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楷书字体横向走势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楷书字体横向走势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练字先练正楷好还是直接练行楷好?该用什么笔呢?
一,学习书法,不相信速成,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踏实,从楷书到行楷,从基本用笔到结构,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提高书写能力。
二,行楷对笔意(即书写的连贯性)的要求更高,不适合初学。从楷书开始学起,加强对笔意的理解,有一定基础之后,在学习行楷才能事半功倍。
三,行楷的书写速度相应提高,所以结构更易出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从楷书开始学起,提高对结构的把握能力,打牢结构基础再学习行楷是更合适的。
四,笔顺的问题。行楷特点是出现了连笔,有连笔的话就务必要做到笔顺正确,练习楷书,规范一下笔顺也是很有必要的。
推荐字帖:楷书,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等。行楷,王羲之《兰亭序》、赵孟頫《赤壁赋》、《洛神赋》等。当代硬笔行书字帖以沈鸿根最佳。
练习先练正楷好还是直接练习行楷好?
我想你应该指的是硬笔书法,对吧?如果是硬笔书法的练习,直接练习你喜欢的任何书体都可以的。硬笔书法它无如毛笔书法一样要适应毛笔的柔软。毛笔书法因为控笔的手不能借助毛笔做支撑点,悬空的毛笔对初学者来讲很难控制,所以要从书写缓慢的书体(楷、录、篆)开始练习。实际上就是练习控笔能力。并不是练好楷书,才能写好行书、草书。
硬笔书法由于笔尖的硬度足以支撑握笔的手进行书写,在控制上不必如毛笔书法一样的需要很长时间的练习控笔。你的学习目标只是以实用性为主,并不是要把练习书法当成一种事业去做,需要全面发展。从实用性出发,行楷、行书都是较好的选择。
在笔的选择方面,现在练习硬笔书法大多使用钢笔或中性笔。炭素笔的书写体验不如上面的两种好。不过只要功夫下到了,使用哪一种都能写好。
练习必不可少的一样,就是临帖。现在书店里的硬笔书法字帖很多。具体喜欢哪个人的字帖,还是只有自己去看了以后选择自己喜欢的就可以了。
谢谢激请!我的体验是、应该从正楷开始练起,而后再练行楷或草书书。
为什么要选择正楷呢?因为正楷的要求“划划别致,字字异型,顾盼分明,疏密有序”——说白了、正楷的审美理论标准,也就是行楷及草书的审美理论标准,区别只不过是线条的形式变化不同而已。
写楷书需要一笔一划,清晰可见,有利于练习和把握;既练习了控笔能力,用练习磨练了心态平衡,为今后写行楷和草书打下良好的基础。要知道,写字都是要经过一个由慢到快的过程,快是从慢中蕴养出来的。
用什么笔?软笔硬笔只有两种选择。我不认同硬笔和软笔同时练,因为执笔方法不同,会互相影响;只有在一种方法定型之后才能互相促进。
谢邀。记得我以前回答过类似问题。从正楷练习,向行楷过渡比较自然。因为行楷是楷书的快写,只在笔画间稍有连带就可以了。如果你想从行楷学起也可以,只是难度稍大一些。至于用笔,硬毫好驾驭。软毫难控制。但软毫对外力反应更灵敏。所以硬毫笔不一定写出硬字。人们常说软毫写硬字,这主要看控笔能力,看书写者的个性。性格刚强,豪爽的人写字笔力刚劲,性格柔弱的人则写字笔力孱弱。所以写字的笔画力度与毛笔的软硬关系不大。据说晋唐之人多用硬毫。选择完全由各人决定,只要适应了,写起来也就顺手了。
你好,这里是小宝习书,关于你的提问,我有一些想法想和你分享。
练字原则上什么时候都不迟。尤其是你现在这个年龄,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但是优势更明显。
建议你现在从楷书开始学起。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参考一下。
第一,选择一本优秀并且技法讲解详备的字帖。字帖贵在精而不是多。目前市面上有许多优秀的字帖可供选择,例如田英章老师,荆霄鹏老师和卢中南老师的楷书都非常好。
第二,先从楷书笔画开始学起,扎扎实实打好基本功,为以后的进一步提升打基础。暂时不建议你去接触行楷。
第三,摒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学习方式,每天至少坚持一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并且这中间尽量不能有中断。刚开始的节奏不要太快,一天建议练六七个字即可,每个字大概练十次左右,不建议一整页地练,因为那样子容易走样。
第四,练字不要心急,切记不要今天把一个字练得差不多了,明天就不管一个字了。一定要及时复习,在巩固的过程中其实提升会很大。
第五,平时多看看字帖上的范字,将之记在脑子里。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将这个字的大概形态掌握住,以求达到背临。只有掌握了一个字的写法才能将之运用自如。
第六,多看看高手是怎样写字的,多观察一下高手运笔是的动作,尽量做到能够模仿。
第七,多看看经典的字帖,多了解一些书写的理论知识,因为好的字往往会激发我们练字的兴趣,兴趣有了,动力自然就来了😁。
书法“传承”二字用行草书怎么写好看,有什么技巧?
