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的字体设计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行书的字体设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写好画字行书?
关于题主提出的“如何写好画字行书”这个问题,我来作答如下:
看到题主提出的如何写好行书“画”字,我就想起了我曾写过的“江山如画”四个字,不过,我写的“江山如画”用的是隶书而不是行书。
为了回答题主的问题,我从《书法大字典》和相关资料中搜集到了行书“画”字的不同风格的写法,现展示给题主和各位网友,不知道大家喜欢不?
上图为行书画字的多种风格的写法。有王羲之写的,有欧阳询写的,有王铎等书家写的。供参考吧!
上图中的行书画字,都是出自古今书法大家之手笔。亦供题主参考。
上图中的八个行书“画”,书写风格也是不同的。其中郑板桥写的“画”字,更是滑稽,其他书家写的也很有情趣。特别是颜真卿写的画字,更是老道,高雅,有韵味!
如何写好【画】字,别小看一个字所包括的书法技法与文化内涵。不同的文化与艺术修养,可能会带来不同的艺术美的“画”字,我们看那些古今经典书法家写的“画”字可以说字字不同又字字精彩。
写好一个字可能会融汇一位书法家数十年甚至一生的修为。因为那些经典的字都会书法家一生修为的结晶。这里面既有书法家对经典技法系统的临摹学习和传承 也有书法家自身对艺术和生命宇宙的思考领悟所得来的美的理念的表达。
从这个意义来说,写好一个字有技法问题也有文化素养问题。只有技法写不出神韵,只有文化虽然能够可观但始终又缺少书法的经典之法度传承所以二者皆不可偏废。
写好“画”字,我们看这些经典范字,有均衡美,有变化美,也有空间的虚实对比美,更丰富的是点画线条的形质美和态势美。
从这些范字可以看出,不同素养的书法家,所表现出的气韵和神***是不同,从这一方面我们可以想见,不同的欣赏者可能对美的理解也是不同的。但有一个关键问题人们都不能忽略,没在真善,没在和谐美在有韵,我们的书法能够有善有和谐有气韵自然能够写好一个字。写好这个“画”字。
关于如何写好“画”字行书,要注意三点:一是掌握常规简体画字行书书写。二是书法上多用繁体,因此把繁体的行书写法掌握当作重点;三是注意与写法比较相似的“书”、“昼”、“尽”等字的区别。
这个字在明代就出现了与现行简化字相同的写法,如下图《明 · 唐寅 · 自书词》,这个字处理得很有技巧,将行书中很难写的下半包围,简化成两点和一横,这是处理技巧,就是我们学书法要掌握的重点。
再看《明 · 陈道复 · 致研山老弟》中的写法,***用了相同的处理技巧,这样写起来就容易多了,如下图:
先弄明白造字来源:繁体的“画”是会意兼指事,金文中上面是“聿”( yù),象以手执笔的样子,是“笔”的本字;下面象画出的田界。整个字形,象人持笔画田界之形。因此本义:划分,划分界线。所以《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画,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画之。简化字已经看不出这层含义了。
1、明 · 董其昌 · 自题临古
对于米老怪米芾,我们确实不得不佩服,光一个“画”字就写出了多种变化,且一个与一个妖娆,不信你看:
作为“宋四家”的“带头大哥”,苏轼苏东坡的“画”字同样写的变化丰富:
与赵孟頫同时代的鲜于枢,一个“画”字写出了他何以能与赵孟頫并成一时瑜亮:
明末清初的王铎是狂放的,一度连怀素、张旭也不放在眼中,但他的“画”字,相比鲜于枢,似乎少了秋风烈马的韵味,反而多了“画字”“描字”的感觉:
徐渭的一生是个悲剧,但他又是一位天才,他的“画”字之奔放,无论如何不会与自砸睾丸的疯子联系在一起:
最后,以书圣王羲之的草书来收尾吧:
对于“里”字的行书写法,有什么好的建议?
“里”字,在书法中通常有两种写法,也就是对应的两种繁体。一个是“衣”字的中间加一个“里”字“裏”,与“外”相对;另一个是“里”,居民居住的地方,“故里”、“邻里”,也用于“公里”。因此在书法中写“里”的时候千万不可弄错了!
