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草笔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行书草笔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最耐看的行书是什么体?
行书体,是为书者最常见,且书写最多的一种书体,因为书写方便快捷,其特点流畅杂洒脱。
因人而书写形式不同,千姿百态。至于最喜爱,个人各有偏爱。大致分为娟秀与洒脱,或者两者兼有。
本人喜欢流丽与洒脱。
王羲之的晋韵,为行书至最。不但流便,同时俊美而洒脱,古人称之为,跳龙门,卧虎阙。
这种形容,意境深远,足以体现行书体的远源,成为鼻祖,故王羲之的行书体,为历代学书者的最崇与膜拜。
同样一般学书者,从这里开始,切入点就是以二王为代表晋代行书。
虽然当代人对此有了鉴赏之倦意,证明当代一部分学书者的燥气。在各朝代书法,二王笔法真髓依然是主流。
本人的学书体验,最喜欢书法具有的韵味,没有韵之致,算不上佳妙,观赏性,在于顺眼,且有耐赏,烟云流水状,才是行书至最特征。没有流畅,就不是流便的行书体,
浅之理解。
最耐看的行书当然是王体(羲之)。羲之老人家是书法天才,千年无人能越。同样一个“之”字可以有无数个不同造形出来。形可以摹,但造形的能力摹不了,我们普通人只有学遍诸家,博取众长,方能弥补能力不足的缺憾。即便是赵孟頫这样的大家也不能和他老人家相提并论。所以说书法是门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也许再过千年会出现第二个“王羲之”也未可知。尔等只能临其字形,得其一二,足矣!谢谢邀请![玫瑰][玫瑰][玫瑰]
不同的人对书法的审美不一样,有人喜欢王羲之行书,也有人喜欢颜真卿行书。这正如对于美女,有的人喜欢赵飞燕类型,有的人喜欢杨玉环类型。我个人觉得,颜真卿行书更耐看。
王羲之在刘德昇的基础上,增损古法,裁成今体,形成了广受欢迎的、书坛主流的王羲之行书。
比王羲之晚几百年的颜真卿,通过研究王羲之行书,将篆隶笔法及民间书法的一些写法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颜真卿行书。
王羲之书风与颜真卿书风是行书史上的两大流派,其他行书都由二者衍生而来。
汉成帝喜欢赵飞燕,但他一定也不排斥其他类型的美女,更如唐玄宗喜欢杨玉环,但同时也喜欢其他美女一样。
王羲之与颜真卿行书并没有谁高谁低之说,只是二者风格不同,喜欢的人不同而已。
这正如一块五花肉,既可做成粉蒸肉,也可做成红烧肉,看各人的口味而定。
王羲之行书,就如大家闺秀,衣着打扮精致,妆容得体,举手投足之间端庄大方。
而颜真卿行书,则如乡间小妹,不施粉黛,粗衣布履中透着质朴、清纯,惹人怜爱。
我更喜欢颜真卿三稿的跌宕起伏与酣畅淋漓。
当然是赵体行书!赵孟頫流传下来的行书作品最多,多是抄写古代大文学家的诗赋,文学性很强!可以说是做到了文学与书法的完美结合,这一点,书法史上无人能比。比如赵孟頫的行书作品:《洛神赋》,《赤壁赋》,《秋声赋》,《闲居赋》,《归去来兮辞》……等等,每一件书法作品都是精妙绝伦!一边读着优美华丽的文章,一边欣赏着赵孟頫的书法,人生佳境莫如此。说赵孟頫书法有浓浓的书卷气,也正是体现在这上边!付赵体行书作品两幅,图片来自网络。
你好!这个问题我就客串一下,因为行书是书法种类中的一种,你问到什么体。
好像蔬菜里面包含很多菜一样,行书属于书法里的一种。你要是问行书里面谁写的最好,我可以回答。
行书法帖里早已定论,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天下第一行书”,其次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第三名是苏轼的<寒食帖>。至于第四至第十的排名,你整理探索了就知道了。
启功先生说“楷书如行,行书如楷”,我们该如何理解?
楷书以点画为形质,点画需要精到,比如唐楷种种规则,但笔画组合成汉字不是简单乏味的堆砌,而应该贯通以血脉,经络,正如武林绝学,打通任督二脉,怎么打通呢?掌握好书写顺序与节奏,领会二王的“疾涩”,明白汉字之中笔画的连贯性自然书写,则一气呵成,笔笔通畅,字字生气。
同样行以楷写,则需要合乎规范,虽贯以性情,加以草法使转,十迟五急,十起五伏,但还要十藏五露,十曲五直。如跳动音符,虽美,但需要有它本身精美的点线造型,即行书点画需楷法之精致,然没有楷法之精到点画无以成书行之美妙。要如行云流水般骏马奔驰,又要潺潺流水、细嗅蔷薇,放得开,擒得定!阴阳也!此乃楷、行互为法则也!
