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楷书字体横向对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楷书字体横向对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楷书写一样平正时竖列写怎么样能写好看?
楷书布局的空间不是很大,竖列想有好效果,就要根据字的大小和要写的格式细心安排。在中堂,竖条,斗方,横披几种书写形式来看,横批竖写的难度相对大一些,故写前的准备工作就格外重要了。这种竖行作品一般字不可以往大处写,字要偏小一点,条幅的竖行,字要稍微大一些。中堂的竖行字要往大处写一点。书写者应随时根据情况安排好书写策略,让楷书竖列的书写变得合理生动,创作出一幅幅精美的艺术作品。照片作品,隋崔芷繁墓志,选自(中国书法临摹创作全集)
楷书的章法布局,常规方式有两种,一种***用“横有行、竖有列”的方式,一种***用“横无行、竖有列”的方式,两种布局都好看。不过,我更喜欢在章法上作一些变化创新,那样写出来更有新意、美不胜收。细说如下:
1、横有行、竖有列(你说的有方格的形式亦同),如图:
2、横无行、竖有列,如图:
3、融合创新方式
若还想有些变化创新,可以正文一部分用大字,一部分用小字,***用“横有行、竖有列”的方式,小字***用“横无行、竖有列”的方式(类似长款),这样比较有层次,可以一试。如图:
竖列的楷书如果都写成一样大小,最好的布局就是横有行,竖有列。
现在的人,一说整齐划一的布局,就会搬出王羲之的话说:书如算子,此不是书。算子,就是算盘珠子。在写字布局时,就故意把字写的错开如城墙垛子。前不久获兰亭奖的某某的一张纸就是这样,这种完全错误的理解“算子”的意思,扭捏作态的格式,最令人作呕。什么叫算子书为何意都不知道,整个中书协都无一人知晓,非常可悲!
横画不变,为算子,点画不变,为布棋。人家说的是字的结构,在一个字当中的横画,应该有所不同的写法,不能象算盘珠子一样的呆滞,点的写法更要多变,如高峰坠落的石子,其形无状,千变万化。如果没有变化的点,就如同棋盘上的棋子一样索然无味,便不是书法啦!
可笑的是一些聪明人,把点用一块竖立于危峰间,将坠不坠的巨石来比喻,书法之道,不是一拍脑袋,计上心来的瞬间顿悟。没有长久的实践,大量的读书临写,怎么能行!
方格宜写楷书,条框宜写行书,白纸宜写草书。
条框写楷书,当如河堤柳下,慢步徐行,如果写得太过板正,就像军人独自踢正步,虽然严整,但不耐久看,终觉无味。
上下字当有舒有紧,有收有放,有横长,有捺短,有阔大,有缩小,字与字间形成有关联,有迎让,有配合,就显得趣味丛生。
浅见而已,以博方家一笑。
看了你的字,可以肯定的是,你写得很好,说明在书法上是下了功夫的。笔画,结构都很到位。
至于你说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一个章法问题,章法问题,顾名思义就是一篇作品的法度。章法问题尤为重要,因为一个字笔画结构都好,在一篇作品中不好看的话,那就是章法处理不得当。
其实,你这篇字严格来说,不算是一副作品,因为是习字成篇,因此谈不上章法问题,但是看得出来,也是按照作品的要求在写。
一篇作品中,不能简单地将字排列起来,那样就像牙齿一样整齐,就失去了书法的美。所以,字的间隙,大小,宽扁都是章法问题,这样一副作品才符合章法要求。
写书法一定要对齐吗?
写书法无论写正楷还是行草行距是对齐的,但对行書或草書来说不一定每个字要对齐了,而是参差不齐,忽大忽小,此起彼伏,错落有致,行書好比人行路,草書好比人跑步,不能像正楷那样中规中矩,显得呆板不活泼,大起大落,金蛇狂舞,显得气势磅礴,看了令人心潮澎湃。毛主席的書法大气磅礴,看了令人精神振奋。
不一定。
书写作品时,要根据字体决定是否对齐。
一般来说,楷书、隶书和篆书三种字体要对齐。因为这三种字体字体端正,字与字之间没有连笔,可以叠格子,把字写字格子中间 进行对齐,写出来的作品整齐美观。
行草书就不需要对齐了。因为行草书笔画缠棉不断,笔画之间承上启下,突出线条美,一旦对齐,就失去了美感。
书法中的落款需要对齐吗?
落款分横款和竖款,但有个共同特点是和主题都不是对齐的,也是章法的一种规律,落款的字不能大于主题字。
拿竖写作品为例,落款位置应该在主体内容(主题字)左边,下笔第一个字高约在主题字中央或略上一点,具体看落款字数而定,如只落名字就低于主体二分之一下写,如有年号没季节表达,则靠上点,靠下落款表示谦虚谦让,也是书法上的一个礼节章法。
楷体和宋体区别?
1、宋体和楷体的定义不同
宋体,是为适应印刷术而出现的一种汉字字体。笔画有粗细变化,而且一般是横细竖粗,末端有装饰部分(即「字脚」或「衬线」),点、撇、捺、钩等笔画有尖端,属于衬线字体,常用于书籍、杂志、报纸印刷的正文排版。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2、宋体和楷体的字体不同
宋体字“横细竖粗”。根据现存的中国古籍雕版形式,这与书版从树干切取的方向有关:“古籍的书版通常沿着树干的纵向切开,也就是文字的横划与雕版木材纤维同一方向,不太容易刻断。而文字的竖画与雕版木材纤维成直角方向,比较容易刻断,明刻本的字体 横细竖粗。
楷书又称正楷、真书、正书。从程邈创立的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始于汉末,通行至现代,长盛不衰。
楷书的产生,紧扣汉隶的规矩法度,而追求形体美的进一步发展,汉末、三国时期,汉字的书写逐渐变波、磔而为撇、捺、且有了“侧”(点)、“掠”(长撇)、“啄”(短撇)、“提”(直 钩)等笔画,使结构上更趋严整。
楷书的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是字体中的楷模,所以称为楷书,一直沿用至现代。
3、宋体和楷体的产生的年代不同
宋体自南北朝以来,佛教在中国有了爆炸性增长,随之而来的经书供应量也与日俱增,于是写经手这一职业由此诞生,而这种为适应快速抄写的书体也被后人称为“抄经体”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楷书字体横向对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楷书字体横向对齐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