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文人字体楷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文人字体楷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正楷书法名家有哪些?
我们从历史朝代来看来看:
1、魏——钟繇(楷书鼻祖)
2、东晋——王羲之(书圣)、王献之(王羲之是王羲之第七子,与其父并称二王)
3、唐——虞世南、禇遂良、欧阳洵(历史上楷书四大家之一,世称欧体)、薛稷为初唐四家。颜真卿(世称颜体)、柳公权(世称柳体)二人俱是楷书四大家之一。
4、宋——苏轼、赵师白(此人知者甚少)
5、元——赵孟頫(楷书四大家之一,世称赵体)
6、明——唐寅、文征明、祝允明、沈度等
7、清——成亲王(爱新觉罗·永瑆)、铁保、翁方纲、刘墉四人并称清四家。
8、清末民初——黄自元、谭延闿等
书法在历史上永远都是一个无法摒弃的艺术,书法最先始于秦朝,秦朝的李斯是在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位书法家。他同时也是小篆的鼻祖。
不仅如此,在书法的发展史上,也有各种各样的书法字体,比如楷书,行书草,书等等。买一个字体都有非常多的名人。下面我就来跟大家说说楷书书法的名家有哪些人。
欧阳询
欧阳询的楷书,大家是没有话说的,他的楷书可谓是练到了一种境界,他的主要作品有九宫格醴泉铭,仲尼梦尊贴,他的书法,用笔刚劲有力,它的笔画干净整洁,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达到了极点。
颜真卿
颜真卿是楷书四大家之一,他的作品主要有《多宝塔碑》,颜真卿的字结构端正,笔画俨然有序,气力浑厚,挺拔开阔。他的字体也就是颜体被世人所喜爱。
柳公权
柳公权与颜真卿合称颜筋柳骨,因为柳公权的字以骨架为主体,给人刚正不阿的感觉,他的作品有金刚经碑玄铁塔碑。同样也是楷书四大家之一
赵孟頫
赵孟頫是北宋赵匡胤的后代,生于元代初期,他可谓是一名才子,能书能画行书草书等样样都行,他的楷书起笔运笔收笔十分干净整洁整,一点不拖泥带水。
以上是几位是楷书的书法家,从古至今,楷书,书法家数不胜数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楷书的书法作品,可以关注我,我以后会在西瓜视频里更新我的楷书作品,谢谢大家。
正楷书法名家也就是真书名家有哪些?
第一是钟王两位对中国书法史最重要的主线,书法巨擘一钟繇、王羲之,在继承传统,博釆众长的基础上,独辟蹊径,开创新风,树立了真书、行书、草书美的典范。
第二:王献之、智永(王羲之的七世孙)、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贺知章、徐浩、李隆基等等正楷各有创新。而颜真卿一出,“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法于意之外",成为书法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伟大的书法革新家。他参综前人书法成就,创造出一种端庄雄强、厚健宽博的艺术风格,展现出博大精深、恢弘壮伟的盛唐气象!晚唐又出现继欧阳询、颜真卿后最有清劲之美的正楷名家柳公权和正楷名家杨凝式!
第三:宋代正楷名家有:蔡襄、赵佶、苏轼、黄庭坚、米芾、欧阳修、楷书清劲名家张即之、文天祥、姜尧章(号白石道人)等。
第四、元代出现了棉里藏针内功深厚隽美超群真书名家赵孟頫!其次有鲜于枢、邓文原等名家。
第五、明代正楷名家有:沈度兄弟俩、祝允明、文征明、徐渭、董其昌、张瑞图、邢侗、米万钟、唐寅等。
第六、清、近代正楷名家有:王铎、刘墉、何绍基、***、沈尹默等。
历史上最有名的正楷书法家当属颜真卿(勤礼碑)、柳公权(玄秘塔碑)、欧阳询(九成宫)、赵孟頫(胆巴碑)等等都是中国书法史上正楷书法范本。现代正楷书法家有华世奎、启功、沈尹墨、沙孟海等等,他们都是当今顶尖书法高手,既有传承,又有自己的风格,特别是沙孟海先生书写的王国维墓碑记,及碑帖一身,即有汉碑雄厚,又有元宋的帖学,堪称书法一绝
中国书法史上,写楷书著名的书法家是不是都比较长寿?
