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点的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点的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书协草书委员会主任聂成文,他的“墨点”草书如何欣赏?
文化的进步应该是朝易学易懂的方向发展,而现在的文人却偏偏背道而驰,搞些让别人看不懂的东西自称书法艺术,这对中华文化有何好处?就像正常的走路步伐不走,偏偏走成一拐一斜说是艺术步法,这是一种误导亵渎民族文化的歪风,这些所谓的***作品必将被民族文化所遗弃。
虽然我欣赏不来聂主任的书法,但我有些话想说说。
这次百年不遇,甚至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疫情,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渺小、脆弱,也使我们普通人得以有机会认真的、被动的与不同文化不同种族的人们在思想上、情感上,对待疫情的态度上等等方面,进行交流,寻求理解和认同。
我不得不承认,同样生活在地球上,文化差别太大了,思想认识、处事态度都差距太大了。我就举一个例子,美国众议院议员德文·努涅斯以及另一位女性议员昨天在参加一档时事评论节目时,观点非常鲜明地呼吁美国不能总是盯着不断上升的死亡数据,而应该尽快复工,他号召大家都走出来尽快去工作,他认为大家像现在这样呆在家里,会因为其他原因产生更大的死亡!
我当然认为他这样说是非常愚蠢的。但问题就在于,美国人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可不在少数,特朗普几天前也说过类似的话语。他们都是愚蠢的人吗?
我想还真是不见得呢,也许站在他们的国家制度、经济状况等等出发点上,站在他们私人的某种诉求点上,也可能是正确的。
这就是我的新思考,把这种新思考结论应用与聂成文先生的墨点书法上,我就想明白了,也就接受了,尽管我还是欣赏不来!
也许这就是新中国大力倡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精神吧,最起码聂成文先生的书法作品,与那些恶心人的“丑书”比起来,看着舒服多了。
拥趸者和麦克风大概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多年前,办公室曾有两位"哼哈"二将突然间异军突起地火起来,哼将告诉一众正热聊的小兄弟,“尽管聊,他(指哈)误了不了事,他动作奇快无比,画的版面漂亮且字数准确,楼下组版师傅最喜欢与他配合工作了,师傅们说:与哈将配合工作,轻松!"
捧场的当天哈将必须组版,必须得在下午上班前画好版样,将稿件算准字数,标明所用字体字号之后,连同版样一起送拣字车间,赶在师傅们下午开工时依葫芦画瓢。
因为当时的印刷手段,報纸内容的字得靠手工一个字一个字地码,若稿件字数与版面要求出入太大,拣字工人得白忙还影响老总签发大样是要挨K的,出现这种情况,工人们一定是骂娘,并且是水平奇高地"骂“。
捧场发生在临下班前,哈将怎么应对那天的组版我不知道,只是知道哈将的组版水平从此声名鹊起,很快被调到主版主持工作,没多久,大概是人才吧,又被调到某大型酒店当了一把手……
事后我冷静一想,哼将仅是个编稿匠,画版组版的活从不沾手,不就一席侃大山的闲聊嘛,怎么地就有那么大的酵母效应,竟然铺出了哈将的阳关道?再细想。两位大小是个公子哥,大概是在适当的时间说了需要说的话。
题主用了“墨点”草书来形象化,有点意思哦。
聂成文的草书有两个反常规的倾向:一是题主说的“墨点”,不仅仅常规的点是墨点,很多非点的笔画线条也缩成了墨点,所以看到聂成文的草书是满纸“墨点”,我想“墨点”草书由此而得名;二是他的草书的结字一改常规,变常规的中宮紧收为中宮空散,并夸张了这种空散,同时他的这种空散是横向开张,而非纵向开张。
这两点都是聂成文有意为之,目的就是通过这两个方法形成自己和前人以及同时代别的书家不同的面目。这种书法意识的自觉和表现,我们通常叫个性或风格。
对于一个书家来说,模仿古人的别人的很容易,但要形成与众不同的个性或风格,那是很难的。而且,形成个性或风格,对于书家来说还要承担不被大家认可的风险。题主以“墨点”书法戏称,大有戏谑之意,就是明证。
对于书法的欣赏是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欣赏眼光来支撑的,我这里不展开说了,反正缺乏专业素养的人谈书法欣赏,基本得不出正确的结论。有道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要欣赏书法先做个书法内行,也不是都当书法家,但至少要具备书法审美的专业素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点的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点的行书字体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