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米芾草书字体生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米芾草书字体生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米芾书法结构规律是怎样的?
小编曾研习过一段时间米芾行书,对其行书结构规律有一些了解,跟大家一起来探讨。在行书当中,米芾的结构变化比较大,独体字、合体字、上下、左右等等结构的规律均有所不同。以最常见的左右结构汉字为例,米芾行书一般有以下几种结构规律:
1、左让右步
如图,米芾 · 苕溪诗帖中的“他”字非常明显,右边特别舒展。
2、右让左步
如图,米芾 · 苕溪诗帖中“辞”字很典型,右边快挤成一根电线杆了。
3、左右均等
这一类较为平正,如图,米芾 · 苕溪诗帖中的“能”字为此结字方法。
米字的结体,可 谓是随意赋形,奇 正相济,变化非常 丰富,以多姿多态 来激起读者的情 绪。
他的字以强烈的大小、粗细、方圆、聚散、虚实等反差来组合自然生 动的群体,尤其引起我们要注意的是敢于打破常规,出奇制胜, 穿插奇险,妙趣横生。
在整幅行气上,***用局部打破平衡对称, 求得整体的稳定,在横斜逆出、左顾右盼之中求得前后呼应,神 完而气足,书写时随机应变,别开生面,从而大大增强了跌宕之 致,看似不经意,然气局开张而紧密。
而他最让称道的是对虚笔的处理。自汉至唐,书者多尚实笔,而米芾多以虚锋入字,以势取胜,用笔轻灵,运锋飘逸,这就是他的所谓“刷字”。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结构从属笔法,米书用笔多使绞转,点划含蓄又有张力,故体现在结构上有别于之前的传统书家,源拘于王字,挣艺术对比法则运用到淋漓尽致,粗细、长短、避就、开合、正侧、减省、收放、疏密、参差,无不用之其极,且凡同必变,可以说是艺术感最为突出杰出大家。
行书的结构,自王羲之‘’增损古法,裁成新体‘’,创立了新的‘’游戏规则‘’后,至今仍然是千古不移的标杆。在行书结构上,一千多年来,再没有颠覆性的变化,也不可能有颠覆性的变化。
但书法史上曾经有过两次较大的变革。
唐人基本循蹈二王规矩,至宋米芾,黄庭坚一变;清中期后的碑帖结合,赵之谦,于右任等人一大变。
米芾自称“集古字”,这个集“古”,就是集二王之“古”。后世论者认为,米芾得二王精髓。
对米芾的行书,后人的评价是“沉着痛快”四字。这四个字其实不简单。“沉着”和“痛快”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要“沉着”就不能“痛快”,想“痛快”就无法“沉着”。但米芾驾轻就熟的使矛盾的两面正反相合,靠的就是爽利的笔法和多变的结构。
米芾自称“刷字”。他的书论《海岳名言》说,“真字甚易,唯有体势难。”;“字须有体势乃佳”;《吾友帖》说“若得大年千文,必能顿长,爱其有偏侧之势”。米芾认为结构造型必须强调体势,所谓体势,就是“偏侧之势”。
方方正正的汉字,写得横平竖直,感觉是静止不动的,加以倾侧,就会左右摇摆,生动有趣。米芾在结构上用不同的倾侧方式强调甚至夸张体势,极大地丰富了行书的结构造型方式,前无古人。
米芾书法的结构规律,基本与二王悉无二致;但米芾不同于二王结构造型的突出表现,大体上有四个方面。
一:强调欹侧,摇曳多姿
米芾行书最值得称道的是其八面出锋,以刷代写的神奇用笔。作为宋四家之一,米元章书法结构也有其与众不同的独到之处。
米元章书法单字大都有左低右高,欹侧取势的特点,以险绝倒侧构字,单字都重心不稳,而是通过行列间字与字的互相支撑,行与行的左右协调,穿插来求得平衡和稳定,进行章法的谋篇布局。
米芾书法,摇曳生姿,有一种动态的美。如垂柳飘摇,虽左飘右荡,不失灵动,动中寓静,静中有动,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苏东坡讲米元章书法风墙阵马,沉着痛快,和密不使透风,疏处可以跑马大概一个意思。即是计白当黑,疏密有致,通过突出矛盾对比,强化视觉效果,撞击观赏者心灵,引起观书者的共鸣。
***手下,妙笔生花,入古不失法度,编新别开生面,好书法!真大家!
本人也是书法爱好者,下附临书,抛砖引玉,敬请各位友友指点迷津,不胜感激,谢谢!
