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用的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草书用的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隶书作品的落款是用章草还是行草亦或还是用隶书?哪一种更好?
个人愚见,隶书作品落款用行书比较好,因为隶书即为真书,有端庄秀丽的,有洒脱飘逸的,有朴拙厚实的,风格各异但都是古人之智慧和经典之作,给人美的享受。落款若果用楷书或者隶书就显得雷同了,比较单调,如用行书落款则意态飘逸,自有情趣,与正文相得益彰。若用草书落款,则多人难以辨认,与正文反差极大,也不协调,所以用行书落款比较适用,当然,有的人喜欢个性化落款则不一样了。
隶书落款,
如果行草写的不多,就用隶书,跟正文风格大小完全一致,当成正文写。如果行草书写的还不错,落款用行草也可以,章草当然也是很好的,一些题跋部分参考古代经典用篆书写个碑额也行。
能经得住推敲,不突兀,就可以。
谢谢邀请
隶书作品落款大多用行草书,这样更容易与隶书横向的字势产生对比,但也不是绝对的,也有不少书法家会用楷书或是隶书落款。如果用隶书落款,一般字体上会与作品保持一致,这样在章法上也能比较统一,所以只要在章法上安排合理,用什么字体落款都是可以的,艺术本来就是多样性的,如果有那么多条条框框那也就失去它本身的意义。可参考十二届国展入展作品
很高兴与书法爱好者共同探讨、学习书法知识,共同进步就是目的。
一幅书法作品完成后,落款就是画龙点睛。落款形式多样,内容文字要求考究,所以历来书法家都十分重视。落款也是整幅书法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正文之陪衬,又为章法之补充,具有丰富与均衡的作用。落款也与书体、大小、位置,要与正文吻合、谐调。
题主所说隶书作品的落款我认为以小行草为佳,隶书也行。
一般来说,落款的字不早于正文的字。
小篆作品,不宜用大篆、申骨文落款;
隶书作品,不宜用大篆、甲骨文落款;
楷书作品,不宜用大篆、甲骨文、隶书落款;
行草书作品,不易用大篆、甲骨文、隶书及楷书落款。
以上,仅供参考!
书法考研一般都是哪些字体?
楷书、行书、隶书、篆书的基础训练临摹创作、印稿设计及中国书法简史、古汉语等。
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精髓受到国家文化部、教育部的高度重视。随着艺术类专业的不断完善,音、体、美艺术类高考压力越来越大,犹如万军齐过独木桥,而书法专业异军突起,书法专业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从本科到博士后,招生层次越来越完善全面。选择通过书法高考、书法艺考,进入理想中的大学,成为了众多学生和家长的优选捷径。
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楷书:楷书又称"正书""真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 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特点在于规矩整齐,形体方正,笔画平直。所以称为楷法,是因为此书法可以作为"楷模"通行的书体,一直沿用至今.
草书: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行书: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楷书:楷书又称"正书""真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 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特点在于规矩整齐,形体方正,笔画平直。所以称为楷法,是因为此书法可以作为"楷模"通行的书体,一直沿用至今.
草书: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行书: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有“隶中草书”之称的是什么?
实际隶书和草书是没有相承关系的,也就是说要写好草书是不能从隶书入手的,生活中很多书法家隶书写得很好但行书和草书一塌糊涂(当然万事皆有例外,另说)。
新华网连载的黄昌友行、草对照《千字文》。源自网络,
谢邀。在书法领域里,隶书有著名的汉隶三颂,即《石门颂》《郙阁颂》《西狭颂》,三者均是石刻碑帖。爱好书法的都知道,书法承袭前人,临帖是必须的手段,通过临帖揣摩研习书法要领。
《石门颂》为摩崖石刻,全名为《汉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亦称《杨孟文颂碑》等。
这个碑刻,字体笔法高古,有篆书的笔意,线条曲线为主,是极有特点的隶书。其笔法灵活自如,字体飘逸灵动,不苟求工整,恣意奔放,随性自然。字体瘦硬,结构舒朗,隶书结体,内中带着篆、草、行的意蕴,被称为“隶中草书”。
感谢邀请!题主“隶中草书”大概是一个新造的词。书法史上没有“隶中草书”这样的词儿。但是,不妨我们猜一下,所谓“隶中草书”,大概就是“隶书中的草书”这个意思吧?
那么,隶书之中有没有草书?我们说,肯定有!因为隶书本身就是从“草书”中来的。
我们知道,隶书是篆书的简写和草写方法。
隶书诞生之日,正是篆书做汉字的“标准字”的时代。隶书大约出现在战国初。即公元前400前后。当时,这种“隶书”还是篆书的身段,只不过写得比较随意潦草罢了,但是,这种写法比篆书要省事一些,所以,在下级的皂隶之士中间非常流行,到战国末年,这种隶书一直流行,并且比较潦草。
我们现在还能看到《平复帖》,应该感谢民国时期的“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先生的收藏,新中国成立以后,张伯驹把《平复帖》无偿捐献给了国家,现在收藏在故宫博物院,是国家一级文物。
由于《平复帖》是隶书中的草书,所以文字非常难辨,启功先生花费很大精力,终于完全解释出文字了。
《平复帖》意义非常重大,它向我们讲述了汉字在魏晋时代的生动画面;隶书,除了我们印象中的《曹全碑》那种写法,伴随隶书“正楷”的还有“行书”,即像《平复帖》这样的潦草写法。
因为陆机那个时代,写字主要还是隶书为主体,也是日常应用书法的普遍习惯,《平复帖》比《兰亭序》早了约70年,即使是王羲之写《兰亭序》的年代,隶书依然是当时的书法主流。我们就可想而知,西晋时代的草隶已经写得这样熟练。
没有“草隶”就没有行书,也就没有后来意义上的楷书。因为,草隶本身就是对隶书的突破。
除了《平复帖》这样的草隶,还有与陆机同时代的大书法家索靖创造的章草,也是草隶的一种风格。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用的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用的字体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