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五种字体行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五种字体行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书画史上的行书四大家指的是哪些人?
诚谢邀答:王羲之(303一361)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其代表作《兰亭序》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2:欧阳询(557一641)字信本一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誉为"欧体'
'3:颜真卿(709一784)字清臣。他自创"颜体'',享誉盛名。
4:苏轼(1037一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并在诗,词,散文,画等方面成就非凡。
一般认为是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苏东坡、这都是《中国书画家辞典》上记载的,可以说得到了认可。既然得到了认可,那肯定有他们的代表作,如王羲之的《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欧阳询的《张翰帖》,称天第五行书,颜真卿的《祭侄稿》,为天下第二行书,苏东坡的《寒食帖》,为天下第三行书。
行书大约出现在东汉未年,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楷书的一种快捷书写方式,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聘书体。它不像楷书那样严整,也不像草书那样难于辨认,深受人们喜欢,一直沿用至今。
在行书的发展过程中,每个时期都有不少擅长行书的书家,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后人常说的“行书四大家”,这四大家指的是:王羲之、 欧阳询、 颜真卿和苏东坡。王羲之为东晋时期书法家,其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欧阳询为唐朝书法家,代表作有《行书千字文》。颜真卿为唐朝书法家,他的行书遒劲郁勃,代表作《祭侄文稿》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苏东坡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渡海帖》为其行书代表作品。
你好,行书没有四大家之说。行书代表人物主要有:
1、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2、颜真卿:唐代的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所书《祭侄稿》,写得劲挺奔放,古人评之为“天下第二行书”。
3、米芾:北宋的米芾在书法也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主要作品有《多景楼诗》《虹县诗》《研山铭》》《拜中岳命帖》等。世人遂将《寒食帖》与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祭侄稿》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或单称《寒食帖》为“天下第三行书。
草书一般分为哪几种?
草书一般分为三种:章草、大草(也叫狂草)、小草(也称今草)。
章草是由隶书演变过来的,可以简单的看作是隶书的快写字体。其笔法带有隶意,结字取横式,最后一笔***用波捺笔,风格比较典雅朴实。
狂草是草书字体中最为放纵的一种,也称为“大草”,它是在今草的基础上将点画连绵书写,形成“一笔书”,在章法上与今草一脉相承,笔势相连而圆转,字形狂放多变。
图片:唐代 怀素《自叙帖》
小草也称为“今草”,开始于汉末,是对章草的革新。据传小草字体是东汉张芝所创,因此世称张芝为"草圣"。小草以王羲之的《十七帖》最为著名,是历代草书之绝品,对后世影响极大。
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随着书体的演进,草书可以分为章草(隶草)、今草(小草)、狂草(大草)三类。
1、隶草
关于草书的起源有种种说法,但一致认为它与隶书同时产生,工整地楷写即为隶书,急速地草写即为章草,这一点可从《居延汉简》中得到印证。
2、今草
今草是从章草衍进而成的。它与章草的不同处是:章草还保留着隶书的“尾巴”,而今草已完全去掉隶书的“雁尾”笔法,结体也由扁方趋于长方,横势改为纵势,字与字之间也偶相连续,打破了章草每个字不相连续的规矩。
3、狂草
狂草即大草。怀素的《小草千字文》与《大草千字文》,不仅是字大字小之别,更主要的是大草比小草更加纵逸奔放。大草用笔流畅跌宕、笔势驰聚,字与字多连绵,即使不是笔笔连续,却也笔断意连、一气呵成。其运动感与节奏感都极强,有震撼人们心灵的力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五种字体行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五种字体行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