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绍字草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绍字草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在书法练习中有人认为需捻管,有人认为不需要,对此你怎么看?
捻管是一个高超的书法技巧!
捻管适合于那些手指异常灵活的人,学会捻管对书法的进益帮助特大,但是,对于不适合的人群,学习捻管不但没有帮助反而是被弄得手忙心乱,无所适从。
捻管对于调锋,对于书法的细部,极其转折的厚度都有莫大的帮助,而且在高速行笔时,如果你能够做到捻管与转腕相结合的话,那更是一件相得益彰的事!
有人说捻管适合篆字或是草书,其实写楷书时捻管也会使你的楷书厚实,饱满!
关于‘’捻管‘’技术本人曾经介绍过,这是书写“篆体”时的专用技术。
随着时代的字体演化,‘’捻管‘’技术伴随着篆书渐渐的退出了历史的潮流并几乎失传(其它字体都可用功力来强行完成)。如上一辈的沙孟海等***们都不太了解“捻管”技术的应用。
今天再介绍一次“捻管”,此技术是需要‘’三指抓笔‘’才能发挥出来的技术!
因此可以推断出,“捻管”技术从“五指抓笔法”的书写就意味着失传而成了“秘笈”,所以当下还在讨论着“捻管”是怎么回事……
网友们看过书写“篆书”吗?为什么很多‘’名家‘’在书写时既写的慢又要进行描笔与补笔吗?
原因就是不懂“捻管”技术另外加上功力不足!
毫不夸张的说,只要掌握了“捻管”技术的应用,基本上在一年左右保证你写的“篆书”线条没有“败笔”。而不懂“捻管”技术的人却可能写上十年也不得要领……
“捻管”是一门美妙的技术,可惜‘’五指抓笔‘’是体会不到的啦……
捻管,也就是用手指转动笔管。这个手法由来已久,但是当代争议颇多。
1、捻管的作用
1)使笔锋顺畅,确保书写流畅。
中锋运笔主要是在行书、隶书、篆书中使用。目前争议的就是在中锋运笔中是不是需要捻管。
2、反对捻管的原因
1)通过肘和腕的调整,已经可以确保中锋,因此不需要动作幅度更小的手指捻管。
2)由于执笔法的流变,在近现的一些执笔法中,捻管变得困难。而对于手指灵活度打不到的书写者,主要是初学者,手指一二关节的细微动作比较难以达到。
古人说,运笔在腕,又说,指欲死而腕欲活。可知,捻管并非主要的运笔动作。个人认为捻管只能是***动作,尤其是在空中略捻管以调整笔峰的角度是可以的,但是把捻管当成主要的笔法,则反本求末矣。曾见有人把笔管捻的转来转去眼花缭乱,累不累啊。
会捻管是一种技法。特别在写楷,隶,篆时,不捻管写出的字不好看。写狂草,小草时不需要捻了,来不急捻只有转腕或停笔调锋。捻不捻管依人依字体而定吧。只要自己感觉到书写的愉悦性便可,条条大道通罗马。一己之见,见笑。
学书法的人可以直接学草书吗?
在江汉平原,有句很俗的话:杀猪杀***,各有各的搞法。
杀***也能把猪杀死,谁又敢说从草书入手,就一定学不好书法呢?
书法史上有个很有意思的人,清代的何绍基,听信了包世臣杜撰出的“回腕法”,用手勾着写字。一通字写下来,衣服都要被汗水浸透。
这哪是练字,简直是受刑。但就是这一严重违背人的生理特征的执笔法,何绍基在苦练***后,真给他练出一手独步书坛的“绍基体”。
学书法,绝大部分人认为应该从楷书入手,因为楷书笔法丰富,规律性强,易于上手。尤其是草书,还需在楷书学习的基础上,更应练习一下篆书,强调中锋运笔。
但是直接学习草书不行吗?书法史上草书可是产生在楷书之前,这又作何解释呢?
我想说的是,如果抛弃数百年的经验积累,而重复草书产生之初,前人在草书上的艰难的探索之路,其效率必然十分低上,也许穷其一生,也未能寻得门径。
学习任何东西,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学习,这必定是事半功倍的事。
要视你的学习目的。没有什么事是绝对不行的。如果是抱着玩的态度学习,不求甚佳,但得尽性,当然可以直接就来。如果说学习的目的是以精研书艺,直接从草书来的话,肯定不行。
书体之中,体势各异。但其中的书理,却是一致的。孙过庭在《书谱》中说:“真不通草,殆于专谨。草不兼真,殊非翰札”。这句话的意思是,真书(楷书)不知道是从草书之中的衍生,所写的楷书就会十分拘谨。草书不兼具真书的功底,就会油滑无根,没有书卷气。一个以学艺求道的人,要在书法中获得成就,不单是学习一家一体就可以的。不说“傍通二篆,俯贯八分,包括篇章,涵泳八分”这么高深的要求。至少隶楷行草也要兼通。
古人学书,由少及老,勤思苦学,无终无止 。所以他们能够人书俱老。能够成就经典。因为他们寻求的是道。现代人学书,态度上便差了古人一截,学书的目的性不是以成就经典作为追求。好一点的,以修身养性为目标。而追名逐利者,投机钻营。何暇顾及精研细琢。成就经典,从何谈起!
谢谢邀请!
关于这个问题,我谈谈自己的观点,仅题主供参考。
学书法,完全可以直接学草书。说这句话的人,是当代的一位草书大家。
学书法,具体到先学哪种书体,这个没有规定,只要自己喜欢,想学哪种书体都可以。
(上图为王羲之草书)
近段时间以来,网上就一直传着学习书法“三步曲”,即:先学楷书,再学行书,尔后学草书。学书法“三步曲”的意思是说,学书法,就像人一样,先学会走路,再学会小跑,然后再学会大跑。不过,这话听起来挺有道理的,也挺符合逻辑的。但是,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的。根据汉字的演变和发展过程,是先有草书,后有楷书,再有行书。也就是说,楷书与行书、草书之间根本就没有任何关系。
(上图为王献之的草书作品)
所以说,如果题主喜欢草书,完全可以直接学之。
一般来说先学“静态”的书体,才能把“动态”的书体写好。
什么是静态书体和动态书体?像楷书、隶书、篆书等这类法度严谨的书体属于静态书体,而像行书、章草、大草这类表现性情的书体属于动态书体。
对于草书而言,用篆书、隶书打基础是最佳选择。草书的表现在于线条,而其线条的质量则取决于中锋用笔的功力,篆、隶正是用中锋书写的字体。
如果对于篆、隶没什么兴趣,也可以对笔法进行针对性练习,说白一些就是纯线条训练,这也是学院派常用的方法,网上也可以找到这类教程:
笔法一:摆动
适用于行书、草书,常常用于表现的笔画的张力。
笔法二:平动
主要是对中锋笔法的训练,对篆书、隶书、草书有很大的帮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绍字草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绍字草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