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书法字体欧体行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书法字体欧体行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欧阳询的行书《张翰帖》,你认为好在哪里?
欧阳询行书《张翰帖》给人初始印象似乎很笨拙,然而恰恰是其笨拙反映出其取法之古拙。反映出欧阳询对南北朝碑刻学习融会之深刻,驾驭之自如。《张翰帖》好在化碑刻而入行书,有鲜明印象者如《樊奴子造像碑》《廿人造像记》《张猛龍碑》《…:龙颜神》等等,在唐人行书中富有碑意者惟欧书《张翰帖》具备,至于《仲尼帖》《夢奠帖》与《张》帖相比較,确实可见《仲》《夢》二帖系仿《张》帖之形而不得其神者,不可并论。
欧阳询的行书《张翰帖》,好在哪里?
用欧阳询自己的话来回答,最好不过。他说:“肥则为纯,瘦则露骨,勿使伤于软弱,不须怒张为奇,四面停匀,八边具备,短长合度,粗细折中,心眼准程,疏密欹正。筋骨精神,随其大小。不可头轻尾重,斜正如人,上称下载,东映西带,气宇融和,精神洒落。”
《张翰帖》,又名《季膺帖》《思鲈帖》。是欧阳询传世墨迹真迹。原为《史事帖》中的一篇。《史事帖》原有十帖。现存墨迹本仅余三筛。另外二篇分别为《仲尼梦奠帖》《卜商读书帖》。是学习研究欧阳询书法用笔的宝贵资料。
要说一件书法作品好在什么地方,首先你得喜欢它,了解它。就像喝酒一样。一个不会喝酒的人,你给他说茅台酒如何好,如何香,如何醇厚,如何美妙无方。当他听信了你的话尝试了一口,他会认为你说的都是骗人的。对一个不欣赏欧阳询行书作品的人,你把《张翰帖》说的再好,他也不会欣赏。
现在很多学欧体字的人,并不是去全面的学习欧阳询。而是以田英章的字当作了欧体去学习,田英章的行书并不是学习欧阳询的,他对欧阳询行书并不重视。以田英章的用笔,根本不可能把欧阳询行书劲利的风格写出来。而学田的人,又缺少对欧体行书的了解。看惯了工整的田楷,反倒觉得欧阳询行书不好。事实上,欧阳询行书,在张怀瓘《书断》中,在初唐时期是列在第一位的,比他的楷书更具魅力。
欧阳询书法初学王羲之,行书出于王献之。刚劲有势。与虞世南合称“欧虞”。著名的定武《兰亭序》,就是欧阳询所临。因为定武本》兰亭序》是石刻,大量的拓片比墨迹神龙本《兰亭序》的流传广泛的多。就是赵孟頫这样的大书法家,也只能学习欧阳询所临的定武《兰亭序》。
要知道《张翰帖》好在哪里,只有懂得欧阳询劲利险峻用笔的人,才能聊到他的妙处。
谢谢邀请!
最近有今日头条书友问我:“欧阳询的行书《张翰帖》,你认为好在哪里?”,我认为这本《张翰帖》是欧阳询难得一见的行书精品,其作品内容为:“張翰字季鷹,吳郡人,有清才,善屬文而縱任不拘,時人號之爲江東步兵。後謂同郡顧榮曰:天下紛紜,禍難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難。吾本山林間人,無望于時。子善以明防前,以智慮後。榮執其愴然,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鱸魚,遂命駕而歸。”
从《张翰帖》通篇来看,我个人觉得应该是一件行楷作品更合适。前面两行基本上就是典型的欧体楷书,从第三行开始到最后也是行楷书兼具的。
从《张翰帖》的结体看,一改王羲之一路方形而为瘦长劲筋含蓄的书风,清新而俊朗。从笔法上看还是王羲之一路的,所不同的是欧阳询的笔法是收中有放,放中有收,放的很有控制,这对欧阳询书风的形成至关重要。
从《张翰帖》的整体气象上看,不仅吸取了帖学的影响,同时其方俊的特点明显了受到碑的影响。可见欧阳询不愧为唐代大书家,能博***众长为已所用。
从《张翰帖》的书法风格上看,在整个书法历史长河里个性特别鲜明,既有别于欧阳询王羲之一路的行书书风,又有别于欧阳询同时代的书风。实际上欧阳询在王羲之一路的书法上下过很深的功夫,著名的定武兰亭就是由欧阳询摹写的。最难能可贵的是欧阳询能突破二王书风的藩篱,自出机杼,形成自己的行书书风,并影响后世。
《张翰帖》对唐以后的宋元的黄庭坚、杨维帧等,乃至于当代的书家都有深远的影响。
从当代著名作家茅盾(原名:沈雁冰)先生的书法作品(请参见我发的附图图片)看,茅盾书法风格的形成受到欧阳询《张翰帖》的影响颇深,可见茅盾先生在此帖上是下了很大功夫的。
以上仅是个人的一些浅薄见解,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在评论栏留言批评!
