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景观亭草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景观亭草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秋水亭名字来历?
北京颐和园秋水亭,位于颐和园内佛香阁排云门西150米处,是长廊第三座亭子,观湖景,特别是玉泉山和西山景色非常好。
从秋水亭往南望,昆明湖的境域更加开阔,水天相映,一片汪洋,湖中长桥、仙岛、楼台以及远处西堤的风景都进入眼帘。
秋水亭是一座重檐八角亭,而且整个长廊共有四座古亭,由东到西分别是留佳亭、寄澜亭、秋水亭、清遥亭,分别代表着一年春夏秋冬的四个季节。
秋水亭的亭名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中脍炙人口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秋水亭观落霞,是赏水天一色的高阔与豁达。
秋水亭共有上下两层,整体的色彩和建筑风格,还是与清代宫殿的建筑风格有些相似,八根红漆立柱支撑起了整个亭子。
细细看去,亭上的每一根方椽和圆椽排列地十分密集,也十分有序,亭上两层所铺的长瓦也都十分的精致。
在亭子的第一层,还挂有一个行草体的牌匾,上书“秋水亭”三个金色的大字,与整个亭子的装饰风格相得益彰。一条长廊,四个形制基本相同的古亭,各自代表春、夏、秋、冬,的确是颐和园里一个必去的地方。
江津鼎山公园亭子对联?
今日,鼎山公园内游人如织,众多市民在津聚园四合院内排起长龙,巧对对联,热热闹闹庆开园。
“万紫千红百花争艳”、“香招云外客”、“有情岁月平心度”……当天,四合院内230副对联的上联,或厚重大气,或隽永清新,或妙趣横生,在冬日暖阳中公开向人们征集自己的“另一半”。在展台边,游客们打起拥堂,或书写已成对的下联,或自创对仗工整的下联,大家一起有说有笑,兴味盎然。
“好多上联都来自鼎山公园内长廊上的对联。”细心的市民程英发现了今天对楹联的“小窍门”,早就听说鼎山公园文化氛围浓厚,很有特色,今天逛逛鼎山公园可以赏对联,参加巧对对联活动,还有礼品拿,很有意思。
据了解,江津作为“中国楹联之乡”,鼎山公园在打造之初,就重视楹联文化建设。在公园内亭台楼阁、长廊等各个景区节点上镌刻的100余幅楹联,既有本土原创作品,也有从国内优秀楹联作品中精选而来;既有咏景颂德的,也有谐趣言理;配以魏碑、行楷、隶书、行草等书法,与周围景色相得益彰,文化韵味十足。
“览鼎邀红挹翠,水间霞景缘情换;凌山俯胜思玄,云外江声入画流。”据鼎山公园工作人员介绍,在公园古色古香的入口大门上,楹联嵌入了“鼎山”二字,十分巧妙。楹联之于鼎山公园,无疑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市民在游玩观景之时,也能深切感受到楹联文化的魅力。
乾隆御碑亭全诗?
最东边的石碑上刻有乾隆辛未(1751)春仲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时所写《平山堂》御制诗:
梅花才放为春寒,果见淮东第一观。
馥郁清风来月牖,枝枝画意入云栏。
蜀冈可是希吴苑,永叔何曾逊谢安。
更喜翠峰余积雪,平章春色助清欢。
最西边的石碑上刻有乾隆丁丑(1757)仲春乾隆皇帝第二次南巡时所写《平山堂》御制诗:
西寺西头松竹深,欧阳旧迹试游寻。
江南山色秀无尽,二月韶光美不禁。
四字檐端垂圣藻,千秋座右揭官箴。
春巡处处前徽仰,到此尤廑吁俊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景观亭草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景观亭草书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