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于右任草书字体包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于右任草书字体包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于右任的书法真是美,大家看看是否是他手笔?
一件竹雕上的笔墨作品,虽是缺乏流动奔放的特点,但从草书的神韵和笔法看来似是出自于老笔下。由于竹节的空间有限,字体的错落亦当受到限制,但总体安排十分得宜。常言“书斋琴韵”,将刘文房此诗录于文房用具之上,恐非一般匠人所能念及。我倾向于认为此是真件。
这个竹雕笔筒上刻的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听弹琴》 一诗:
冷冷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字的落款是于右任,从字体风格上看有些像于右任的草书,可以与图二于右任草书比较。
字的大体风格有些相似,但是经过雕刻以后很多笔画变了味,结构上也过于平正,不如原作大气、古拙,因此我认为这不是于右任的亲笔。有两种可能:
一是模仿于右任的笔迹写上去,然后再刻的;另一种可能是利用于右任书法图片雕刻的。不管哪一种,都不是于右任亲笔。
因此,从价值上来说,这是一件工艺品,并不是艺术品。竹筒上面的于右任的字只是***的,并没有价值。即使把王羲之的《兰亭序》惟妙惟肖地雕刻上去,也不能算是王羲之手书,这是***品,就这道理。
《于右任标准草书》哪个版本最好?
我認為《于右任标准草书字典》,是近代书法***、草圣于右任先生的力作。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他发起并倡导的标准草书是书法艺术史上划时代的创举,他为中国书法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么多年以来,他的标准草书在很多地方都被用作教材,比如大学书法专业的课程中经常会用到这本书。
《标准草书》是1983年10月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于右任。
中国书法的术语,近代著名书法大家、书圣、草书宗师于右任先生所创的一种书体,他认为历史上有三大草书,即章草、今草、狂草,于右任根据易认、易写、准确、美丽的原则,创造了标准草书,后被称为第四种草书。
初学草书而言,于右任的《标准草书千字文》不失为一个入门的字帖。深入学习,还要研究『颠张醉素』的。
于右任的《标准草书千字文》是根据『印刷用楷,手写用草』的理路,从中国古碑帖中提炼出来的,具有易识,快捷,美观等特点。可惜不够完善。1952年,台湾组织了鲍雨林编写了《标准行书》,20世纪六十年代,大陆黄若舟编写《钢笔字快写法》,就是很好草书教材。
于右任的《标准草书千字文》,是在章草,狂草的基础上创立的一门草书,简称“于草”,和“于草”一样的还有美国华侨黄彰任的“黄草”。王玉孝的《标准草书教程》是对于右任《标准草书》的完善。
胡公石和霍松林是于右任《标准草书》体系的书法家。如果深入学习草书,首选还是『颠张醉素』,颠张就是张旭,醉素就是怀素。张旭和怀素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行草书法家。
1.《于右任标准草书字典》,是近代书法***、草圣于右任先生的力作。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他发起并倡导的标准草书是书法艺术史上划时代的创举,他为中国书法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么多年以来,他的标准草书在很多地方都被用作教材,比如大学书法专业的课程中经常会用到这本书。
2.沈道荣先生整理编辑的《于右任标准草书字典》感觉还不错,是一家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作品。其实这种字书效果都还好,只要是大社出版的都可以放心购买。不过有的收藏性质的可能比较贵,建议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去选择。
民国书坛中的于右任,他的书法怎么样?
自古就有“人品即书品”的说法,那么要了解于右任的书法如何,必须先知其为人。
于右任不仅是百年一遇的书法大家,一个难得的奇才,更是一位忧国忧民的文学家。他一生的作品基本都情系祖国,其中写得最多的书法内容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据说就这一条内容,数量都多达一两千件。“天下为公”是于右任一生亘古不变的座右铭。
林语堂曾说:“当代书法家中,当推监察院长于右任的人品、书品为最好模范,于院长获有今日的地位,也半赖于其书法的成名。”
就这样一位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人士,其人品也是可圈可点的。但凡有人向他索字,只要喜欢,他分文不收。这金口一开,可想而知向他求字的人肯定排着长队、门庭若市了了。加上的他的声望很大,排队的人如过江之鲫,源源不断。凡是向他索字的人,只要带一罐人工磨成的墨汁即可,而且十年如一日。
当时有一些落魄的文人***借他的大名卖字,他的下属知道以后建议他要“严惩”,这是做盗版生意啊,属于侵权行为,搁现在都要打个官司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了。于右任偏偏不这样,说:“不要为难他们”。有一次他见到一家店***冒自己的字在卖,非但不恼,还让店家取下来,重新为他题一副“真迹”。
于右任这样的故事很多,为人无不让所有人打心底的佩服,可见其品德之高。
于右任的人品是人尽皆知的,接下来我们来聊聊他的书品。他是清代兴起碑学以来,将碑帖结合得最成功的典范。
于右任早年学赵孟頫、王羲之等书法大家。后主攻北碑,精研六朝碑版,并将篆、隶、草法融入行楷。他的书法有浓浓的金石气,晚年研究草书,并融入魏碑的笔意,另辟蹊径,最终形成他独特的风格面貌,自成一家。
于右任的书法作品气势磅礴,雄壮婉丽。晚年更是炉火纯青,字字险绝。草书融入今草、章草、狂草,形式纵横跌宕、回环呼应、雄浑奇伟、简洁质朴,其作品给人变幻莫测、仪态万千之感。
他一生都在做书法的改革和创新工作,并主编了《标准草书》一书。虽然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普及,但他给书法界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书法至今得到世人的顶礼膜拜。
于右任先生行书有很浓的魏碑味,自由奇拙,雍容大气。结构中宫紧密,变化多端。
于右任先生草书笔酣墨饱,内含骨力。姿态优美。他还创立了"标准草书″,于1932年在上海发起成立草书研究社。集字编了《标准草书千字文》,然后自己手写一遍,再刊印出版发行。
今草是在章草基础上演变过渡而形成的,省略了章草中的"雁尾″,将外肆的笔画如波画、挑画,变化为收笔,以便和下一字的呼应。提高了书写速度。使章草的每字独立变为流畅贯通形式。书写更自由潇洒,更能表情达意。
于右任先生原名伯循,字诱人。陕西三原人,晚年自号"太平老人。″中国近代书法家、政治家、教育家。
1922年10月,他创办了上海大学并任职校长。1924年,***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右任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1926年,与冯玉祥、刘觉民等人解救西安之围,出任驻陕总司令。担任国民***审计院长、监察院长。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上图书法作品为于右任先生所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于右任草书字体包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于右任草书字体包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