楷书与行书,其笔法的法,是不变的,永恒的。怎样用同样的笔法,写出两种不同的书写体?是一个值得关注研究学习的书法问题。书法的笔法,就是“五个点"的运转规律,用这个运转规律如何写出楷书和行书,概括的讲:竖点和左垂露右垂露结合的比率数高于竖点和撇点捺点的比率数为楷书,反知为行书和草书。启老先生说的“楷如行,行如楷“,就是说,楷中有行,行中有楷,没有的绝对的楷就是楷,行就是行,启老多年的书法经验,告诉人们书法的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不变是书法的法,变是书者个性展现,这个变,时时处处,每时每刻,都会变。
启功先生说“楷书如行”、“行书如楷”,个人认为可以这样理解:
——楷书如行。这里的楷应该作今楷(广义的楷书分为大篆,小篆,隶书和今楷)解。今楷的鼻祖为三国时期魏人钟繇,钟繇师承刘德昇行书并加以改进成楷,行书的笔画之间存在牵丝映带的呼应关系,楷书是把笔画间的那些牵丝映带隐匿了,但呼应关系依然存在。所以,启功先生说楷书如行,乃是提醒大家注意在写楷书的时候,每个笔画之间都要有呼应关系,要做到笔断意连。所谓写楷书需要有行书的笔意。
——行书如楷。行书是楷书的快写,但不能因为写快了就忽略文字的结构,写行书要如同写楷书一样笔笔到位。只有笔画到位了,写出来的字才有味道。
以上是我的理解。期待大家参与讨论。
我是凌川,集书法爱好、写***好、中医爱好、太极爱好等五迷三道于一身。有志趣爱好相同者可关注,可私信,可交流,可……
喜欢在头条上写些文字,毫无功利心,只是怕不动脑,不思考,大脑就不带我玩了。哈哈哈。
启功先生说的"楷书如行,行书如楷。"主要是指书写的节奏快慢问题,有疾有涩。冯武在《书***传》中说:"八体之中,有疾有涩,宜疾则疾,不疾则失势,宜涩则涩,不涩则病生。疾徐在心,形体在手,得心应手,妙出笔端。”能把握好书写节奏的字较生动。
意思是指书写楷书多行书笔意,少刀刻味。笔势生动,字势有凌空飞动之意。董其昌道:"作书最忌位置均匀,古人神气淋漓翰墨间,妙处在随意所自成体势,故为作者。字如算子,便不是书。"
例如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的楷书《阴符经》。以行入楷,有一些行书的特点,从速度、笔画的牵丝映带和呼应关系方面可以看出。点画挺拔飞动,用笔精妙,结构熟练,优雅婉丽。
(褚遂良楷书大字阴符经)
写行书如果速度过快,易产生飘浮油滑的毛病,写行书应有楷书笔意,速度适当,(但笔速始终还是比写楷书时稍微快一些,不能生搬硬套。)笔笔书写到位,才能入木三分,遒劲有力感。写行书适当用楷书法有可取之处。
例如唐代书法家李邕所书的《李思训碑》,以楷入行。方笔和折笔在此碑中应用较多。注重骨力的表现,书写速度不是很快。康有为称其"寓奇变于规矩之中。"这个"规矩"也包涵有楷书法度的这层意思。
行书的笔速对行书的风格形成有影响。和书家的性格、作品的意境、书写时的情绪有关。如米芾的笔速较快,但也沉着。
(米芾行书致伯修老兄尺牍)
(米芾行书晋纸帖)
笔速适中的如王羲之书《兰亭集序》,不激不厉。
啟老云"楷中行,行中楷"是借鉴唐人孙过庭书谱中"真乃居先。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而脱胎悟出。继而孙氏又云"伯英不真,而点画狼藉。元\常不草,使转縱横"。指楷与行,行与草的书写关联。我认为楷书是基夲,如婴儿学步,基础扎实,方可向行楷过渡,继而行草,向狂草飞跃,逐步升华,由量变到质变。仅管后人杨绛对此有一孔之疑,认为孙氏把"真"与"草"颠倒过来,但不足为取之谬也。啟翁之言在于楷书基夲功过后,向行书升华,作品要以楷书使转,提按顿挫写行书,反之行书之行云流水之用笔节奏带动楷书之四平八稳,二者是互补有无。学书忌太正,宜大尐粗细,润燥虚实,参差其间。左重右轻,左润右燥,上燥下湿,左高右低,左低右高等等,方显靈`气飞逸,润笔生华,可称神品。兴致则翰随心意飞,情从筆下露的最高境界。拙言仅供参考。
四十多岁的人想写好字,该练什么字体?喜欢行书,直接练行吗,有哪些好的行书字帖值得推荐?
