不那么雷同。
这个方法对书写者的书写功底和文字功底的要求很高,不知道怎么写就是不知道,查[_a***_]也不一定能写的统一,一些朋友可能不理解,说这是在卖弄,其实是为了整体艺术效果考虑,不是单纯的卖弄文字。
这个时候孔乙己的回字的四种写法还是有用的。
在当代有个说法,两个不同的字要用不同的写法,大部分人非得用一个行书一个草书等等来区分,反正得用不同的写法。这是谬误的。可以参照苏东坡等人,他们是没有这些说法写法的。主要是要写好,笔法要好,不说精妙吧,至少也得完整端庄等。
这种情况要分两种。第一是楷书,当我们写楷书的时候遇到,写两个连在一起的,一模一样的字的时候。一般是通过,变化笔画或结构来实现两个字的区别。这个时候是考验你硬功夫和软实力的时候。既要对你写的字体要临学得非常深,又要通过结合上下文考虑到风格和上下文相领字的承让迎合。
第二种情况是行书或者草书。如果再想两个,一样的字,连写的时候。如果不影响旁边上下文。第二次可以用两点表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点字的草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点字的草书字体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