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魏体楷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魏体楷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魏体书法的特点是什么?
魏体是魏碑为另一种楷书,不能同柳颜欧赵并列比较。
魏碑书体是在汉隶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成的。其书法特征:宽博宏大,笔画圆润有力,颜真卿就颇受其响,从《元顼墓志》魏碑中可以看出颜真卿的字体,其用笔就是从此碑中而来。
魏碑行笔刚健有力,点画峻利,笔法舒长刻入,雄奇角出,转折处用笔提按明显,结构内圆外方。如欧阳询横画起、收笔多以方笔,含有魏碑笔意。
1、横画和捺画保持隶书的特点,常伸展到字形边界甚至超出边界;
2、字形与隶书相比呈扁方形; 3、突出的特点是撇捺向两侧伸展,收笔前的粗顿以及抬峰,使整个字形厚重稳健略显飞扬、规则中正而有动态,颇具审美价值。康有为曾称誉:“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满。”集中概括了魏体书法的高度艺术成就。魏体,人们会自然地与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北魏石刻为主的森严规整的正书联系在一起,提到行书,则会习惯地想到东晋二王或北宋苏、黄、米、蔡诸家峻逸洒脱之风格,而把二者合为一种书体魏体行书,熠熠闪光于书坛。这一书风,后人称之为“魏体行书”。
魏碑与楷书的特点区别?
区别:楷书和魏碑,主要的区别是字体方面的。
1、在中国的汉字发展过程中,楷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说,楷书是由秦朝的李斯发现定型,汉朝沿用了楷书的字形,笔画圆润,过渡自然。
2、魏碑又称魏体,讲究厚重和棱角,虽然同是碑刻,魏字刀削斧凿痕迹明显,是东汉文人在隶书基础上变化而行成,字体比隶书更加简洁。
想练习隶书书法,在选择毛笔上有什么讲究吗?
隶书特点就是长横藏头燕尾,点画一般都厚重,对于初学书法的来说用短锋兼毫笔,比较容易控制,长峰笔或羊毫笔需要较好的控制力,另外纯狼毫的笔不容易向下按笔,写出的字挺拔不丰腴,不大适合用于隶属书写。以上只是建议而已,对于书法高手,用什么样的笔就不显得那么重要了。
毛笔是文房四宝之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书法对毛笔的选择十分重要。
这里有几个建议供参考。
1.写多大的字,选择适合它的毛笔。
2.隶书书法宜兼毫,如果用长锋,难以控制用笔,不适合初学者。但何应辉老师对长锋笔的使用是有十足的能力和水平,如果喜欢的话可以看看他的书写视频。
3.如果自己选择毛笔不好把握,建议去笔店,那里的老板会提供好的建议。
想练习隶书,在毛笔的选择上不必过于讲究,初学宜用兼毫。
隶书,是从篆书演变而来,并由它而衍生出楷书和草书。从隶书产生的时代来看,主要是秦末汉初,而成熟时期则是东汉。那时的制笔工艺还不够发达,也没有魏晋、盛唐时期那样讲究。
隶书在书写上讲究逆笔涩行,线条质量也没有楷书要求那么高,说白一点就是相对粗糙一些。所以在隶书的用笔上不必过于讲究。
我现在主要写隶书,有时反而感觉新开的笔不好用,还是用久了“秃笔”用起来更顺手,这可能是隶书的笔画线条所决定的。
一般学习书法,如果不是特别专业的要求,通常使用三种毛笔:
一是狼毫。即用黄鼠狼的须毛制作的毛笔。这种笔的特点是笔锋硬挺,弹性好,非常容易控笔。缺点是吸墨性不好,而且使用寿命短。因为这种笔的原材料比较少见,所以价格就比较贵,不太适合工薪阶层的人练字使用
二是羊毫。即用山羊的须毛制作的毛笔。这种笔的特点是吸墨能力强,使用寿命长,而且由于原材料常见,价格就比较便宜。但其缺点是笔锋比较软,一般的初学者不容易控笔,也不适合初学者使用。
三是兼毫。就是用狼毫和羊毫掺杂在一起制作的毛笔,既有狼毫的硬度,又有羊毫吸墨性能。加之,其中使用的狼毫比例不大,所以价格也就比较适中,一般习练者可以负担。也比较适合初学书法的朋友选择。
所以,如果这位朋友是刚开始学习隶书的话,建议也选择兼毫笔。
现在很多隶书书法家都用长锋羊毫写字,而且他们在书写时往往全将笔完全压在纸上拖行,以写出隶书的涩感。关键是羊毫笔吸墨好,醮一次墨可以写好几个字,讲究“一笔墨”章法的书家很喜欢这种浓淡相间的效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魏体楷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魏体楷书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