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郑行书字体教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郑行书字体教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赵丙钧有哪些精品的行书书法作品?
首先来介绍一下赵丙钧老师,赵丙钧:当代书法名家,号砚农,别号中州墨人、郑韩老民、古稀痴翁、清风斋主。1944年生于黄帝故里河南新郑。现为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人民书画院河南分院荣誉院长、黄帝故里炎黄书画院副院长,尤其擅长行书,其书法实力雄厚,作品也深受字画爱好者的喜爱,其代表作品有《天行健》、《沁园春雪》等作品,非常经典。
米芾行书和谁的行书结合才会出自己的风格?
苦临米芾行书,还未形成自己的风格,如何突破?这个问题可以从米芾自己学书的经历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米芾平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南宋以来的著名汇帖中,多数刻其法书,流播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北宋四大书家”中,实可首屈一指。
1.学习晋书以前
米芾习书,自称“集古字”,虽有人以为笑柄,也有赞美说“天姿辕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王文治)。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氏书法成功的来由。根据米芾自述,在听从苏东坡学习晋书以前,大致可以看出他受五位唐人的影响最深: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沈传师、段季展。
2.学习晋书
元丰五年(1082年)以后,他开始寻访晋人法帖,得到了王献之的《中秋帖》。这先人为主的大令帖(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博***众家之长
但生性不羁的米芾并不满足于王献之的字,早在绍圣年间就喊出了“老厌奴书不换鹅”,“一洗二王恶札”。尽管如此,此时的米芾书法并没有定型,他在元祐三年(1088年)书写的《苕溪帖》《殷令名头陀寺碑跋》《蜀素帖》,虽然写于一个半月之内,风格却有较大的差异,还没有完全走出集古字的门槛。
米芾习书经历启示我们,先要熟习自己钟爱的书法,得其精髓,再兼收并蓄,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
随着你对书法研习的深入,能解析出各代及其代表书家之风貌,也逐渐形成了你对某种或几种体式和用笔方法的偏好,这同时决定了形成你自己风格的取向。换而言之,不是米字结合谁谁的字形成你自己的风格,而是谁谁的字结合你心中最理想的书法面貌构建出自己的风貌!
真正的顶尖硬笔高手,是如何进行硬笔学习的?
大家好,我是龙哥学字。据我了解,真正的硬笔高手,大部分是毛笔高手。这些人都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天赋异禀,勤奋好学,临帖功力极深。脱帖创作能力也不低。文化底子也不差。
这些人往往活跃在各种大型比赛中。比如金海东、秦剑、谭立军、赖敬槐、古福林、卓祖毅、方义杰、于声、田智勇、花爱军、杨铁成、郑发文等等本人记忆力有限,就不多举例了。我和大多数硬笔高手有交流过。羡慕他们的同时,也都知道他们每天都干些啥,都花了多少时间在写字上。
其实他们也不是天才,在5年前,有一些写字还不如龙哥学字。但是为啥进步如此之快呢,这和他们认真临帖,苦心钻研,寻访名师有关。最后和他们学习毛笔关系也大。因为很多人基本上不用中性笔了。而是改用中柏小楷***56秀丽笔去写一些章法性很强的行草,或者颜料加钢笔写一些魏晋小楷等等。大赛评委很重视古味。写的东西一定要有这些元素。不然很难入展。
下面是此类高手的硬笔字。
硬笔书法高手要做到三要三不要:第一,要遍临古帖。先从楷书入手,继临行书草书,并做到背临。第二,要多读书,多阅历,提高综合素质,一般阅历广、读书多的硬笔字也不会差。第三,要勤奋,多写多看多比较,除了写要多看古帖。三不要:第一,不要临现代硬笔书法家的硬笔字帖,这样做往往事倍功半。第二,平时写字不要乱写,要认认真真按照临习的古帖去写,改变自己不良的书写习惯,戒浮戒躁,争取下笔就是作品。第三,不要去写丑书。楷书以欧褚为上,行书以王赵为上,草书以书谱为上,其他的书体书作尽量少临习。
要成为顶尖的硬笔书法高手,临帖是必走之路,而且临帖一定要临古代名家的经典法帖,这是唯一的道路,没有之二。而且,凡是顶尖的硬笔书法高手,一般都有较深的毛笔书***底,没有毛笔书法的底子,有时候很难去体会“提按”两个字。下我们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吧:
田英章老师是当代著名的书法家,在软硬笔上都有很深的功力。田英章以“田楷”闻名,他的毛笔书法基本上没有脱离欧楷的范畴,他的硬笔书法也是以欧楷为底子,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又临摹过很多经典法帖。
上图是田英章临的赵孟頫《兴国寺碑》非常有赵氏韵味。这是早期田英章老师出版的一本钢笔字帖中的截图,说明田老师在赵孟頫身上也是下过功夫的,而不仅仅是欧楷。
上图也是田英章出版的硬笔字帖当中的截图,很明显是《灵飞经》的字,说明人家在晋唐小楷上也是下了功夫的。
另外,著名的书法家卢中南老师,这是和田英章齐名的一位软硬笔兼修的书法家,他本身就是以毛笔书法出名的,后来也在硬笔书法上有很大的贡献,网上也流传了很多他的临帖作品。
上图是卢中南老师临摹的欧阳询《化度寺碑》,从点画的形态和结体都临摹的非常到位。
而上图则是卢中南老师临摹的《灵飞经》作品,也是从点画形态和结体上非常接近原帖了。我们知道硬笔学习毛笔小楷本身是有工具上的限制的,但是他们通过高超的控笔技巧,还是尽量表现出了毛笔小楷的风韵。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硬笔书法高手,几乎都是软硬笔兼修的,只不过在硬笔方面更加突出罢了。例如荆霄鹏、吴玉生、曹宝麟、王正良、江鸟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曹宝麟老师,用硬笔写了一手漂亮的米芾体行书。
上图就是曹宝麟先生在85年,全国最多人参见的一次钢笔书法大赛中获得特等奖的作品,用美工笔写的米芾体的行书,有很浓的书卷气。
我虽然不是什么顶尖高手,但是学习硬笔书法一直向这些顶尖高手学习,走的也是临摹古帖的道路。再加上也有毛笔字的经验,因此在学习硬笔书法的过程中,感觉对自己帮助很大。最大的受益有两个:一个是行笔当中的提按变化;一个是非常注重古人写字的笔势问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郑行书字体教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郑行书字体教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