1、宋 · 米芾 · 值雨帖、
2、宋 · 苏轼 · 黄州寒食诗帖
3、明 · 唐寅 · 书七律
4、明 · 徐渭 · 唐诗宋词
5、明 · 文徵明 · 京邸归还诗
从字的意态分析:下面的土像一个底座,是该字横划主笔,所以,下面这一划要相对长,要平,不能斜,否则就立不住,中间竖划主笔同理,不可倾斜。
其实最难处理的是上面的方框,日口,要点是,一不可写太大,否则下面的底座撑不住,头重脚轻,二是不可写成等边正方形,那一定很难看,这里有个视觉美学原理,要上宽下窄,这样一来,左边一竖的起笔不好处理,柳体的左起笔值得借鉴。
在书法创作中,有些字的写法一定要注意,比如“发”字丶“里”字,这些字的繁体字有不同的写法,适用于不同的语境。
“里”字,作量词用时,比如“千里”“九万里”等,就写作“里”。
而作“里外”解时,有两种写法“裏”“裡”。
曾经在中国书协举办的某次书法大赛上,有件作品本来已进入获奖环节,但作品中就因为“里”字错误,后来被取消入展。
类似的错误,在下面这张图中最明显,你看出来了吗?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谢谢邀请!
关于 “里”字的行书写法,我的观点是:先师古,后融入自己的个性,最终形成自己的书写风格。
里字,要看用在何处。里外的"里”和万里长城的“里”的写法是不同的,望题主在书法创作时,一定要分清楚,以免让方家笑掉大牙!
上图为行书 “里”字不同风格的写法。可以肯定的说,写的都很好看,而且耐看!供题主参考吧。
上图中的九个“里”字,亦是行书,均出自书法大家之手笔!这九个“里”字,写的都很有个性。
上图中的行书“里”字,法度谨严,线条流畅,神彩飞动,韵味十足!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学行书从米芾的行书入手,路子对不对?
题主,您好,我是子凡的书法日常,现在我来回答一下您这个问题。首先学行书从米芾开始,是一条不错的路子,也是可行。但要注意一些问题。
1.米芾作为宋四家之一,其书法水平是不言而喻的。米芾书法是集晋唐书法之大成,是承前启后的重要书法家。后面的吴琚,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董其昌,王铎无一不是学习米芾书法而成一代大家的。
米芾复官帖
2.学习米芾行书一定要注意选帖,首选米芾中年时期的《苕溪诗帖》,《蜀素帖》。因为中年时期的米芾用笔比较规矩,且很有规律,不像晚期作品变化莫测,一帖一貌不容易把握。先把笔法原理弄懂了,学起来就比较容易。
米芾苕溪诗帖
米芾蜀素帖
我个人学习米芾行书是从《苕溪诗帖》入手的,因为它是纸本,用笔痕迹清楚,我们用一般的毛边纸临习,就能表现出来他的笔法特点,就容易写得像。有了《苕溪诗帖》的用笔以及结构基础后再学《蜀素帖》以及米芾后期的各种手札就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帮助到您。
为什么初学行书就不能从米芾开始呢?难不成米芾的行书差劲的上不了桌面或者说米芾的行书境界比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还要高深,初学者学不得,对吗?
恰恰相反,米芾的行书独具一格,上得了桌面,却又没有哪件行书可以超越《兰亭序》,所以初学行书,完全可以从米芾开始。
米芾与苏轼、黄庭坚、蔡襄被称之为“宋四家”,米芾从小就天资聪慧,六岁能背诗百首,八岁学书法,十岁摹写碑刻,其“篆、隶、草、行、楷”五体皆精,其书颇重法度,恪守晋法,在博***众长的基础上深得“二王”笔意,米芾行书取法王羲之,后人行书都在学王羲之,为何又不能学米芾呢?况且明代书法家董其昌行书也在学习米芾,
我们接着说说米芾行书风格吧,其行书代表作《蜀素帖》通篇71行,658字,用笔俊迈、八面出锋、正侧藏露、曲尽变化、体态万千,体现了米芾“刷字”的特点,结体以欹侧为主,俯仰斜正,表现出动态的美感,值得注意了,米芾的书法在于奇姿和妙趣,这让初学者可以免去学习书法时的枯燥乏味心情,
自古以来,学习书法中的任何[_a***_],都是从古代书法大家的书法开始,这从来都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是历来学书者的必由之路,而且学习书法都是取法乎上,从最好的、最经典的、最规范的学起,米芾堪称大家,综上所述,初学行书完全可以从米芾的行书开始,试问一下,如果连米芾的行书都不能用来初学,那是否要学习当代书家的行书呢?如果要一意孤行,那神仙都救不了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的字体设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的字体设计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