虽然我们所熟知的一些楷书大家,例如:欧阳询86岁,颜真卿76岁,柳公权82岁,确实很长寿。但书法家英年早逝、寿命不高者比比皆是。
其实这是一个逻辑问题。楷书是非常注意法度的。能够严格遵守法度,又能把笔划写的很美的人。往往不是性格急躁之人。试想性急之人让他慢条斯理严遵法度的坐在那写正楷。对他来说是很折磨的一样事。为什么说书法可以修心养性,很重要一点是你要平静下来,不能急躁,急躁了写不好字。
从这一点来看,楷书大家和长寿就联系起来了。逻辑顺序是这样的。
首先,他是一个性格平和的人。因此他具备了写楷书的耐心。
其次,他是一个性格平和的人,气血平和的人容易长寿。
再次,由于他长寿,使他练字时间比一般人长,因此常人很难超越。一个具备写楷书心性的人,写了80年楷书。单从所花功夫上已经很难超越了。更何况天赋、才学等各方面都非常杰出的大家。
可以这样说:楷书需要平和,平和能使人长寿,长寿的人在楷书上下了更多的功夫,多下功夫能使字写的好。省去了中间的逻辑。即书法使人长寿。
其推论过程是没问题的,但结论并不复合逻辑推演。
长期坚持练习书法者,大多都很长寿。
明代著名书法家、画家、文学家文征明在其89岁高龄,还写出精美完美的行书《赤壁赋》。人生70古来稀,此举印证了书法确能延年益寿。从古至今,诸如:吴昌硕、齐白石等长寿书画家,都是有力的佐证。
根据本人的书法实践,也感觉到,屏神静气心无旁骛练书法,其实就是在练气功。只是,初学者根本无法体验到。
至于是否写楷书更长寿,没有考证,无从下结论。但,若是年纪太大,体质不佳的,建议勿强求练习草书,练练楷书、隶书和篆书,节奏慢些,更有益健康!
大家好,我是云曦书斋。
写书法怡情,特别是有的人说写书法可以长寿,虽然似乎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是纵观历史,例如四大楷书之家的寿命来看,似乎他们都很长岁。
一,欧阳询
欧阳询,字信本,公元557~641年,享年84岁,而且大家都知道当时的平均寿命是比现在低的,84岁到现在都算是长命了。
二,颜真卿
颜真卿,字清臣,公元709~784年,享年75岁,也算长命了。
谢题主邀!
学书多长寿,但凡事不是绝对的,局限于楷则更是狭隘。
楷书四大家中,以柳公权((778年-865年)最为长寿,享年87岁;欧阳询(557年一641年)次之,享年84岁;颜真卿(709年—785年),享年76岁;赵孟頫(1254年-1322年)享年68岁。
宋四家则都不算高寿,以苏黄米蔡为顺序,最长苏轼的63岁,最短的蔡襄才55岁。而明代文征明则达到89岁高龄。饱受争议的董其昌则活到81岁。
书画同源,很多人既是书法家又是画家,也是高寿而终,比如大家熟知的齐白石,更是达到了93岁高龄。
本人倒认可学书学画有益于养生,和气功一样,一旦沉浸其中,就会抛却嗔怒和烦恼,忘记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困扰和不快,能让人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纯和,自然是有利于养生。
楷书,长寿,
此问题似乎很不靠谱。首先,更正一个错误常识,在中国历史上,书法家的称呼仅仅才几十年的時间,书法只是作为文人的一項技能而在。
作为文人,尤其是科举时代的文人,楷书更是读书人的立身之本,人人精绝,所以说楷书与长寿并无关系
倒是近年来,很多老年人把练字做为一种养生活动并常年坚持,效果确实不错。
郑板桥的书法被形容为“乱石铺街”,那么他的楷书水准如何?
世人皆知郑板桥画竹是一绝,对其精湛的书法水准却一直存在争议。这大概是郑板桥的书法风格独特、个性鲜明的缘故,不可能符合每一个书法爱好者尤其是书法欣赏水平欠佳的初学者的审美习惯。
很多人对郑板桥书法作品的印象就是那幅影响广泛的“难得糊涂”,殊不知郑板桥其实留下了大量水准颇高的书法作品。郑板桥的书法作品最常见的布局[_a***_]就是字型大小反差很大,错落有致,因而被书友们形容为“乱石铺街”,颇为形象。
郑板桥的书法特点极为突出,用汉八分杂入楷行草,自称“六分半书”,世人亦称"板桥体"。对于郑板桥书法艺术水准的评价褒贬不一,尤其是到了当代书坛,一些人将其书法直接划入“丑书”行列,甚至与傅山等书画大家一起被视为“丑书鼻祖”;另外,以启功先生为代表的一部分书家,对郑板桥的书法评价很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谓推崇备至。
自从见到郑板桥的这几张小楷作品后,我便认定这是到目前为止对郑板桥书法最精准的评价,可能有些书友不太能理解,如果真能反复把玩郑板桥的书法,并细细揣摩,一定会感同身受,产生共鸣。
就我个人而言,对于郑板桥书法的确有些偏爱,所以我一直觉得郑板桥的书法水准应在同为清朝书法大家的成亲王和刘墉之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文人字体楷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文人字体楷书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