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字体最不规范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草书字体最不规范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这张草书有什么毛病?
技术层面没问题,甚至可以说有很高的造诣,线条质量很高,行气章法也不错。
注意抒情性和个性。
古代那些顶尖的书法,都是戴着镣铐跳舞。遵守法度,技术层面上乘,这些都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抒***感表现个性。
此作有抒情,但表现出来的情感有一点点俗,有一点点卖弄,潇洒的行笔显得有些自鸣得意沾沾自喜。
深藏不露才值得玩味,看得越谈传达的越浓。
总之我认为技术层面完全掌握,再熟一点就油了,关键加强修养多读书,前途无量!
不绕圈子,我直接说缺陷吧。
第一是快了。第二是整体缺乏层次。第三是笔法单一。
草书之难,在于全局的层次构思。轻重缓急,承接映带,顿如山安,导如泉注。如惊蛇入草,似鹤游云天。虽然作品中的“開、来”有意的写大,但观感上仍然是通篇大小差不多。原因便是你的笔画的轻重几乎没有太大的改变。一路按着笔写,提不起笔来。
提不起笔来,是笔法单一的一大缺陷。轻如蝉翼,重如崩云。纤如发丝,浓如泼墨。靠的是提按的变化。蔡邕说,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奇怪怎么生?提按变化才能生。只有按没有提,毛笔变成了硬笔,笔画怎能产生变化?
直言冒犯,蛮撞之处,多多海涵!
这幅草书作品的笔意和章法都有,最基本的草书要领已经掌握!其流畅度、饱满度、和谐度已经有了!两点小瑕疵:
(一)笔意不到。草书不一定是蜻蜓点水,而是犹如蜜蜂扑花***粉,应该有起有落!一气呵成不是一秀到底,而是环顾左右而成心书!感觉一:落笔有点仓促,应该放慢节奏和速度!要提高控墨控笔的能力!
(二)笔墨问题。中锋行笔不是说不要锋和不出锋!枯笔也不是不蘸墨、不吮墨!还是要提高控墨控笔的能力!一枯到底、一秃到底诚不可取(个人认为:一个人书法水平的高低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他控墨控笔能力的高低!)
有临帖的功夫,作品完成得也比较流畅!
看通篇作品,你的艺术感觉还是挺出色的!功力方面还是明显不足,虽说可以看到飞白,可是你的飞白不是用功夫写出来的,是焦墨使然!
可以看出来,你现在书写的速度比较快,可是快是需要功力的,功力跟不上,败笔一定会出现的,所以,你的整篇作品败笔很多,在此我就不一一指出!
需要提醒的是,你的提按需要加倍训练!
这是一幅草书作品,写的是一首古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从整体上看,写的还是很好的,用笔比较大胆,字势开张,很有气势,草法处理的基本是可以的,没有大的问题,总体风格有一点接近王羲之的《十七帖》,既然作者让直说有什么毛病,我就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风格上
从风格上看,这幅作品貌似一幅狂草作品,但是它里面所使用的草书字体却不是狂草的写法,而是小草的写法,作者只是把小草写大了,并称不上是大草,或者说是狂草,狂草自有其用笔和结字的方法,要想写出狂草的感觉,还是要学习狂草作品比如张旭的《古诗四帖》、怀素的《自叙帖》、黄庭坚的《廉颇蔺相如传》、王铎的《唐诗十首》等等狂草书的经典作品。
从王羲之的《十七帖》和唐代孙过庭的《书谱》里可以略知草法,作为草书的入门,真正要想写狂草还是要学习上述的狂草书名家经典。
2、用笔上
从用笔上看,作者的用笔貌似很有力度,但笔下却缺少沉着的感觉,用笔太过于浮华,大部分笔画都是一带而过,没有能够留得住笔,草书虽然草,但是不了草,也并不一定非要写的飞快,用笔之道,首在沉着,能留得住笔才能驾驭的了毛笔。
这个道理就像开车,在笔直的道路上直线行驶,一般人都没有问题,握着方向盘踩油门就是了,难的是慢下来,在熙熙攘攘的车流之中缓慢行驶,这才是考验技术和心理的时候,要学会开车,首先要能够开慢车。
书法也一样,要能够慢下来,在慢速书写中也能写出笔画的力度来,写快的时候才不至于浮华,才能留的住笔,要是连慢速用笔都写不好,那写快肯定也是写不好的。
3、笔势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字体最不规范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字体最不规范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