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字体与写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行书字体与写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写行书的时候,怎样处理好字和字之间的关系?
行书是比较常用的日常书体,介于楷书之间的工整行书叫行楷,草一些的称行草,特点是书写速度快、自然,便于辨认。
一件优秀的行书作品,要处理好字和字之间的俯仰,倚侧、大小、浓淡、方圆等关系,就像跳集体舞的队员,互相有呼应、交流、互动,变化中有统一,整体中有区别。
看流传至今的“天下三大行书”作品,都是作者的文稿手札,随着感情的起伏变化而出现字的不同面貌。
右军的《兰亭序》,风流倜傥,畅快得意;颜鲁公的《祭侄文稿》凝重、悲怆;苏东坡的《黄州寒食帖》惆怅、沉郁。我们在面对虽隔千年的印刷品时,仍能感受到字里行间的喜怒哀乐。
没有博学的文化艺术修养,没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思想体系,字写的再好,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再好,也没有生命,没有让人产生共鸣的感情。
【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写行书除了写好单个字以外,特别要注意字与字之间的关系,这一点与楷书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行书写成大小一致、字字对齐、布如算子,那就非常呆板,毫无生气。小编甚至还看过一些人写行书也打四方格,一格一字,那真让人哭笑不得。
1、大小对比
以苏轼《黄州寒食帖》起笔两行为例,“已”字、“三”字、”去“字、”不“字明显小于其他字形,像几个轻音符,点缀其中,形成大小对比。
2、欹正对比
再看苏轼《黄州寒食帖》下面一段,主要文字都是平正的,其中”破“字、”寒“字明显向右倾斜,形成欹正对比。
3、疏密对比
写行书首先要考虑整篇作品的章法布局及字与字前插后让,对字粗细大小的摆布和呼应,移位,每个字的下笔都会对章法都有影响,所以说行书不但要写出每一个独个字的美,还要顾忌到全局章法!
所以不光字要写,关健还要对己身字外功夫的修炼上要下大功夫,才能使自已的艺术水平突破到一个高新的水平!
写行书如何处理字与字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章法的问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轻重关系。如果第一行第一字重,那下一字可逐字减轻,直到再一次加重写到最轻。第一行结束,写第二行时,为形成对对比,第一字可轻。第三行第一字则可再轻,以避免机械重复。后面的字也是一样,或形成块面,或形成对比。
二、字势关系。如同轻重关系一样,可以对比,但不可机械重。主要作用是形成作品的开合关系。其他浓淡、虚实、枯湿等关系也一样,形成阴阳对比的关系。
三、穿插原则。形书不同于楷书,一般有列无行,以形成聚气之态,浑一体。所以,第二行的字应当穿插在第一行各字的间距之前之间,以后各行反复,互相咬合,则整体感强,不然就显得零碎,应该重视。
写行书不同于楷书和草书,楷书要一笔一划交代清楚,草书是行书的快写,牵连多,而行书即是介于这两种书体的一种,字与字之间也有笔断意连,写得较快,美观又便于识别,比较实用。
练字练行书好,还是行楷好?为什么?
现在有一种说法,可以迈过楷书直接练行书,行书好坏与楷书没关系。愚认为,如果你不是练书法,只是写字,那你随意,就像医生写病历,未必练楷书。如果你想练书法意义上的行书还是从楷书下手,那些直接可以练行书不用练楷书的说法,其实是在为不踏实从基础入手急于求成的江湖、丑书写手的借口、遮丑而已。你仔细想想看,行书不就是在楷书的基础上,笔划与笔划相连,字与字相连吗?当然,这种连有许多讲究,但终究脱不开楷书的影子,换句话说,你楷书写好了行书就好上手,行书漂亮楷书也一定不差。纵观历史上的书法大家无不如此。反观当今的知名丑书者,哪一个能写出规规矩矩的楷书。所以愚认为练书法还是要从楷书入手。
谢邀!
愚以为,楷与行可以交叉着练,或直接行楷入手。
若只练楷书,练了几年可能越写越僵化,且平时书写运用不一定用得上。只练行书,又常常结构失当笔法不准,而失之粗野。
写字贵在能静能动,动静相宜,所以以行楷入手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手机打字不易,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若是楷书已经有一定基础,想要改变一下书体的话,我建议先练行楷,再练行书。
行楷是由楷书向行书的过渡,既有楷书的端庄典雅,又有行书的灵动多变,有人说,行书是楷书的快写,而行楷是楷书由慢到快的必经之路。行书是行楷成熟之后的必然结果。
没有楷书基础,行书会显得油滑浮飘,没有劲力,没有行书的加入,楷书会显得呆板死滞,如何将端庄大气,庄重典雅的楷书融入行书灵动活泼,变化多端,用行书的活泼灵动消去楷书的呆板死滞呢?行楷就是一个好的桥梁。
不过,在这里我还想说一句,在学习行楷的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而忽略楷书的学习。比如孩子学路,先爬,再走,再跑,如果不让孩子爬,孩子学走时,四肢配合就不协调,反应也不灵活,书法也是一样。无论错过哪一个步骤,都有可能留下隐患。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行书包含行楷和行草,一般讲行书区别于行楷,指的是行草。
练字无论练行草还是行楷,都应该先有楷书为基础,如启功先生所言:行书宜当楷书写,其位置聚散始不失度。楷书宜当行书写,其点画顾盼始不呆板。
至于楷书练完先练行楷还是行草。我个人认为可以因人而异,行楷相当于楷书到行书的一个过渡阶段,兼顾了楷书的严谨又不失行书的灵活,在少儿(考试)阶段,行草难度会大一些,同时行草如果写得过草,识别度低对学业反而有影响,行楷提升了书写速度,辨识度又较高,学习行楷不失为上策。
行草与行楷相比,速度就更快很多,但辨识度会降低,不适合考试使用,在练习上面可以结合线格,书写时行云流水,适合速记,适合老师授课使用。
一、行书的地位及其影响
判断一个人书法好坏的最基本一个标准,其实就是看他行书的书写水平。毫不客气的说,整个书法史,其实就是一部行书书法的进步史。我们可以从书法史的起源来看。
我认为中国书法真正从成熟走向完美的标志,就是以王羲之为代表的二王书法的确立。而二王书法最为重要的一个贡献,就是将行书书法发展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王羲之之前的书法,是不自觉的书法艺术。人们在书写的时候,没有想过把字写的特别美观、大方。也就是说,从主观意识上还没有想过字变成艺术。
但是王羲之那个年代,随着书法日益发展,人们普遍认识到书法也必须写的艺术一点,也就是说必须把我的字写的有水平,好看些。至于书法自觉期的到来是否意味着人们书法作品意识的增强,这是另外一个问题。
也就是说人们是否意识到他们的所写的书法,能够流传后世,成为一件书法作品,这个“作品意识”的确立,是不和书法自觉期相互捆绑在一起的。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自觉期的成熟、发展,是书法作品意识产生的基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字体与写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字体与写法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