【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书法“传承”二字如何写,如何布局才好看,我来分享一下我的方法。先用签字笔演示行书、草书两种写法:
1、行书写法,基本传承二王的行书写法
2、草书写法及要领
“传”字较正,较为收敛;“承”字较为放纵,形成对比;特别是最后一笔收尾,颇有“曲终收拨当心画”似的感觉,戛然而止,余音绕梁。
(一)、王羲之行书:1、《晋 · 王羲之 · 金刚经》;2、《晋 · 王羲之 · 集王字圣教序》
首先从用笔,做到“中锋取质,侧锋取妍”的根本,一副作品先不看技巧,先看线条的质感,做到“入木三分”,有一种锥画沙,屋漏痕的味道,笔在画中,才能写出线条的质感,其次再看用笔的技巧,比如,露锋,还是藏锋,虚实结合……
再看结构,要注意疏密、向背、收放、留白布局、高低错落……
再次看章法,比如“传”字写得轻巧灵动一些,“承”写稍微厚重感,行成对比,或者一个字中,如“传”,左边“人”写得厚重一些,右边“专”写得轻巧灵动一些。
书法主要是讲究章法、笔法和结构,三者都很重要,但就简单写几个毛笔字而言,结构比较重要一点,书写技巧就是注意整体和谐,笔画间架平衡,重心尽量垂直,写出来就能凑和,下面是我涂鸦“传承”俩字。
顾名思义,行草的风格介于行书和草书之间,兼具行书和草书的一些特质。一方面,具有较为独立完整的单字结构,能展现出每个字的各种优美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草书线条的连贯和变化,可以展现出波澜起伏,摇曳多姿的美。
传承二字有多种写法,个人比较喜欢二王和米芾,现成的写法在网上可以找到不少。我结合自己的一些书写习惯,尝试了一下,有诸多不足,希望有些参考价值。
“行草”书是介于行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它不仅仅是楷书的快写!它是有笔画的省略、连带、错位以及体势的变化的!写好行草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书法家具备深厚的楷书功底,否则用行草书写出来的线条、笔画就会软弱无力,无精打***,缺少笔力和质感!
笔者学书30多年,篆、隶、草、真、行五体皆能,至于“传承”两字怎么写好看,笔者先来分析一下它们的字形结构然后再来尝试着写一写,不足之处请方家指正。“传”字左右结构,“承”单一结构或者说独体结构。“传承”两字放在一起书写,则要注意整体的美感和章法的协调统一!
“传”字可以用繁体字和[_a***_]两种字体书写,左边的单人旁笔画少,应该写得稍微粗一些,整个字左收右放,左紧右松,左边占三分之一,右边占三分之二。单人旁的写法有很多种,起笔那撇可以藏锋、露锋,也可以用侧锋,或方或圆,上大下小,或者上小下大,或者撇竖分开,下面那一竖顺势往右挑,左右呼应比较连贯。右边中间那横和那点可以省略不写,但要注意笔画的穿插,中部写得稍微紧凑一些,有相同笔画的要有粗细、长短、方向、角度、方圆的变化,力求生动而不呆板!
“承”字起笔一般横撇与竖钩连在一起,也有用一点代替的,更有甚者把左右横撇和撇捺省略不写的,如唐代书法家陆柬之,明代的书法家王宠等人就是那样写的,笔画非常减省,笔意非常连贯。一般情况下,左边大多写成一个“7字”或者“z字”,也有用一点代替的,中间写出连带的两点,顺势向右挑出连接右边的撇。右边可以写出撇点,也可以写成一撇一捺或者一个类似“3字”或者“2字”的形状。
练楷书有一段时间了,可是为什么写不出感觉?
写不出感觉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临帖太少,你可能真的只是在写,而没有认真临过字帖。说句真心话,我写字几十年从来没有什么没有感觉的时候,因为总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就是因为我没事就看各种法帖,看得多了眼界就高了,再看自己的字就不能看了,然后就是更有动力去临帖了。
先说说问题有哪些
从你的写字风格来看,你的字很像短视频平台上一位汤欣健的一位硬笔创作者的字,不知道你是不是受他的影响,整体感觉都是用笔太生硬。
你的字比较好的一点是,已经有了行笔中提按的意识了,知道什么时候用笔的轻重变化了,这说明已经入门了。但是问题是太刻意去求这种效果了,所以提按的痕迹太明显,提按之间的过渡比较生硬,不自然,因此点画有点竹节的感觉。
硬笔与毛笔相比,本身点画特质就是硬,而写的时候就要刻意避免这种感觉,否则就太不耐看了。
而你的结构确实把握的不好,这就是缺乏临帖的缘故。有些还可以,有些就有点错的离谱,这个问题是你平时看优秀的字帖太少了,脑子里根本没有一个好字的印象,缺少读帖。
再说说解决办法
如果是真的喜欢硬笔书法的话,建议不要再学网上这些字了,从传统书法名家法帖开始学起吧,可以先学学《灵飞经》。《灵飞经》的风格是非常秀美的,结字法度也非常严谨但不死板。我在今日头条有免费的《灵飞经》的教学***,你可以去看看。
《灵飞经》用笔非常的灵活,带有一点点行书的笔意,笔势连贯,有利于你下一步学习行楷书。而且从你写的字里能看出来,你还在上学,这个时期学业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在实际书写当中如果都是这样写硬笔书法方式去写,会降低书写的速度。
所以,在学习《灵飞经》之前可以先学习一下我在头条的专栏《32节课打造出一笔好字》,里面更多的是讲了结构的问题和偏旁部首的问题,最后讲的是硬笔书法的笔法问题,是专门针对在校学生来学习的写字课程。因为你有基础,你学起来会很快改善你的问题。目前32节课已经全部更新完毕,欢迎去试看。
我是翰墨今香,专注传统书法文化分享,希望得到大家的关注和支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楷书字体横向走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楷书字体横向走势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