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字体字帖行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草书字体字帖行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魏晋,行书形成200年,今草书形成,因有王的存在,这时期真的是中国书法的巅峰吗?
你说的对,魏晋时期是书法的一次高峰。后来唐朝又一次高峰。
如你所说,这次书法高峰,同王羲之的今草不无关系。
草书(指狭意的草书),由来以久,汉简中己多有发现。杜度、崔瑗、张芝等有推进提炼攺造之功。由于除淳化阁帖有几件张芝的作品外,他们的作品基本没有传世。所以学界多认为他们写的只是章草,连张芝的《冠军帖》,有的也认为是王献之或张旭所书,不是张芝的。这些纯属臆测。
杜崔张芝等草书,己是脱离汉字的实用功能的草书书法。那时己是第一个草书的高峰。后来王羲之又在此基础上经过进一步的改造创新,形成今草。王献之则继承了前代草书发展了大草。(章草则不在草书演变序列,也就是说,今草不是由章草演变而来。章草是当时的实用字体。今草直接由汉草而来。)
魏晋时代,五体皆备,纸简并用,纸渐次取代简,书法创作繁荣,又有里程碑式的书法大字钟王的出现。所以是我国书法的第一次高锋。这次高峰比唐代的第二次高峰还要关键,说是我国书法的锋颠也不为过。
自魏晋下溯1800年的书法发展史,涌现的书家可谓数不胜数,无论唐初四家,还是欧颜柳赵、苏黄米蔡、甚至江南四才子、董其昌王铎傅山、清中四大家、赵之谦何绍基…,有哪一个不是取二王笔法?又有哪一个自称超过二王?既然如此,二王不是巅峰又是什么?
当今的书法创作及书法队伍,是历史上花样最多的、协会最多的、封官最多的、水平最烂的顶峰时期。为何要这样说?道理很简单,往前的不说了,你就仅看看清末民国初期的书法,再比比当下的所谓国展的获奖作品,谁高谁低一目了然。
更可笑者,这还不够又弄出了书法硕士、博士,还有了专门掌管写毛笔字的***官员。真是热闹之下无奇不有。
谢谢邀请。
今草书的形成是在章草发展而来,今草前驱张芝最负盛名,影响甚大,被后世尊为“草圣”。
书到魏晋主要以“二王”书法体系为代表,学习“二王”书法进入高峰期。自唐至今,特别是行书《兰亭序》步入了书法艺术的殿堂,成为书法学习的时尚。
當今,才是中国书法的巅峰时期。
古人也非常羡慕今人,到处是“书法家协会”的牌子,遍地的“书法家”,今天打“比赛”,明天“搞展览”,所以,书法兴盛巅峰在当代。
谢谢悟空官方邀请!
回答魏晋是否代表中国书法的巅峰?首先看这个时期的群体和代表人物是否处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顶峰地位。
魏晋时期书法的代表人物无疑首推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他是山东琅琊(今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王羲之书法师承卫夫人,从小由卫夫人教他习字。而卫夫人则是东晋时期著名女书法家,出身书法世家。卫夫人又师从钟繇,钟繇被称为“楷书鼻祖”。至卫夫人字形已由钟繇的扁方变为长方形,去隶书已远,表明此时楷书已经成熟而普遍。
钟繇(151年-230年),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人。三国时期著名书法家、政治家。历任尚书郎、黄门侍郎等职,是楷书(小楷)的创始人。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后世书法家都曾经潜心钻研学习钟繇书法,世有“钟王”之称。
书法作为一门充满艺术性的技能,自古以来讲究师徒口授相传。王羲之的书法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以行楷为主,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影响深远。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更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其子王献之又创雄健书风,被世人合称为“二王”。
由魏晋上溯。汉代书法分为两大表现形式,一为主流系统的汉石刻;一为次流系统的瓦当玺印文和简帛盟书墨迹。后汉以来,碑碣云起,是汉隶成熟的标记,其中尤以《石门颂》等为最著名。
汉代创兴草书。草书的诞生,在书法艺术发展史上有着重大意义。它标志着书法开始成为一种能够高度自由的抒***感,表现书法家个性的艺术。草书的最初阶段是草隶,到了东汉时期,草隶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章草,后由张芝创立了今草,即草书。隶书则由汉代的高峰地位降落,衍变出楷书。楷书又名正书、真书。成 为书法艺术的又一主体。三国时期,楷书进入刻石的历史。这时期的《荐季直表》、《宣示表》等成了雄视百代的珍品。
可见,中国书法由甲骨文、钟鼎文、石鼓文等大篆,再到秦代统一文字后,产生小篆、隶书。到钟繇楷书,最后到草书、行书,才日趋完臻,奠定了后世的书法规范和基础。
再看魏晋以后即隋唐,唐代众多著名书家,如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怀素等均是追随魏晋王羲之、钟繇等而自成一家。
草书写的字大部分人不认识有用吗?
不认识的“字”产生不了“心理共鸣”!因此不认识的“字”等于无用!
