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抱折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草书抱折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什么是草书?草书有几种?有何不同?
草书可分为章草,行草,小草,狂草。章草是隶书的简写,行草介于行书与草书之间,小草字比较独立,狂草多字相连笔。最后一种是***!(***这两字,请注意读音,两字都应读第四声)
草书是最早的***文字。大体分两种。一种是小草,这种草书,在隶书阶段就已经出现了。著名的《平复帖》就是保存下来的隶书的草书,也是小草。
小草有如下一些特点。一是与隶书不同,二是笔法合并简化,所以,写起来流畅快速,三是一个字一个字互相独立不连缀。此外,还有“章草”,这种草书,隶书的笔意比较明显,但是流畅快速,也是独树一帜的草书。
这些草书,都出现在魏晋以前。
王羲之继承了汉代的草书,创造了新的草书,是相对楷书的快速写法。
王献之更进一步,创造了“一笔书”的草书,这种书法一气呵成,字与字之间不再那样分明,而是互相争夺空间,仿佛每一个字都是互相连缀的但是,还没有连缀串通。
唐代的张旭与怀素开创了草书新局面,他们的草书,一笔万字,有时两三个字会叠合一起,有时一个字就占据五六个字的位置,大小不一,穿插连带,往返回复,连绵不断,气势奔腾,常人不可企及,后人称之为狂草。
狂草是草书的最高境界,技术难度很大,自由奔放而又法度不失,是书法家非常向往的书体。
从风格来说,草书就是小草和狂草,狂草也叫大草。
从历史的发展演进来说,草书经历了汉魏时代的章草,晋代的小草和唐代的狂草。
草书应分为章草,今草,狂草三种。其个性不同,韵味各异,却异曲同工。
我有幸获得书法名家李雁教授墨宝一幅,今特晒于图中,请书法界慧眼大家者为我鉴别其为何草体?叩谢!
草书属于书法中的一种,书法有六大类,即楷书、行书、篆书、隶书、草书和魏碑。当然,你也可以认为书法是5种字体,因为魏碑可以归到到隶书中,它介于隶书到楷书的转变过程。
题主你问草书有哪几种, 就现在而言,草书可以分为三大草书,三大草书即章草、今草以及狂草。
我们来逐一说一说这三种草书的特点。
章草
章草与今草相似,从草书发展史讲,章草大体上形成于西汉宣、元之间,兴盛于东汉、三国及西晋。当时,它既是一种小学“识字”,也是一种章草标准字体。
一般说法,草书有章草、今草、狂草三种。也有的把行草列入,即为四种。其中以章草为最早。
“简化”和“草化”是汉字字体发展的基本倾向之一。论其原因,一般认为是为了便捷、急就。如东汉赵壹《非草书》所谓“盖秦之末,刑峻网密,官书烦冗,战攻并作,军书交驰,羽檄纷飞,故为隶草,趋急速耳。”这里所谈到的“隶草”,当是章草的前身,如“秦简”中较潦草的一类。至于草书产生的时间,历代众说纷纭,需要具体分析。许慎《说文解字·叙》“汉兴有草书”的说法,极近赵壹的“秦末”说,或指西汉简书之较潦草的一类。张怀瑙瑶认为始于战国,乃指行文起稿的草篆。宋张拭所谓“笔札以来便有之”,则又指汉字产生以来,就有一种潦草的写法,都不是指我们所说的草书字体。
作为最早的草书字体——章草的形成,从已见有章草法度的汉简来看,当在西汉后期。到东汉章帝时,章草已极为成熟,并出现了著名的章草书家杜度及稍后的崔瑗,并一直流行到晋代。章草的特点,是相当一部分偏旁部首或局部结构不仅章符化,而且统一化。写法严谨,一字万同,又字字独立,不相连绵。波磔鲜明,深具隶意,故有“解散隶体而粗书之”的说法。
传世的代表作品有后人临摹皇象之写本《急就章》,一般评论,以宋克的写本为最好。此外,还有索靖的《月仪》、《出师颂》等帖。
“今草”是在章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有张芝创今草之说,但无可靠的书迹流传,所以米芾、黄伯思等都本欧阳询所谓“张芝草圣,皇象八绝,并是章草,西晋皆然”,主张王羲之和王洽变章草为今草的说法。从出土的汉简来看,应当说由章草到今草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汉末张芝时期已经开始了这种演变。张芝当时是擅长章草的大家,专攻草书,有“池水尽墨”之说,因而能“转精其巧”,渐开今草之风,是可能的。到了东晋,今草就已非常成熟。从现存可信的墨迹——西晋陆机的《平复帖》,也可以看出这个演变的痕迹。
今草与章草不同的地方,是去掉了有隶意特征的“隼尾波”,加强了“使转”,并进一步草符化。晋唐以来,著名的今草书家及代表作品有王羲之的《十七帖》,智永的《千字文》,孙过庭的《书谱》等,都可用作初学草书的范本。
“狂草”是在今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最为放纵的书体,不但行笔较今草更为流畅、奔放,且点画结构也更为简化,用笔纵横驰骋,极为迅疾、自由、并加强了字与字之间的连绵,便于抒发豪放的情怀。一般把唐代张旭、怀素作为狂草派的代表,书史上有“颠张狂素”之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抱折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抱折字体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