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盘楷书字体毛笔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盘楷书字体毛笔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果用"画蚊香盘"之法作为书法入门,你认为利弊在哪?
我觉得这方法不可取。
第一,学习书法不是简单的线条练习,“画闻香盘”,只合适一般的国画线条锻炼。
其次,初学书法,还是应该从临摹碑帖开始,选择适合自己的帖子,正确的运笔方式,领悟书法的规律,才能入正道;
第三,学习书法者,不光是写几个字,需要锻炼一个人的心境,要心无旁骛,切不可心浮气躁,持之以恒的练习下去!附几张自己临的几张小楷和瘦金体,写的不好,请多关照!
书法中有笔法一说,而笔法指的是中锋运笔,大部分老师会建议学生学习篆书以达到中锋运笔之目的。画蚊香盘的目的也是以锻炼中锋运笔为目的。所以,我们需要练习如何在转变方向后,仍然保持中锋用笔,也就是“调锋”,而画蚊香就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方式,因为在画圆圈时毛笔需要不停地转换方向。
画蚊香盘毕竟是基础,要边学边悟,掌握其要领,不要为了画盘而画盘。
对这种新式入门法则,第一次听说。呵呵!无论是软笔、硬笔书法,我个人认为不可取,首先笔画练习是首要,蚕头燕尾、藏头式、欲左先右,欲上先下。熟练掌握技巧,然后是字体的间架结构的掌握,内紧外松,相背相向、错落有致、峻峭奇险等等,重心稳重,只有打好坚实基础,才能往上走的更高更远。对于蚊香盘只能嗤之以鼻,误人子弟不可取。
不可取!欲速不达!
练字的入门应该是写出来了的字象方块字。并且粗笔细笔几乎不分。这是字的奠基搭架阶段。有点“象模象样”了,才注重粗细区分。
蚊香圈是练运笔技巧的。应该是提高阶段。
所以,一开始就练技巧,我想:字就不会成形。通俗地讲:字是飘的。无筋更无骨。
首先,用画蚊香盘的方法来进行练硬笔书法,不必把它当成洪水猛兽抗拒它,但也不能把它做为练习硬笔书法的必修项来进行练习。
依我看来,进行画圏训练笔画,对硬笔书法来说帮助不大,闲来画上几笔也就算了。
第一,把画圈当做书法训练,是从书法训练中提出来单独训练,已经人为地和正常的书法训练孤立出来了。画像圈练习无非就是练习运笔的流畅,加上力度来体现线条的粗细变化。可是汉子是由不同笔画组成的,不仅有弧线,而且像转折的线条也不少。
第二,写汉字不仅要力求笔画的丰富变化,同时,还要兼顾字的结构问题。个人认为就汉字来讲,如用硬笔书法来表现的话,结构比笔画重要。
第三,一旦结构掌握好了所写出来的汉字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在掌握结构的基础上,再进行对笔画的细化训练,将会是事半功倍的。
下面附上自己今天下午进行的硬笔书法临帖练习,临帖是王宠的南华真经,用笔是宝克0.7mm的黑色中性笔。
让我们大家一起用硬笔来宏扬祖国的传统文化化——书法!
请教,书法中的锥画沙、屋漏痕、折钗股是什么,该怎么理解,可以示例讲解吗?
书法中常用“屋漏痕、锥画沙、折钗服“比喻书法的中锋用笔后的线质质量,是古人也是今人书者的追求与梦想,谁实现了这三点,谁就是书者之中的娇娇者,谁就是书法界的顶端人物,特别是写真书、行书、隶书、篆书的人,淘到这三点行成的笔法,就象鱼儿得水一样,自由自在的畅游。笔者认为实现这三者的关键问题是:书法的笔法,即书法笔法的运转规律,书法笔法的运转规律就是“五个点"的运转规律,这是人们写书法不变的永恒的笔法规律。掌握了这条书法的自然规律,书法的线质质量问题就自然而然地就解决了,大道也就至简了。
很佩服古人,能想出很多生活中非常生动的现象来形容笔法。“锥画沙”形容书法的中锋之美,“屋漏痕”形容书法的自然之美,“折钗股”则形容书法的力量之美。
小时候我们很多人用树枝在沙子上写过字。将树枝垂直在沙子上划过,中间部分较深,而线条两侧沙子均匀凸起,痕迹中正,形似书法中的“中锋”。
“锥画沙”强调中锋,“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强调书写时的阻力,表现出一种率意之美。
70年代之前的人对房屋漏雨的现象应该有记忆。那时条件不好,家里经常出现“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的情况。一场大雨过后,家里的石灰墙上,常留下一道道“屋漏痕”。
“屋漏痕”用来比喻笔墨在纸上的运行轨迹,凝重而不失自然。强调作书要率性自然,富于变化, 杜绝刻意造作。
雨水在墙上流动时会遇到阻力,水流会忽快忽慢,直至流至最后一滴水。以此意指要将墨通过笔锋,从容而有节奏地送至笔画末端终结,点画的起笔和收笔都要保证其形态的完整饱满,有始有终。
要表现“屋漏痕”,必须中锋涩行才能达到这种艺术效果。
现在想找一支钗有难度,但大家可以找一根粗铁丝试着折一下,你会发现,铁丝折而不断,弯折处略呈圆弧状。
“折钗股”被古人用来形容转折的笔画,虽然弯曲盘绕,但圆润饱满,一气贯通。
它其实是“锥画沙”笔法在笔画转折处的局部表现,书写时笔毫平铺,笔锋圆劲,这样写出的线条质感强烈,遒劲有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盘楷书字体毛笔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盘楷书字体毛笔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