学行书从米芾的行书入手,路子对不对?
宋代四大家的行书都没有脱离晋人的藩篱,他们的起步与发展也只能沿着晋人的脚步走,这没有办法,因为没有选择。
以“二王”书法树立的模式,就是一座丰碑,你只有敬仰的资格,想跨越不可能,“二王”的书法就像中医的内经一样,你能传承就已经是高手了,想突破这个高峰绝非是仅仅靠勤奋聪明努力天赋等因素就能达到的。
“二王”的书法是一座高峰,它以自己的高超技艺和书法文化形成的关键性历史节点,奠定了其在中国书法史的崇高地位,最重要的是它散发出来的美学气息与中国人的审美价值观念紧密融合,并在长时间的历史演绎中培育造就了人们对书法审美趋向的形成。所以任何想在书法方面有所作为者都不得不依附于它的门下,唐宋所有的书法大家都要从这里起步,米芾当然也不能例外。
所以学米芾的行书当然没有问题。
但是从源头“二王”学起应该则更加合理。
书法发展到宋代其实是比较困惑的,宋代的文豪们都是才华横溢恃才傲物,规规矩矩地走晋人的老路对他们来说就一种是屈辱,所以就想千方百计的搞出些动静来,后来宋代的书法状况大家都看到了,按我的看法是基本没有成功,我们在作品中看到更多的是一种矛盾和挣扎,当然这其中有很复杂的社会原因与人文原因,而书法本身能够给人们提供的创作空间也很有限,所以,米芾等人的书法尽管进行了许多有意义的实践,但从综合的角度考量其总体的艺术高度都还与晋人时期的书法存在着距离。
你如果偏爱米芾的风格当然可以去学,但中间穿插着“二王”的字帖练习效果会更好,这样在两种贴子的不断交替和转化中你会发现许多的奥妙,从而尽快提高自己的水平。
附图图片:清代沈曾植【行书杜甫月诗】
临摹作品
选自杨半撰书【中国书法临摹创作全集】
说说米芾的学书过程
米芾七岁学颜真卿
后来改学柳公权
知柳出于欧,改学欧阳询
然后学虞世南
最后学褚遂良,学褚最久
所以米芾的变,是经历了很多年楷书的基础,可以说闭着眼睛无一笔不合法度。
古人有行书是楷书的小讹说法,在米芾身上体现的很好。
米芾的行书奇侧变化,侧锋很多,从阴阳平衡来说,奇侧对应中正。
古人曾说过,米可以不学,直接学褚就可以了,或者学褚后学米,很容易事半功倍。
题主,您好,我是子凡的书法日常,现在我来回答一下您这个问题。首先学行书从米芾开始,是一条不错的路子,也是可行。但要注意一些问题。
1.米芾作为宋四家之一,其书法水平是不言而喻的。米芾书法是集晋唐书法之大成,是承前启后的重要书法家。后面的吴琚,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董其昌,王铎无一不是学习米芾书法而成一代大家的。
米芾复官帖
2.学习米芾行书一定要注意选帖,首选米芾中年时期的《苕溪诗帖》,《蜀素帖》。因为中年时期的米芾用笔比较规矩,且很有规律,不像晚期作品变化莫测,一帖一貌不容易把握。先把笔法原理弄懂了,学起来就比较容易。
米芾苕溪诗帖
米芾蜀素帖
我个人学习米芾行书是从《苕溪诗帖》入手的,因为它是纸本,用笔痕迹清楚,我们用一般的毛边纸临习,就能表现出来他的笔法特点,就容易写得像。有了《苕溪诗帖》的用笔以及结构基础后再学《蜀素帖》以及米芾后期的各种手札就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帮助到您。
从宋米芾入手是需要有一定基础,书法有一些基础者可以入手,你已经能够自如控笔,并且能将米字笔意神韵交待出来,很不错,米字八面出锋,学习行书从米芾字中寻找用笔用墨的技巧,领悟古人创作的神韵,以古为鉴,化为已用,祝你不辍努力,争取更大进步,欢迎关注、交流!
