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字体部首练习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行书字体部首练习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练习行书为什么要掌握偏旁的写法?
书法讲究的是起笔、运笔、收笔和和字的结构,行书不光光是要写好偏旁部首,整体的每一笔都得协调,因为有些字的主笔不一定是偏旁部首,所以要认真写好每一笔,建议从楷书练起,因为楷书是行书和草书的基础。
中国的书法,是几千年文化底蕴的表现,书法中讲究的是起笔、运笔、收笔和字的整体结构,就行书而言,顾名思义,重在一个行,不仅是要写好偏旁部首,整体的每一笔都得协调,类似于盖房子必须框架结构扎实,也就是说,要写好行书,必须从楷书着手练习,要认真写好每一笔的基本上,才能着手于行书的书写。
众所周知,汉字中笔画少丶结构简单丶不可再分的叫独体字,独体字只占汉字的极小部分,点比更多的是由偏旁部首所组成的合体字,左右结构丶左中右结构,上下结构丶上中下结构,包围结构中又有半包围全包围结构,半包围又可分为上左丶左下丶上右的两包围和上左下丶左上右、右上右及左下右的三包围结构,其实还有许多更复杂的,像森丶器,攀等。我曾经建立过汉字结构模型,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其功能之一就是五种模块和边框四來组合认识这几十种结构,很是方便。其次,既然知道了很多汉字是由偏旁部首组成的,那么必须把这些部首偏旁学好了写好了,才能进一步组织好丶写好汉字了,其理是明白自然的!但偏旁部首的量是极其庞大的,常常要费时费力地一个一个去认识去练习的,使书法的难度很大很难快速掌握。经過我长时间的研究,发现其是可以系统化规律化处理的,掌握了这些,可以快速学好书法,主要是弄明白三向话:苐一句,左旁左放右收、右旁右放左收、字头上放下收丶字底下放上收。由此还推导出汉字结构的根本规律是"内收外放”,从理论上解决了汉字结构的本质,解释了古往今來的经验之谈。苐二句是,(由独体字变为偏旁)左旁右旁,变窄变长;字头字底,变宽变短。苐三句,左旁右齐丶右旁左齐丶字头下齐、字底上齐。为的是不碍事又不散。用这些教学克服了以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少慢差费的老办法。^详细见我近期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新作《楷书新法》,这是书中的一部分。
任何字体都要先掌握偏旁的写法,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得上字迹整体的变化和简易化,不然只能让别人认不了此字,或让人别扭。
字由偏旁组合而成,写好偏旁是基本功,基本功扎实才能把偏旁组织和结构好,成为一个合理的行书体。
行书偏旁与楷书不同,人们要认真临摹古今名人行书体才能规范自己的书写习惯和字的正确形体。
行书入门练些什么字?
行书入门可先练练楷书和行草书过渡的书体一一行楷。比楷书灵动,没有行草使转连笔多。动势也没行草强,基本是楷书构架。如智永行楷《圣教序》。
(智永行楷圣教序)
此帖温雅清劲,流美自然。有行书笔意,字独立而规矩,用笔变化较多。
如二横并列的一横轻、另一横重。撇画轻捺画厚重。主笔长横有的中段细瘦,末端稍顿笔。起笔笔锋入纸切笔动作细微,轻灵婉转。有的长横露锋直下笔,由轻至重,笔画由细渐粗顿笔作收,凌厉劲健。何绍基说他的用笔特点是笔笔空中落,空中住。
(智永行楷圣教序)
结构上较端庄而流丽,平稳匀称,舒展大方。雅俗共赏。苏轼赞曰:"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返造疏谈。″
把此帖临好后,就可以临王羲之的《圣教序》,相对来说,经过临智永行楷《圣教序》后,再临王羲之的《圣教序》要容易入手些。
(上图行楷书法作品为智永所书,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我练得行书不多,回答得也不见得精准。
首先巜兰亭叙》我觉得不适合初学者练习,我有楷书基础还那么困难,况无基础的书法小白呢?
如果有静态书法的基础,如会点篆隶成楷书基础的建议练唐伯虎巜落花诗》,他更接近楷书,只有微弱的连带。
赵的楷书一:比较难,二:赵体没有骨气,身为宋朝皇室后人却为元朝卖命。说实在的这和汉奸无两样!俗话说字比其人,所以身为一个中国人,如果有点骨气都不必学赵!
理由有
一 这几种书体是初学书法必须练习的书体,因为在写这几种书体时笔速要慢,是练习的控笔能力。在教学中,遇到很多没有练扎实基本功的学员,上手就直接写行书,如果没有控笔能力写行书,写出来的线条发飘,而且很多笔画写不出来应有的效果。
二 上述三种书体对字形要求严谨,稍有差样整个字就会写败。如果字形不过关,上手行书会遇到很多问题。
回到正题行书入门可以先练习《灵飞经》,它的字形是楷书字形,用笔有行书的笔意,和王羲之赵孟頫的用笔方法相似,建议楷书转行书练习此帖。如果直接学习王羲之的字帖建议先学习兰亭序或者赵孟頫的行书字帖,万万不可先学习《圣教序》,我非常赞同米芾老师的观点,有墨迹就不学碑。碑刻师水平再高也和原迹不一样,而且碑文大多看不清楚,给临摹者带来了很多困扰,只能盲人摸象的来想象。请看看图片对比。有清楚的墨迹不学,偏要学看不清楚的石刻碑文是什么道理呢?如果你要抬杠说冯承素的《兰亭序》版本也不是真迹,我请你不要低估了古人的双勾临摹能力。你也可以看看我主页小视频临兰亭序单子的效果。我不是炫耀,主要是证明在纸上写字比在石头上刻字容易的太多了。
当你掌握了王羲之的用笔方法,再去临《圣教序》会容易的很多。也可能你会说《兰亭序》难写,那你刚学圣教序就会容易吗?不要给自己心理暗示,要对自己有信心。圣教序可以学字形,毕竟字数多。但不是刚开始就学。用笔没学会,练习再久会养成错误的用笔习惯!
选择行书字帖主要和练习的目的和个人的喜好有关,如果只是单纯的想要写一手好字,那么选择常见的行书字帖照着练即可,如果想要追求更深的造诣,练习的时间也很多的话,一般可以从古帖如赵孟俯的洛神赋,智勇的真草千字文,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等等入手,最好不要从王羲之的兰亭序开始,因为他是临摹本非真迹,使转不走寻常路,比较难[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字体部首练习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字体部首练习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