只是这不认识的“字”在外形上有韵味、有美感、有能令人欣赏的“外在美”!这“外在美”、往往令人产生“内心美”!这好像看美女:只觉得她形象生动,至于性格、人品、是干什么的等等已经不重要了!
所以,草书的字虽然不认识(无用),但能在心里上泛起阵阵的美似乎也就是它的用处了!这种心理产生的美、其价值要远远高于对它的“认识”和“了解”!
草书是一种书法艺术体,是楷书行书的速写快写,省略了汉字的笔画,***用了部分符号,在生活中很少实际使用,大多数人不一定认识。草书的字体是有一定规范的,没学习过就不一定认识,认识的人是少数,在生活使用中用的是楷书行书,草书只是艺术作品才用到,学过草书的人一般都能认识的。草书的书法艺术已有千百年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必将发扬广大,传承后世。但是,目前草书出现了异类,胡乱涂鸦,即使懂一点草书的人也难以辨认,它的出路就很难说了。
用途不大,实用价值不如楷书行书用途多,能使多数人看懂。字是让人看的,你写的多数人看不懂有啥用?只能从艺术上去让同行人欣赏,普通人是没有欣赏能力的,平时我爱写行书,生怕别人看不懂,因此本单位上报材料一般由我代写。特别是
1999年全省中小学教师作文大奖赛我就沾了卷面干净的光,经乡,县,市层层挑选,居然获全省一等奖。本人认为如果论实用价值还是楷书行书,如果参展或比赛那就练草书,不少人认为草书艺术性较高。总之平时草书作用是不大的,官方文件,宣传品极少用草书,因为那是艺术家展示能力的书写手段!
最能代表中国艺术的是书法,最能代表中国书法艺术的是草书。
在诸多书体中,草书是一种特殊的书体,兼有着其他书体的美学素质,是书法艺术中最具表现力的书体。
草书产生于篆隶,它是各体种种艺术特点的升华。可以说草书是书法笔法、墨法、构图的集大成,是书法节奏、韵律、表现的最高层次。
草书是"简而动者",正体则是"详而静者"。在线条的表现上所谓"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这句话说出了真、草两者在线条处理上的特点。
草书似乎无法,实则法则森严,草书从字法到笔法构图都有严格的要求,只不过要求的方式与正体不同罢了。从表面上看比正体随便得多,但草书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文字符号,在使转上稍有不慎则会写成错字。
要想识别草书,并能欣赏其艺术之美,首先必须通过学习和专业训练。你要想了解和掌握一门艺术,不下苦功夫肯定是不行的。第一步是识草,可多看一些真草对照字帖、草书口诀歌或草书字典,通过学习和积累,慢慢的能看懂一篇草书作品中大部分字就不错了。其次是多读多写,你若有篆隶或行楷书的功底,学习草书也不难,是水到渠成的事。当然,你若想把草书写好则是另一回事,在此就不多谈了。
草书是"无用之用"的一种书体,最能痛快淋漓的张扬个性,切实表达书者情绪,并在龙飞凤舞的书写过程中,极尽节奏韵律之美和线条生动之美!对草书者而言,汉字书写的实用性已然成为笔下桎梏,所要追求的大有“高山流水”自觅知音的那份陶醉!可见,草书的有用无用之问,只能见仁见智了!
硬笔[_a***_]字帖有什么推荐的吗?
稍微了解一点硬笔书法的发展历史,我们就会知道硬笔书法其实脱胎于毛笔书法,它的根基和理论的基础也是毛笔书法,了解了这一点,想要学好硬笔书法,就要去练习古代的毛笔字帖,尤其是学习行草书,更要去练习古代的字帖。
如果仅仅是为了实用性的书写,练习一下当代书法家的楷书也就可以了,比如田英章、司马彦等人的,如果对硬笔书法的行草书感兴趣,当今人的作品肯定是不能学的,必须要和学习毛笔书法一样,去学习古代人的经典的书法字帖。从这个方面来说,无论学习毛笔书法还是硬笔书法道理都是一样的。
学习硬笔行草书,我觉得入门的首选还是学习王羲之的《集字圣教序》,以这本字帖作为入门,反复练习到熟练以后,再去学习他的《兰亭序》、《十七帖》,然后可以临摹孙过庭的《书谱》、张旭、怀素的狂草书,再去临摹宋元明清历代行草书名家大的作品,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两三年的时间,甚至更长。
经历过以上的博取的阶段,可以选择一两家喜欢的风格进行专攻,慢慢可以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
看似很简单的事情,其实操作起来很难,关键还是看自己能不能坚持下去。
书法不是一蹴而就的,书法的学习就是一场自我的修行。
硬笔是相对于柔软的毛笔而言的,如钢笔、中性笔、美工笔、铅笔、粉笔等,硬笔书写的起源几乎与中国文字的起源同样久远,最早可追溯到八干多年以前,那时的人类在陶片上刻画记事符号,使用的工具就是石块等坚硬的锐器。
