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字体基本笔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草书字体基本笔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学习草书要有什么基础?
也有楷行没练好就练草书的,但是走不远,功底不足,又回头练好楷行,再练草书。我认为,楷行练耐心即功底,草书练精神即通畅,即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不拘一格。
草书在漫长的书法史上能占上一席之地的书家寥寥无***,掘指数来也只有十多位。是草书难写吗?话说回来天下事都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会者伸手拈来,飞飞扬扬,大起大落只是倾刻。此等功夫不是一时半刻能修成的,是经年累月的沉积,而成的厚积薄发。草书是会集各种笔法和娴熟的技能上才一挥而就。
草书要不要基础不言而明了吧!创作草书要一吃呵成,整篇融会贯通,对比强烈,章法大气才为佳品。书法史上二王精通诸体,草书才精美绝伦。张旭不但狂草如神,楷书精妙。还有黄山谷,文徵明,董其昌诸位***巨匠无不是精通数体。
可以这么讲草书是可以融各种书体基础的集大成书体,练过各种书体都对练草书有帮助和提高。练草书还要性格豪放,文化修养,艺术综合,生活阅历。写草书要有诗人的情怀,上乘草书本身就是一首无声的心声艺术表达!通草书者也是生活集大成者。草书虽有难度,而看你敢不敢攀爬……
说到“草书”,就容易让人想起唐代的“癫张狂素”之称的张旭、怀素,这二人可是中国几千年书法史上赫赫有名的书法大家、草圣,他们的草书行笔如锥画沙,含蓄而奔放,飘逸自然,笔力惊妙,以至于后人学习草书都纷纷效法张旭、怀素二人,那么学习草书要有什么基础呢?
学习草书之前要打好楷书的基础,同时也要练好行书,
在人们的印象中,草书总是给人潦草的感觉,简化又连笔,欣赏起来都不知道写的是什么字,所以学习草书一定先要可以认清字帖中每个字的“完整面目”,也就是完整的笔画,那怎么认呢?完整笔画又在哪呢?这才是最重要的,只好追根寻源,在“篆隶楷行草”五体中寻找了,
很明显,“篆隶楷行草”五体,只有楷书的笔画最全面完整,那就先只好先学习楷书吧,把楷书学习到一定基础了,再学习草书;也有人认为学习书法,随便先学习哪种书体都没关系,如果是这样的认为,那对书法认知就太肤浅了啊,要知道,学习书法不只是有技巧就够了,
你都不知道草书字体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怎么在学习的过程中抒发自身的情感呢?难道照着字体来描绘吗?这显然是不行的,依葫芦画瓢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潦草不是草书的特征,恣肆抒情才是草书的写法,草书虽然简化连笔,但我有点画结构,若是没有楷书、行书的基础,就无法控制点画,直接写草书容易放纵无法,没有法度,写出来的字都是“虚无缥缈”的感觉,没有踏实感,自然也就不能体现书法的精神。
我是一人。这个问题其实不是那么好回答,因为争论的点很多。
上图王羲之《十七帖》中的草书“草”字,王羲之的这个“草”,不好临写。
有一些人觉得草书不需要任何基础,有些人觉得书法需要灵感。
这一种情况是真实存在的,有一些人把“草书”神化之后,写“草书”看感觉,拼天赋,“自然天成”是最好的状态。
草书当然不是靠感觉,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超越其他人,超越自我就能写好草书的吗?
超越确实需要一定的基础,有一定的控笔能力。因为草书已经存在超过1500年,草书不仅仅是写得快一点,字简化一点。草书有草书的要求和规则。
以我们的经验来说,学习草书最好要有篆隶楷三者任意一种的基础,然后要有一定的行书基础。
不过这样说有些人又会抬杠,说草书出现在楷书以前,为什么要有楷书基础呢?其实不能这样理解,从今人练习书法的角度,并不一定要以书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来定。要有篆隶楷三者任意一种的基础,这样写草书才不至于油滑。
再以当代草圣林散之先生的经历来实证说明。林散之并不是一开始就写草书的,而是从16岁开始写唐楷、魏碑,现在看他的临帖写得非常好。三十岁以后林散之开始学习行书,六十岁以后才开始学草书。
林散之总结认为,若没有六十岁以前的楷书、魏碑和行书基础,他的草书肯定达不到这样的成就。为此他告诫初学者:“学楷书之后,应由楷入行,不能一步就入草书。不然易于狂怪失理,钉头鼠尾,诸病丛生。”
喜欢草书的朋友,应该打好以上基础,然后再入草书,估计更能得心应手。
附图分别为:林散之临《张迁碑》局部、林散之楷书题字、林散之楷书
更多书法技巧文章,欢迎关注【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字体基本笔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字体基本笔画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