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同意草书的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同意草书的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现代草书辩认度提高了,基本不用释文,而古帖中很多释文字还用“□”字代替?
感谢邀请!
这个问题涉及到草书分类。古代草书分为章草和今草。章草由隶书演化而来,笔画多带隶意。今草有说是楷书演化而来,有说是章草演化而来。实际上我国自文字创造之处就有真、行、草之分。篆书有真、行、草。隶书也有真、行、草。是顺应书写简便、速度快的要求产生。
今草的概念,是古代的今草。传到现在也近两千年了。
当代草书的划分有点乱有四分法,三分法,两分法。两分法简单而笼统:章草和草书。四分法是:章草、小草、大草、狂草。小草就是行草。大草就是汉末以来的今草,也称独草。以单字为主,偶有相连。狂草是以夸张、张扬个性也目标的,很多走偏的书家是以你不认识为目的的。三分法是剔除行草。大草叫草书。这样就成了:章草、草书、狂草。
好吧,是不是有点乱。当你说草书的时候就得先澄清一下,你指的是什么。
现代人写的草书有行草,这个好辨认,不用释文。大草因为单字为主也问题不大。狂草就难任了。没关系,只要笔法、墨法、章法还好,能感觉到美就行。写狂草的人其实不少。只是流行起来比较困难,不认识的字你愿意挂起来吗?
自古至今草书都有释文人不认识的字,有的可能除了书家自己,无人认识的。
手机打字挺辛苦,希望大家给个赞,转发一下!!!
这和中国文字的发展演化有关。在秦以前,群雄遂鹿,各国的文字有很大的差异,同一个意思的字,另一个国家不一定认识,到了大秦一统,才开始规范了文字的写法,李斯创造了篆书。自此以后,中国的书法开始走向了辉煌之路。
草书最早出现于汉代,由于东汉掌管文书的小官经常使用文学,为了方便快捷,在书写过程中创造了隶书并推广,正式成为一种书体,其后在隶书的使用过程中,一些不正式的文书同样出于便捷的原因,出现了连笔现象,就形成草书,初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随着造纸的出现,书写的便利,加之人们对草书的喜爱和推广就诞生了章草。草书盛行于东汉未年其后各朝代草书名家辈出。
中国的古汉字是浩瀚复杂的,一个字往往会有多种写法,文章中通***字比比皆是,避讳的字也很多,书者各有自已的书写方法,技巧和特点,没有通一规范的模式,即便是古人对古人书法也会常常有看不懂的文字,释文就用口表示,能做释文的是古代老学究呵!可不是一个普通的读者。
草书最重大的改革是在民国时期,以民国元老于佑仁为代表的近代学者,对历代草书的书写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整理,极大的归范了草书的书写形式,所以现代草书的辩认度比古代高出了许多许多!不过这也是对草书有一定的研究者而言!
我想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古代先贤的创造力,在一代一代书法家发展自己书法风格的时候,不免要创造属于自己的写法;二是现在的草书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规范化书写,只有风格不同,字的变形和简易基本被人熟知。
个人认为现代草书辨识度并没有提高,反而因为一些不那么专业的书家的作品更增加了辨识难度。
真正的草书作品,相对于平民百姓是比较难辨识的,但专业的书家或学习过草法的人辨识应该不会太难。
当代很多书家的草书,纯属自己意气风发,没有任何草法可言。估计辨识起来,自己不看释文自己都不知道写的啥玩意。
而很多人盲目的追求看不懂的才叫艺术,让书法圈里面混乱不堪。
古代作品里经常出现很多识别不了的字,现代的字帖里编著者认不出来,一般都用“方框”代替,不少草书之所以识别不出来,主要有以下原因:
1、字帖不清晰,很多字帖经过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流传,在流传过程中有很多意外,如风吹日晒的自然风化、自然灾害、人为的破坏等等。
这些碑帖漫漶不清,同时有没有相应的文献资料流传下来,后世考证的学者就会辨识不出来,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
2、还有一些作品里的字,只是在当时社会上短暂的流行了一段时间,过了这段时间就没有人使用了,断层了,文献上也没有记录,后世也辨识不出来。
3、草书,尤其是大草,因为书写速度太快,加上有些草书的符号很类似,作者也可能有写错字的情况,现在当然也认不出来。
但是大部分草书作品,后人都能全部辨识,我们现在学习的草书,都是最成熟的草书,每一个字在草书里都有固定的写法,是可以辨识出来的。学习草书的人看懂草书作品都没有问题的。
你觉得呢?
同意的朋友麻烦点个赞,关注一下啦。
隶书作品的落款是用章草还是行草亦或还是用隶书?哪一种更好?
以隶书字体做为创作的书法作品,它的落款字体***用行书字体显得更为适合一些。
其主要逻辑是:隶书是书法三种正体字字体之一,由于正体字讲究法度,因此跟其他字体相比就显得端庄、规范,而行书字体它的特点是自由、潇散,如此端庄和潇散的配合形成了一种一静一动的相称之美。
因此,
用隶书字体创作的书法作品,它的落款用行草字体比***用章草或者隶书这两种字体来的更为适合。
我是书法有云,一个书法爱好者,从事书法软、硬笔基础教学,偶尔有点疯,喜欢,就关注我吧。
隶书落款,
如果行草写的不多,就用隶书,跟正文风格大小完全一致,当成正文写。如果行草书写的还不错,落款用行草也可以,章草当然也是很好的,一些题跋部分参考古代经典用篆书写个碑额也行。
能经得住推敲,不突兀,就可以。
很高兴与书法爱好者共同探讨、学习书法知识,共同进步就是目的。
一幅书法作品完成后,落款就是画龙点睛。落款形式多样,内容文字要求考究,所以历来书法家都十分重视。落款也是整幅书法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正文之陪衬,又为章法之补充,具有丰富与均衡的作用。落款也与书体、大小、位置,要与正文吻合、谐调。
题主所说隶书作品的落款我认为以小行草为佳,隶书也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同意草书的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同意草书的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