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字体结构示范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草书字体结构示范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书法“传承”二字用行草书怎么写好看,有什么技巧?
【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书法“传承”二字如何写,如何布局才好看,我来分享一下我的方法。先用签字笔演示行书、草书两种写法:
2、草书写法及要领
“传”字较正,较为收敛;“承”字较为放纵,形成对比;特别是最后一笔收尾,颇有“曲终收拨当心画”似的感觉,戛然而止,余音绕梁。
(一)、王羲之行书:1、《晋 · 王羲之 · 金刚经》;2、《晋 · 王羲之 · 集王字圣教序》
谢邀请,憋人觉得传承二字应体现出从上往下的气势,贯通一气,一脉相承,不能气断,一来体现出书法史的传承,二来体现技法、内涵的传承,意义的传承,正统碑学,帖学当推之。江湖不考虑!
首先从用笔,做到“中锋取质,侧锋取妍”的根本,一副作品先不看技巧,先看线条的质感,做到“入木三分”,有一种锥画沙,屋漏痕的味道,笔在画中,才能写出线条的质感,其次再看用笔的技巧,比如,露锋,还是藏锋,虚实结合……
再看结构,要注意疏密、向背、收放、留白布局、高低错落……
再次看章法,比如“传”字写得轻巧灵动一些,“承”写稍微厚重感,行成对比,或者一个字中,如“传”,左边“人”写得厚重一些,右边“专”写得轻巧灵动一些。
顾名思义,行草的风格介于行书和草书之间,兼具行书和草书的一些特质。一方面,具有较为独立完整的单字结构,能展现出每个字的各种优美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草书线条的连贯和变化,可以展现出波澜起伏,摇曳多姿的美。
传承二字有多种写法,个人比较喜欢二王和米芾,现成的写法在网上可以找到不少。我结合自己的一些书写习惯,尝试了一下,有诸多不足,希望有些参考价值。
书法主要是讲究章法、笔法和结构,三者都很重要,但就简单写几个毛笔字而言,结构比较重要一点,书写技巧就是注意整体和谐,笔画间架平衡,重心尽量垂直,写出来就能凑和,下面是我涂鸦“传承”俩字。
草书创作有哪些技法?
因为自己于草书的偏爱,略谈以下几点感悟:一是草书创作要严格按照草书的笔法和技法去书写,这里要搞清一个问题就是要分清潦草和草法的区别,草书不是落笔潦草就是草书,草书是有符号的有的字不止一种写法,但不论用哪种写法都必须遵循约定俗成的技法,也就是你写出的字即使从地上草到天上也要让行家或内行认得,故意让人认不得的不是草书,充其量只是潦草而已。二是草书要合理地使用飞白笔法和留白技法,飞白是一种枯笔技法,它与浓墨形成鲜明的对比,相映成趣才能整篇流美;留白是与密致成对比的,正所为密不透风,疏可走马。三是要懂得闪展腾挪,切忌排列有序,状如算子。这又是创作草书作品的最重要手法,这就是写字不能行行笔直,要懂得揖让,要知道前恭,揖让就是后退,前恭就是扑前,看似左右摇摆,其实都不离中轴,以条幅创作为例从第一个字可以取一条中线,其偏左偏右的字数可能是相等的,这样创作出来的草书作品才有重心,才富观赏性。一般规律这就这几点,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草书作为书法“最艺术”的一部分,当然有它独特技法的部分。一、草书的执笔和运笔。二、草书的使转与点画。三、阴阳互籍――草书技法中最明显之处。四、草书的布白――字法与章法。
我们去参观一个书展。步入大厅后,远远望去,可能会有一幅作品首先吸引你去欣赏。请注意,这时你很可能连作品上写的是什么字都没有看清楚。是什么东西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力量,把你吸引了过去呢?这主要是跃然纸上的线条产生的神奇效果。书法能够传神,可以感人,一幅好的作品,可以使你终身欣赏感悟、回味无穷。如果线条本身失去了立体感,就会变得僵死,丧失了活力。僵死的,没有活力的线条,再怎么组合,也不会有生气。只有活泼、润泽、跳动的点线,才能产生艺术的魅力。由此可见,用笔的总原则是多么的重要。
附图一是吴玉如老前辈的草书作品。
限于篇幅,侧重说说草书的运笔:
草书运笔主要是一个“活”字。想做到“活”,就得学会笔的笔锋和笔腰的配合、换锋、露锋、藏锋等几方面。
笔锋与笔腰的配合――在楷书书写的过程中,运笔主要依靠笔锋(即一、二分笔),而很少用到笔腰(三分笔以上)。草书则不然,因为写草书挥洒的幅度大,行笔的速度相对的要快,只用笔锋书写的话,则容易产生纤弱无力或者笔道太细的毛病。通常写草书是用毛笔的笔锋书写清秀劲挺的笔道,也来做起笔、收笔、拖丝的部分。而笔腰则用来写厚重丰满的笔道。草书的墨迹淋漓尽致、苍劲苦涩往往也是借助笔腰部分的结合来体现出来。这种锋腰使用方法也就是草书“提顿”的要领――“提”就是笔锋的活用,“顿”也就是笔腰的活用。明白了这个道理,也明白了草书用笔的一半。
