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断字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断字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行书的形成时代和主要载体?
行书的形成时代是西晋,主要载体是纸张。
行书的称谓最早见于西晋卫恒《四体绝书》,但产生约在东汉中后期。汉代时期汉字书体是隶书,文书官吏们日常书写体也是隶书,记账、写信、起草文书等。任何书体的产生不是偶然的,一定是在长期的书写实践中慢慢变化而来,行书也不例外。书吏们的日常记录、信件往来等,书写的速度较快,甚至草率写就,笔画就有了映带连接,本是隶书的字体结构逐渐发生变异,形成一种新的书体,最初叫做“行狎书”。
唐代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张怀瓘在《书断·行书》中给出了定义:“行书者。后汉刘德升所造也。既正书之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帮谓之行书。”
张怀瓘是参照楷书 (正书)的形态给出的定义,事实上,行书产生的时间早于楷书。行书易书写、易辨认,有与其他书体亲近的特点,尤其不能太草,太草就不易辨认了,所以孙过庭《书谱》说:“趋势变适时。行书为要”
于是当代书坛就有了“行草书”的称谓,在古代是没有的,这也是发展的结果。
行书各种折笔的写法及应用是怎样的?
书法中的折笔,写法比较复杂,因为它们形态多样,变化丰富,书法中的转折有圆转、绞转、搭折、断折、顿折、翻折,还有有提笔暗转、内圆外方。行书和楷书的笔画大多都是互通的,只是表现手法上略有差异。行书笔画的书写主要考虑的是书写的连贯性,所以有更多的顺势而为,另外在行笔过程中,圆笔增多,方折减少,大家要注意一下。在书写时,可以试着将折笔转为圆笔,要注意写出笔画的质感,不可写的轻飘,根据字的形体调整下笔的力道,注意线条美和整体美。
汉字是方块字,有很多转折的笔画。书法中转折其实是分的,即“使”和“转”。行书中的使转有很多变化有很多的变化。我们结合《圣教序》来说说行书中的转折和应用。
一、横折
横折分两种写法,一种用折法写,横画和竖画交接处形态是方的,折锋比较明显,结体方的字就常常使用这种方折,比如“开”、“雨”等字。
另一种横折是用转法写的,交接处形态是圆的,笔画的过渡比较自然,不像方折是急转直下的,圆转向汽车拐弯,是一个弧,只是弧大和弧小会有些许区别。结体圆的字就可以使用这种圆转的方法,比如“内”、“满”、“嵩”、“而”四个字。
书法中的转折非常能体现书者的功力,其中“转”和“折”其实是两种笔法。与转不同的是,折为方笔,即运笔时写出有方折棱角的笔画,折出如刀切一般,能体现出骨骼强健之美。在了解折笔的写法之前,我们要先明白折和转的本质目的其实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在行笔方向发生变化时调整笔锋,保持中锋用笔,所以在学习的时候也要以此为根本。
针对折笔的写法,我在网上搜集了一些资料供参考,图中有笔锋的行走方向,便于理解。
1.直折
折时一笔完成,到横笔将尽之时笔锋略微提起,翻面转向,再往下行。
2.压折
与直折类似,但在完成翻面转向后发力下压,导致有个小突起。
3.翻折
折笔处笔锋向上翻转,再往下行,同样导致小突起,但较为圆润。
4.回凹折
横笔走完时,先向回行笔,然后下行,与翻折类似,但横笔上方没有突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断字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断字行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