说起欧阳询的楷书,我们都知道,那是鼎鼎有名的。与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合称“楷书四大家”,因为楷书名气太大以至于欧阳询的行书了解的人不太多。而《张翰帖》就是欧阳询行书的代表作之一。
《张翰帖》全称《张翰思鲈帖》,也称《季鹰帖》,是欧阳询为张翰写的小传,书体是行楷。欧阳询的行书一般都字体偏修长,笔力与他的楷书一样刚劲挺拔,结体平正中见险绝,是欧体行书的精品,被后世誉为天下十大行书的第七。放大之后看,更显精彩。
欧阳询的此幅行书,字的重心都在左边,然后把某些笔画向右略显夸张的伸出,取势左低右高。在此帖上也留下了众多名家的题跋,对于我们欣赏此帖非常有帮助。
其中有瘦金书题跋一则,是宋徽宗赵佶在赏鉴之余写下的心得。他评此帖“笔法险劲,猛锐长驱”,并指出欧阳询“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面折庭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
欧阳询的行书还是二王一脉的延续,不过相对二王的行书,欧阳询的行书自己的特征十分鲜明,后世完全学习取法的并不多,大多数是学习欧阳询的险绝一面。
说实话,我自己并不是很喜欢欧阳询的行书的,但也有人十分喜欢这种风格,例如元末的杨维桢的书法就有着欧体行书的痕迹。
此帖,字体修长,笔力劲拔,风格依然是欧体,世人追崇。
赵徽宗云“笔法险劲,猛锐长驱”,于题跋中,且述之“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面折庭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
此帖转入乾隆内府,刻入《三希堂法帖》,左边弘历所题“妙于取势,绰有余妍”。后来不知何故除去八字题评。
此帖,自始至终,丝毫不苟,每一字起落笔,转折自如,气势贯通,疏密适度。法于严谨,
朱熹曾说“欧阳公,书书其为人,外若***,中实刚劲。”评价很高。
大凡欣赏欧阳询书,其笔势,险劲,字体,新丽,自成一格。从这幅作品,略见其致。
可从这句理解,对入其帖,大有帮助。可触类旁通:“欧阳变晋法,不知结体用笔,多从古隶中出。”由此未有隶楷之浑朴,晋韵之侵淫,法谨肃劲,不可夺其笔意。是也
欧阳询行书字帖哪个好?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欧阳询字信本,曾做太子率更令,所以,后人又称欧阳率更。是我国唐代书法家,“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被称为“唐朝楷书第一人”。他的楷书结构森严、险峻,沉稳、劲爽,布局舒朗、清新,被称为“欧体”。
其实,欧阳询行书也是出类拔萃,名贯古今的。能代表欧阳询行书最高水平的书法作品是《季鹰帖》。又名《张翰思鲈帖》,行楷书,是欧阳询为张翰写的人物传记。主要是写了张翰字季鹰,虽为官,但是心里不快乐,总是思念故乡,思念故乡的菰菜鲈鱼,后遂弃官归隐,终于回到故乡。
《季鹰帖》取法二王,字体修长,结字险奇,遒劲挺拔,险中求稳。此帖是欧阳询行书中的精品,是中国十大行书名帖之一。
宋徽宗赵佶观《季鹰帖》之后颇有心得,遂在此帖的后背用瘦金书为此帖题一跋。他评价此帖是“笔法险劲,猛锐长驱”,并且说欧阳询“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面折庭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清乾隆帝评价此帖是“妙于取势,绰有余妍”。两位书家皇帝的专业的评价,对我们欣赏和学习此帖有很大参考价值。
您好,我是菩提娑哈,希望和您相互关注,相互交流。欢迎您的转发,欢迎方家指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书法字体欧体行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书法字体欧体行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