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曰字楷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曰字楷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曰的甲骨文?
“曰”字在殷商早期甲骨文里,用以指事的短横位于“口”形上部中央,从殷商后期甲骨文开始,这一短横有平行右移而与“口”形右框线高出段相接的,为先周甲骨文及西周金文所继承。
到春秋时期,短横左端折曲上翘,经战国,传至小篆,《说文》云“象口气出也”。
战国后期至秦代,秦国文字或写作“图10”,顶横封口,与“甘”字易混。
至东汉,主要有两种写法:
一是承两周旧式,顶横左侧不封口;
二是顶横封口,与“日”字近似,仅以扁宽特点与“日”字相区别。后世楷书承袭了第二种形式。
楷书的天字怎么写?
楷书写法:
天
tiān ㄊㄧㄢˉ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空。~际。~罡(北斗星)。~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
在上面:~头(书页上面的空白)。
气候:~气。~冷。
季节,时节:冬~。
日,一昼夜,或专指昼间:今~。
楷书,田字旁、目、日、口字旁,左上角,左下角封口不封口,有什么规律?
你好,我是兰石学书法,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新华字典》我们上学的时候人手一册,上面的田、目、日、口等字都是封口的。按照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它们这几个字也都是封口的。
你问的楷书,我们就拿楷书四大家的经典楷书字帖来翻看,你会发现封口不封口是有一个规律:那就是根本没有规律!
比如你看颜真卿四十四岁写的《多宝塔碑》第一页的“口” 和“田”有的开口有的不开口,再往后看同样一个“塔”字下面的“口”旁有几个开的也有几个不开的,他写一个碑的同一个字都是这样的没有任何规律。再比如他七十岁时写的《颜勤礼碑》依然是这样没有任何规律。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也是如此。估计他们写的时候已经可以做到随心所欲了,根本没有考虑什么规律不规律。
所以还是那句话这几个字封口不封口的是没有规律的。
楷书中,书写时封口与不封口一直争论不休。以最简单的两个全包围结构的字“日”和“口”为例。保守派认为,“日”字必须全合,而“口”字左上角必须开口,原因是为了保留上古篆书两个字的特征。
下图1为篆书“日”,就是一个象形文字圆圆的太阳。保守的书家为了体现圆的完整性,在楷书中必须保证整个字封死,绝对不能开口。比如以欧颜柳为代表的唐楷(下图2)。
同理,口字上古时期篆书中必须要伸出两个头(见下图3)。
这一点在楷书当中,则体现为左横与字的主体分离并且向左出现“冒头”,总之左上角必须开口。代表性的还是唐楷,如下图4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亦是)
然而,这一点必须严格遵守吗?事实上,除了法度严谨的唐代楷书,不管是初创楷书钟繇的魏晋,还是后世的宋明,不遵守这些“必须合围,必须开口”的所谓的法度的大有人在,比如钟繇的《宣世表》(下图5)还有赵孟頫的楷书,都不遵守这些所谓的“规矩”,下图钟繇的口和赵孟頫的日,就没有唐楷中这些所谓的规矩。
总之,关于写字是否需要封口,虽然楷书中有相关的明确约定,也有其文字渊源,但是否必须遵守,就看个人的追求了。有人保守,但不要说别人不严谨;有人活泼不拘一格,但也别说别人矫情。规律当然有,但不是说非得开口或不开口。其实我个人感觉,没太大所谓。至于行草书,封口方面更没要求。
其他全包围结构的字如田、目、国、回等等也是一样的,有封口,有不封口,一切还得看整个谋篇布局来定,若一幅作品中出现很多全包围的字,那么肯定要有变化,开口与不开口尽量都安排一些,不能都开口或都不开口,那样书法就没有变化可言了。
以上是我的浅见,希望可以给你启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曰字楷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曰字楷书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