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字体笔画教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行书字体笔画教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初学行书,如何练习笔法?
从楷书的练习转入行书,应在运笔使转上下功夫。由于练习楷书时,字的结构框架即字的结体已基本掌握了,那么,在行书的练习中,就要灵活运用笔法。行书讲究行,行的特点就是有连带、使转,或意连等。我们在运笔的过程中,要使诸多方面照应,做到一气贯通。
因此,由楷书到行书的练习,也就是由框架结体到运笔使转连带的过程。
在学行书之前应把正楷练好,正楷好比人走路,行书相当于小跑,人要先学好走后才能跑,所以楷书练好了在练竹书就水到渠成了,只须在书写楷书上加一些正常的速度或节奏,对某一部分字的章法笔顺进行一些调整,这就须平时多读帖多记帖多临帖了!
初学行书,如何练习笔法呢?
笔法通常包括执笔与用笔。书法练习,首先必须要有正确的姿势与执笔方法。
一、书写姿势
一般情况下,写各种书体,姿势没有什么区别。平时练习中等大小的行书,姿势与写楷书一样,既要端正,又要感到自然舒适,这样,才能毫无障碍地使右臂送力至腕,至指,达到挥毫得心应手的目的。若练习较大的行书,可以***用“悬腕”的姿势,悬腕有坐姿和站姿。
坐姿
站姿
二、执笔法
练习行书,要使笔锋垂直于纸,笔能提得起,按得下,让锋尖始终在线条的中心运行,即中锋用笔。这样书写的线条圆浑,厚实,富有立体感。行书以中锋为主,兼用侧锋。
中锋行笔,执笔姿势无定法,有“拔镫法”即“五指执笔法”、“三指法”、“二指法”,甚至如执钢笔一样,也可书写,既有个人习惯,又有师承关系,我就喜欢用“三指法”。
练习行书,用腕很重要。用腕有三种:1. 枕腕,即右手枕于桌面上,宜写较小的字。2.提腕,即肘部着桌面,腕部提空,宜写中等大小的字。有时也可以腕部与桌面若即若离,细微处靠着写,线条长处提腕写。3. 悬腕,即腕、肘部离开桌面,这样能灵活运笔。写较大的行草书,必须用悬腕法,才能不受拘牵。行书练习,对腕的要求比较高。腕力控制得好,线条圆而有劲,腕灵活,则圆转自如。
不会写行书,不会连笔,想练行书该怎么练?
● 我谈谈行书连笔的“带连”与“合连”笔法要领。
——行书的“连笔”,指笔画与笔画相连接的书写技法。“连笔”包括“带连”“合连”等方式。我以王铎的行书范字为例进行说明。
一、带连
——“带连”,指在引带基础上,由带笔牵丝将前后笔画连接的书写方式。
——上下点、上下横、上下撇、“心”字的中点与右点等连绵书写为宜,以避免笔势停滞和结构零碎,如王铎行书中的“於”“霍”“珍”“心”等字。
——请注意:临摹“带连”的笔画时,要按引带的笔势爽快书写,不要拘谨描画。前后笔画只要笔势连贯,没有实际连接也可以。
二、合连
—— “合连”指前后笔画直接连接的书写方式。(不经引带牵丝而连接。前后笔画往往缩短。)
——“合连”可以使笔势更贯通、结构更紧密、书写更轻松。
谢邀!
题主的字是有些楷书功底的,但还需要加油,建议你以后楷书、行楷可以一起练!
对你现在的字有如下建议:作为初学者,控笔能力不是很强的时候,你的笔过于细了,无论是练楷书,还是练行书,不容易出锋。比如:长捺,“辶”、若能写好,是能写出粗细变化、弧度、笔锋的。可以换支笔,好好练一下笔画!
再说怎么写行书:
1.可以从个别字开始,由点及面。我高中时,并没有刻意的学写行书,是标准的“江湖体”,但有几个字的行书的写法是跟着班主任学的,如:和、形、成等,感觉老师板书写的很好看,就在草稿本上没少学。如下图,刚写的:
直到现在看,也没有学错!
