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碣的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碣的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书法***里,嘱书和雅正的区别是什么呢?
题主好,这个问题涉及款识和谦敬问题。
款本是古代鍾鼎上所刻的文字图案,阴文称款,阳文称识(zhi),一说图案为款,篆刻文字为识,后世在书画后面标记姓名也称为款识。
画上款识,唐人只小字藏树根石罅 ,书法不好的常在画的背面角上标记姓名。到了宋代才在画上名姓之外曾加了年月,但也是小楷,不过两行,惟苏轼用行楷落款,跋语也竟三五行之多的书画。元人从款识姓名年月发展到诗文题跋,有百余字之多的情形。到了明清,題跋之风盛行,至今不衰。
题主所说的“雅正”、“嘱书”属于題跋落款用词,“雅正”是谦敬词,一方面表示自己水平的,一方面说对方儒雅有识见,请对方指正自己作品的不足之处。雅正有时可用“***”或“某某正之”,单款、双款都可用,双款自然对方写在上款中,也就是“雅正”、“***”在上款中出现。
(养愚先生***)
“嘱书”,依古例一般是写作“属书”,属同嘱。这个词有敬词的味道,交代此作品是谁托付自己写的,一般在上款出现,就是写在正文的右边,字比正文小,和后面的下款字一致并呼应,起手高于下款起手,表示对嘱托自己写字者的尊敬。“属书”一般用于长辈、领导、同事、朋友、同学之间,有这两个字,表示书家特意为对方所写,显得很庄重正式,但书画的专有性会直接影响此书画的转手出售,现代人比较功利,所以书画一般不用这个词了。
(昆山先生属篆,集猎碣字为)
书法题款里,嘱书和雅正的区别是什么呢?嘱(属)书与雅正都是书画作品大章法中的落款敬辞,只不过嘱(属)书一般是对商业创作或平辈及晚辈嘱咐所书,而雅正则更多是面对杰出者或长辈而写。嘱书,嘱咐而书;雅正,请对方指教。
书画作品落款是唐代后才开始流行的,一般视创作者的年龄、地位等以及所受对象的不同而***用不一样的敬辞。
对于委定的商业创作或对平辈和晚辈所嘱咐的作品,在题款中可***用嘱书,亦可***用诸如:惠存、留存、存念、留念等敬辞。
题款一般不能***用俗称,可在对方名字后加个“兄”或“弟”或“友”字即可。
书法题款里,嘱书和雅正的区别是什么?
嘱书和雅正都是书法题款上款里的谦词常用语,关于书法题写上款里的条条道道很多,咱慢慢聊。先说嘱书和雅正。
嘱书不论对长辈,平辈,晚辈都可以使用,是按照索书者的意愿,作为书写的内容的作品,长辈,平辈可题写在作品的右上,如:XX先生(翁,老,仁兄等)嘱书,应晚辈之邀的可写在作品的左边,如XⅩ贤姪,(小友,学生,贤弟等)嘱书。(非别人嘱托而书写的作品,则不能运用。)
雅正多用于对长辈,平辈之间,所书内容可以是应与书者之嘱,也可以是自己自由书写的内容,多题写作品的的右上,或作品左边靠上的位置,以示尊敬的意思。如ⅩX方家(仁兄,老丈等)雅正。
书法上款的款识的谦词用语很多,如,正之,正腕,教之,雅正,雅属,嘱书,命书,书奉,正书,奉书,顿首,恭录,谨录,敬书,敬录,等,
一般写给长辈的作品要有恭敬端谨的态度多用,正之,正腕教之,命书,书奉,奉书等含有敬重之意的谦词。
写给平辈,晚辈的作品可以用比较平和,平易近人的谦词,如雅正,雅属,嘱书等谦词。
1、两个词意思不同,嘱书,顾名思义就是嘱咐我写,有嘱托、叮嘱的意思。
一般给朋友、亲戚、或者老师、兄长等平辈或者长辈、上司写字时会这样落款,表示对于书写对象的一种尊敬。
2、雅正大意是批评指正,都是表示谦虚,一般给别人写字都可以用雅正,这是作者用来表示谦虚的,希望别人多多批评指正,因为孔子曾经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要谦虚。
但是,如果你给长辈或者老师前辈写字,就最好不要用雅正了,自己的态度上还要更加谦虚一点,这种情况一般用“斧正”或者“教正”,表示要老师给批评指导。
当然,也有写“某某雅嘱”、“某某大雅”、“某某教我”、“某某持赠”的,总之呢都是要表示谦虚,表示对于别人的尊敬。
虽然这种形式很多人觉得太***,太老套,但是这几个字最好不要省,这种形式感也不可缺少,没有谦虚和感恩的态度,不仅很难学习到真本事,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你觉得呢?
码字辛苦,
同意的朋友麻烦点个赞,关注一下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碣的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碣的行书字体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