我也是四十岁后有时间才练硬笔字的,我认为先练楷书,临古帖,如欧阳询的《九成宫》。容易掌握字形结构和笔画,偶尔也玩玩隶书,如《曹全碑》。一年半后学行书比较容易上手,最近就在学《灵飞经》一个多月了。虽然笔法稚嫩,但是习字时间才一年半,希望以后会越来越好!附一年半后的作业。
四十不惑,四十岁的人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压力很大,不容易啊。我今年也是四十多了,也是从这两年开始又重新开始捡起了书法,我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吧。
如果是真心的想写好字,那么我觉得楷书是必须要过的一道关卡,就是早晚要学的一种书体。既然早晚要学,那不妨一开始就学也省了后事。
楷书要学的话无非就是四大家“欧、颜、柳、赵”,自己去看看喜欢谁的就去学谁的,如果很喜欢行书的话,不妨学学赵孟頫的楷书,日后也直接学他的行书就好。
《妙严寺记》
赵孟頫的楷书一生也发展了几个阶段,学习赵孟頫的楷书尽量学其中晚期的楷书,这里推荐《妙严寺记》《昆山淮云院记》《胆巴碑》等。赵孟頫的楷书是真正的翰牍书体,就是古人的日常手写楷书,而且他的字帖都是墨迹版的,这一点对于我们学书法的人来说,是非常好的。
《昆山淮云院记》
《胆巴碑》
墨迹版的书法字帖,我们能够更好地分析古人的用笔之法,了解古人写字时候的笔势、使转的原貌,所以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说过:“半生师笔不师刀”,就是这个道理。赵孟頫的楷书本身就带有行书的笔意、笔势,通过学习赵氏的楷书,为日后学习行书打下一个好基础。
学习赵孟頫的楷书以后,可以直接学习赵孟頫的行书,赵孟頫的行书字帖非常的多,这里推荐几本:《洛神赋》、《秋声赋》、《秋兴赋》、《前后赤壁赋》、《与山巨源绝交书》等等。有了一定的行书基础之后,再上溯魏晋,去学习二王的行书。
古人说:“书不入晋,终归野道。”至于为何学书法必须要学二王的字,我个人的理解是,二王的书法是一个很大的体系,这个体系孕育出了各种各样的书体。就像是一个书法的孵化基地,通过学习二王的书法,最后加上自己对书法的理解和审美情趣或者是融合其它的一些书体,然后形成自己的风格。
四十岁想[_a***_]? 练什么字?要看你喜欢哪一种字体。楷书,隶书,篆书,行书,草书。每一种字体有很多著名的字帖和书法家。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坚持不懈的练上几年 。
四十岁这个年龄年富力强,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很强,文化知识丰富, 稳重不浮躁,有很多优势,练字很合适。当然自己的字体也基本固定了。
一般来说,练一段时间楷书或者隶书,有一定基础,再练行书。也有的人直接练行书,也是可以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行书名帖和大家很多,王羲之的《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赵孟頫、米芾、苏轼、黄庭坚、董其昌等等,多的很。
你可以去书店看看书法字帖,对比各路名家行书,第一眼的感觉,试一试手感。适合别人的字帖,也许不适合你,一千个书法爱好者眼里,有一千个书法家,一千种字体。相信自己的感觉,你喜欢的、心仪的就一定能安下心,下功夫认真练习。
有一次我和单位同事去看书画展 ,遇到几个书法老师,同事请教这几个老师,说想学隶书,请老师推荐字帖,甲说《礼器碑》,乙说《张迁碑》粗犷大气,丙喜欢《曹全碑》。
练习写字,学习书法,也是业余生活的一部分,爱生活,学书法,写好中国字,“每个汉字都有故事”。
成年人想练好字,而不是书法,应该以实际应用为主。可以直接练行书,在工作和学习中体现出来。
成年人练字有两大优势,首先,成年人理解能力强,上手较快,效果明显。其次,自律性强,由于是自己主观需要,不需要督促,内在驱动力会使练字更能持久。
推荐一位书法家一席殊,早期看过他的字,很适合成年人学习,买一本字帖基本上就解决问题。
选择席殊字体,原因有二,一是字形好看,很容易学,并能迅速在实际中应用,达到练与用的结合。二是有专业训练方法,在短时间内达到练字效果。
@墨中缘 想说的是,不管选择谁的字体,只要静下心练一练,总会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其实自己还是不错的。勤学苦练方能笔下生辉,与所有爱好书法朋友共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草笔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草笔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