米芾不太适合初学行书,建议学行书不要从米芾入手!
米芾不是不可学,而是不适合初学行书人。我的建议是从赵孟頫的行楷学起,也可以从智永以及陆柬之的行书学起,学有所得之后再学习王羲之,然后,再学米芾。
米芾不适合初学,因为其书法个性太过强,初学就学习米芾很容易步入歧途,而学赵孟頫,智永与陆柬之则不然,这三者的书法路子正,也容易入手一些。学这三者之后,我推荐王羲之是因为学习三者后,你的书法理解与技法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再约王羲之就能把你的书法提高到另一个层次,当然没有人能在短时间理解得了王羲之的书法,但是,你有一定的王羲之书法基础后,你再学米芾就容易了。
不是米芾的书法水平比王羲之高,而是米芾的书法无论如何都不能与王羲之比肩,但是,你有一定的王羲之基础后再学米芾,是一个捷径!
米芾行书代表作品有哪些?
中国书法史上有3个“疯子”:杨凝式、米芾、徐渭。但三人疯得又有所不同:徐渭是真疯,精神分裂了;杨凝式是装疯,以此避祸;米芾是卖傻,哗众取宠。
另类的老米,无疑是非常聪明的,他善于“偷师”,从前人那儿这“偷”一点,那“偷”一点,最后竟然形成自己的特点:集古字。
老米留下的作品很多,其中排在首位的,应当是被称作米芾”墨皇“的《珊瑚帖》。此作是他得到名画、宝物后,狂喜挥笔写就,线条流畅跌宕,笔端神***飞扬,尤其是写到”珊瑚一枝“,难以抑制心中的喜悦,下笔力道加重,这几个字明显大出不少。这还不算完,还要画出珊瑚笔架的样子,书画浑然天成,应是他尽情宣泄的得意之作。
如果说《珊瑚帖》是他随意挥洒、“放笔一戏空”的佳作,那么,《蜀素帖》则是他收敛性情、认真而为的作品。彼时,老米受朋友湖州郡守林希的邀请,前往太湖游玩。林希好酒好菜招待,再叫上三两美女相伴,把老米安置得舒舒服服。
末了,林希拿出珍藏了20多年蜀素一卷,请老米挥毫泼墨。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软,再加上腿更软,于是,兴奋的老米哪敢怠慢,凝神深思,认真创作,于是产生了“天下第八行书”《蜀素帖》
米芾的佳作太多,我认为此两件代表了他的不同风格。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米芾行书代表作品是那些?有《蜀素帖》、《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诗卷》、《研山铭》、《虹县诗卷》、《多景楼诗册》等代表作传世。
米芾(1051年—1107年),是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祖籍山西,然迁居湖北襄阳,后曾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米芾在书法、绘画、金石学等方面都有造诣,数书法成就最高。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米芾平生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南宋以来的著名汇帖中,多数刻其法书,流播之广泛,[_a***_]之深远,在“北宋四大书家”中,实可首屈一指。康有为曾说:“唐言结构,宋尚意趣。”意为宋代书法家讲求意趣和个性,而米芾在这方面尤其突出。
一、《蜀素贴》,亦称《拟古诗帖》,墨迹绢本,行书。纵29.7厘米,横284.3厘米;《蜀素帖》明代归项元汴、董其昌、吴廷等著名收藏家珍藏,清代落入高士奇、王鸿绪、傅恒之手,后入清内府,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
二、《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诗卷》 纸本,行书,纵30.3厘米,横189.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全卷35行,共394字,末署年款“元戊辰八月八日作”,知作于宋哲宗元祐三年戊辰(公元1088年),时米芾38岁。
米芾,北宋书法家、画家、书法理论家,字元章,号海岳外史,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
米芾,精通真、草、篆、隶、行等书体,擅长临摹古人书法,可以***乱真。喜欢书法如痴如醉,世人称其“米颠”。
米芾行书中最有名的就是人称天下第八行书的《蜀素帖》,其外还有《研山铭》、《值雨帖》、《吴江垂虹亭诗帖》、《吴江舟中书》、《舞鹤赋》、《淡墨秋山诗帖》、《苕溪诗帖》、《拜中岳命作》、《复官帖》、《法华台诗帖》、《竹前槐后诗卷》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米芾草书字体生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米芾草书字体生成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