附图二为唐·张旭草书
换锋。在整个草书书法创作中,“换锋”是十分重要的手段。换锋,就是调转笔锋,八面出锋就是把笔头的前后左右都用上。在书写的过程中有时笔头歪了、笔锋朝向变了,这就要“换锋”,起码把笔头调顺。
书法艺术有许多奥妙,难以用语音文字准确的表达出来,《书谱》中提到“心之所达,不易尽于名言,言之所通,尚难形于纸笔”,对初学者就更难一下子讲得明白了,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学好、领悟到草书的技法。
草书是艺术性最强的书体,也是创作难度最高的书体。草书创作,要明白几点:
1、要明白提按之间的用笔之法。草书中所有的笔法都可通过提按派生出,如轻重、快慢、迟速、起伏等。
提按之间,即提得笔起,按得笔下,但按不为死,提不显虚。所谓提按,操作之为技术,推敲之为玄理。
2、草书贵在势,所以行笔要荡得开,特别是巨幅大字,更须如此。
现代学书者对技法很重视,特别是很多书家写到一定程度,觉得再难进步,可将古帖写得很像,但就是感觉缺少一些东西,这问题主要出在心胸上。
这层次的修炼是草书用笔的根本。
3、草书的创作尤其要注重章法,其基本原则是协调自然。
草书的章法分:行距、字距皆疏朗型,行距宽、字距紧型,打破行距、字距型。
虽然书写形制不同,但都是从一字、一行写起,所以我们要从两笔丶两字、两行,逐渐增加,以此类推。
4、草书创作要善于利用小样,不断修改、推敲,直至满意方提笔创作。
草书有那些技法?
首先,必须先弄明白,什么叫书法?
所谓书法?就是法度森严地用笔规则!
所谓书法作品?就是法度森严地用笔规则的呈现。
用笔的根本宗旨,就是中锋运笔!
没有中锋运笔,你就是在写字!与书法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
其次,要弄清楚真(楷书)、草之间的区别。
《书谱》云:“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
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
用一句大白话,来解释上述古文:如果你用楷书的方法,来一笔一画的写草书的话,那可以肯定地告诉你,你写的肯定不是草书!这就是为什么楷书有了一定基础后,并不能顺利地进入草书的研习与创作的根本原因。唐代的楷书大家: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虞世南等,都没有草书字帖留下。即是明证!
一为用笔,勒两头转折点,甩毫写出,以求爽利之线。
二为结体,字斜生势,斜多斜少体现势强势弱,有势就有情,有情就能达意。
三为章法,一字定通篇之规,字之大小位置合理合法如同排兵布阵,字字呼应,行行顾盼,前后照应,主次清晰,形神兼备。
四为内容,文章真切感人,有感而发,天时地利人和。
五为人品,
六为修为,
草书中的事马高亭四个字怎样区别?
草书虽然潇洒奔放,但实际上是有严格法度的,我经常强调草书必须有辨识度,不能乱写一气。这四个字中事和马没有首点,高和亭有首点,这样就分成两组了,然后事的最后一笔是竖勾而马的最后一笔是横,所以草书中事的下面要出头而马的最后一笔则不出头,另外事的中间部分简化为两个弯,马则简化为三个弯。如下图:
同样高的最后部分是口,草书中绕个小圈即可,而亭的最后一笔是竖勾所以要出头,如下图:
由此可见,草书有严格的法度不能乱写,否则就没有辨识度了,写草书前必须知道字的原型和根据,否则就抓不住草书的结构重心。我至今仍不敢多碰草书,浅尝而已。
草书由于高度简化,所以很多草书字形非常接近;但草书也有草书规则,不同的字还是有办法区别。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草诀百韵歌》、《草书字典》一类工具书。
1、事字草书
“事”字草书最简单,这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草写符号,收笔要向下穿透。
2、马字草书
“马”字草书比“事”字上面多一横。最后收笔可以略微穿透,也可以***透。
3、高字草书
“高”字草书特征是横上必须有一点,收笔也有两点或两点连写代表“口”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字体结构示范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字体结构示范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