到了近现代,由于硬笔的书写工具快捷,用笔相对容易,逐渐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文字书写方式,那么在电脑时代的今天,硬笔书写还有多少作用呢?应该说即使到今天,硬笔书法仍然有她独特旳魅力,写的好的硬笔字不但有实用价值,也同样具有艺术价值。同时手写字体也是一个时代文脉的再现,更是对传统的继承,也是体现一个人文明修养的重要方面。
黄若舟先生的《怎样快写钢笔字》,是一本基于实用技巧来示范行书写法的字帖,是我比较早接触到的硬笔书法字帖,是经典的。
卢中南的《元曲名篇钢笔字帖》,卢中南书法结构严谨,笔画清秀,线条俊美,书写规范,独具特色。
丁谦的《古诗名篇钢笔字帖》,丁谦的书法结构严谨,笔力奇伟,潇洒飘逸,独具风格。
司惠国书写的《硬笔草书入门》比较系统地介绍了硬笔草书写法,对提高硬笔书法很有帮助。
记得八十年代钢笔书法很盛行,当时也买了几本自己喜欢的钢笔字帖,但光看不练,后来很多当废书处理了,现留下的几本中有王正良的"唐诗一百首钢笔字帖",和任平.骆恒光等八人书写的"唐诗三百首钢笔字帖",都是行書,选几篇供参考。
王正良唐诗一百首钢笔字帖之二页,
唐诗三百首钢笔字帖中任平之二页,
三百首中杨为国之二页,
三百首中骆恒光之二页,
三百首中李文***之二页。
以上都是当时很有名的钢笔书法家,字都写得很漂亮,要学书法,特别是初学者,还是首选選定一家,苦心孤诣地临写下去,直到把这一家书体的用笔,结体,章法及神彩.气韵等都学到手,再改学他体,在一家基础上站稳了,才便于广收博取,融会众家之长,形成自己一家之体。
实用硬笔书法以行书为基础,并借用部分草书写法,用以满足日常工作、学习、生活需要所使用的手写体。以钢笔为主,实用硬笔书法,主要是强调实用性,不过多强调艺术性。实用硬笔书法,能做到易写易认即可,关键是做到书写快捷和规范,行书的特点就是易写,并能写得快捷,规范的行书也易认,所以实用硬笔书法,是以行书为主的。
写好硬笔行书,我认为要做到今古并用。当代的硬笔书法家田英章、庞中华、荆霄鹏等名家的硬笔行书字帖要学,古代的如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圣教序》,中唐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北宋苏轼的《黄州寒食帖》等也要认真学。这些帖都是古代行书的经典字帖,学硬笔和毛笔只是书写工具不同及效果存些差别而已,而且行书学古代名帖更有高度、广度和深度,对提高硬笔书写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在写好行书的基础上,再临孙过庭《书谱》和怀素、张旭等古代草书大家的帖子,对硬笔书法家和广大硬笔书法爱好者书写行草作品就会带来很多帮助,可以说会受益匪浅。
我从初中开始学书,至今五十又九。根据我学书的体会,我觉得应先练练基本功,从唐楷入手,然后试试《祭侄文稿》。这期间可多看看《十七帖》,《草韵歌》,胸有诗书气自豪,有了一定的功力后,可看看黄若舟老先生的《汉字快写法》,我觉的黄先生的字大气,值得一看。这是我的看法,不知可否适合于你!
草书要临哪位书法家的帖更好?
我的建议是:初学草书宜先临山西出版社出版的《草诀歌》再临韩道亨的《草诀百韵歌》,这样两本歌诀类的草书法帖易记易临对于识草临草打基础增加兴趣很有益,然后再临《智永真草千字文》丶《书谱》与《十七帖》,当草书有相当水平与功底后才进一步临《怀素自敘帖》《张旭古诗帖》等法帖!广泛阅读祝枝山贺知章王铎及《于佑任标准草书千字文》等名家法帖有助于提高草书鉴赏力,没有鉴赏力的书家达不到高水平!另外还要提高国学水平与打扎实繁体字根基!另外习草书者年龄不宜过轻,性情必须洒脱豪放!必须有较深厚的文化积淀!
草书开始阶段,以认识为主。当以草诀百韵歌,千字文,标准草书等字帖练习草书的偏旁及构成形态。弄清楚了草书的结构以后,则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做进一步的布局练习。草书的难点,就是对一幅作品的整体结构进行布局。这关系到作品的成败。对于整体布局,应多看古代经典。格局要高,不要学现代的东西。现代的东西不讲究。总是差着一些东西。
入门级字帖,可以选王羲之十七帖,集王羲之书草诀百韵歌,智永真草千字文。学习过程中,参看于佑任编写的标准草书。对草书的写法有了全面的了解以后,自己就能做出选择临习的范本。参考书目有张芝冠军帖,终年帖,孙过庭书谱,怀素自叙帖,论书帖,张旭古诗四帖,贺知章孝经。宋徽宗千字文。还有明代祝允明的草书 ,都是学习草书的极佳范本。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字体字帖行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字体字帖行书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