从此后,有了书法的审美意识,写字时有了连笔的意识,当然,那时,还是“江湖体”水平,没有练字的条件。
2、多欣赏大佬们好字、古贴、今贴,随着欣赏能力的提高,临贴增多,你会学会更多字的写法。
现在,很多硬笔字的行书或楷书的写法,都是有渊源的,如:
如上,是我模仿书圣的写法,当然,限于我水平,学的不像,也有太多的个人色彩,凭印象写的,我是不擅长临贴的,只能常观察对比了。
所以,写行书,可以有个人的风格,但总的来说,先学习、临习大家都公认的古贴今贴。不然,没有书法根底的连笔字,是不耐看的,没有足够书***底前,也不要创新、发明写法,那将是误区。
行书是生活工作中常用的字体,主要是书写的速度快,这也是普遍运用的目的,要不也不叫行书。行书有行楷和行草,大都用行楷。练习行书首先要改变你书写楷字的运笔轨迹和方法,行书是:打破笔画顺序的,与楷书结构和运笔方法是有很大差别。不知道你所说的练行书是练毛笔字还是硬笔字,不管那种首要的先练习偏旁部首,行书的偏旁与楷书不一样,是连笔或省笔的,再次练习行书字的运笔轨迹也就是字的结字,建议买写硬笔行书字帖先从笔画连起。待你练熟练了就找些兰亭序等行书古帖,在练单字,重点是练提笔运笔断笔的意识和方法,达到每字连笔时都有笔断意连,游丝的出现,方能达到美观。祝你好运!
行书的学习步骤是什么?
问这个问题时不知道你的楷书练到哪一层了?如果没有楷书的笔法和对汉字的结体基础的话,基本上是练不好的了,一字要练下去也只能写点江湖的所谓潇洒飘逸字了,是谓上天入地龙飞凤舞之流了。如果你是把楷书基础练了三五年,那就找一本你喜欢的行书碑帖,最好是与楷书同一位书家或是同一脉的书家的碑帖,这样比较容易领悟到行书的气脉及笔法。剩下的就看你是否能再坚持十年八年了,这十年八年的,除练碑帖外,还得多看书,包括书法类的书,书家当代历史类的书,了解书家写此帖时的历史,有助于你领悟字体的历史背景,当时的生活习惯等。同时,多游历,多与朋友切磋,特别是高手切磋,静得下心,听得进别人的建议,十年八年应有所成的。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的回答如下:
我认为学习行书在具体步骤上并没有一定之规,非要先学哪个,后学哪个。但虽然这个没有硬性标准,你却可以从他人的学习经验中有所借鉴。
事实上,《兰亭序》也确实比较适合初学者,从用笔上看,《兰亭序》仍以中锋为主,这对大部分从唐楷入手行书的初学者来说毫无陌生的感觉,上手比较容易。
在结字上看,《兰亭序》介于行与楷之间,笔画连带很少,几乎都是字字独立的,这对写惯了楷书的爱好者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
可以说《兰亭序》对想学习它的初学者很友好,它以较低的门槛对初学行书的书法爱好者敞开了大门。
还有人认为,学行书以《圣教序》入手比较好,因为《圣教序》是集字碑刻,其特点就是严谨,而且确定是王羲之所写,所以更适合初学王字的人。
但相反意见是,正因为《圣教序》是王羲之的集字碑刻,不是一挥而成,不是连贯书写,所以《圣教序》缺少行书中最重要的“行气”和连贯之势,不适合初学者。
其实这个就见仁见智了。我认为,不论《兰亭序》还是《圣教序》,都是公认的行书经典范本,选择哪个都有道理,完全可依个人喜好加以选择。
可供初学行书的书法爱好者选择的行书法帖有很多,我之所以推荐上述两种,纯粹是经验之谈,原因就是那是很多初学行书者常见的选择。
行书简要练习方法真的很难。这也是为什么学行书最好有楷书基础的原因。
一代书法宗师沈尹默先生的行书很有风格,又具时代之美,是他倾其毕生精力,才形成独一无二的“沈体”行书;任政先生酷爱书法,从一个普通工人,成为书法大家,他积累几十年功力,写出了一手流畅而漂亮的行书体,受到群众喜爱,他的行书体被相关部门制作成国家通用行书字模,被广泛应用。
如果说行书有什么简要的练习方法,我以为,直接从他们两位大家的行书中,选其中一家进行练习就是不错的简便方法。
一是他们的行书传承之路清晰,都宗法“[_a***_]”;二是风格鲜明,具有现代气息;三是属于我们同时代,而且大都是墨迹,练习容易上手。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感觉对行书的基本笔法和结体要领有所领会,再取法乎上,选“二王”法帖或赵孟頫的行书帖,如《兰亭序》、《集王圣教序》和赵孟頫行书墨迹选等其中一种,进行深入细临。
通过古今两种字帖对比的练习,一收一放,收放自如,也许这正如你所说,可以起到既简要,又有效的练习方法。图一为沈尹默行书选,图二为任政行书选,图三为赵孟頫行书选@微头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字体笔画教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字体笔画教学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