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王姓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王姓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会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1、兰亭书法,符合传统书法最基本的审美观,“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内恹”的笔法偏重骨力,刚柔相济,点画凝练简洁;在书写技巧上包含了无数变化之道,仅一个“之”字就有十余种写法,在传统的“中和之美”的格式上成为样板。
2、用笔以中锋为主,间有侧锋,笔画之间的萦带,纤细轻盈,或笔断而意连,提按顿挫一任自然,整体布局天机错落,具有潇洒流丽、优美动人的无穷魅力"此帖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3、《兰亭序》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飘逸,字字精妙,点画犹如舞蹈。
《兰亭序》者,又名《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书圣王羲之在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的行书法贴,是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书法去质尚研,变古为新;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用笔方圆结合,刚柔并蓄,如行云流水,既严谨又潇洒;布局和谐,不疏不密;故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也。
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是从元朝开始的。
兰亭第一,祭侄稿第二,寒食帖第三,这是元代大书法家鲜于枢排定的座次,此公特别喜欢排名,堪称中国书法界的福布斯。
这个排名出来之后,大家都没什么争议,觉得很公平。于是几百年来,这个排行榜一直雷打不动地流传下来,渐渐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了。
那么,兰亭序为什么敢称天下第一?
有几个大的原因,
第一,它是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篇幅之大,字数之多,布局之美妙,错落之精巧,且浑然天成,堪称神品。这是王羲之的草稿,在小酒微醺下写成,据说后来他又写了几遍,却都赶不上这幅好。
第二,它承载了魏晋的风度。魏晋风度,包含人的气质品格,也包含书法的韵味境界,这幅书法俯仰自得、飘若浮云的气概,是魏晋风度的集中体现。
第三,它是即兴之作,却是一篇绝妙的美文。王羲之不仅是书法家,更是散文家,兰亭序一出来,历代散文选都不可能错过,因为无论从文辞,还是意境,都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即使一千年后的人读来,也感同身受,产生共鸣,正如王羲之所说,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综上所说,书法从来不是就字论字的,兰亭序是毫无疑问的综合水平第一。
不过,书法进入当代,有人却对天下第一的排名有所争议,一些人认为,应该是祭侄稿第一,兰亭序第二,理由是,兰亭序是摹本,祭侄稿是真迹,而且颜真卿的行书,更已经浑然天成,在悲愤中写的书法天真烂漫,已经胜过王羲之的微醺之作。
为什么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它好在哪里?
个人认为兰亭序之所以被称为天下第一,其原因有三:
其一,内容好且书者书法地位高。兰亭序是一篇文辞优美的散文,借景抒情,寓意深刻,其文不仅被历代所推崇,还被编入现代高中教材。书写本文的书体是由王羲之改革钟繇书法的笔法,将规范的楷书书写进一步随意性的发挥,创造了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新的书写形式——行书。
据传宋代书法家米元章所说,由于在《兰亭序》之前没有别的行书流传下来,汉末刘德升曾传创造行书但没有作品流传下来,因此王羲之的兰亭序便排列在历代法书的前列。这也是《兰亭序》称冠的原因之一。
其二,唐太宗李世民的免费代言。唐太宗李世民酷爱王羲之的书法,在位期间广泛收集王羲之的真迹,在得到《兰亭序》的真迹后,更是爱不释手。
命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摹刻翻拓赐予近亲贵臣,死后更是将《兰亭序》真迹一同陪葬。“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自此以学王书为正宗,尤以学《兰亭序》为最。《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的地位遂定。
其三,书者的真情流露。此文是在书者微醺之后即兴写的,观此稿可看出书者的坦白真率,真情实感,***之下,不计工拙,无拘无束,随心所欲之情。
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于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这天与友人谢安、孙绰等41人会聚兰亭一起过“禊节”而为那天的诗赋合集作的一篇序,即后来有名的《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全贴共28行,324字,王羲之和他的好友们饮酒赋诗、流觞曲水,写完这篇序后,相传酒醒后王羲之又写了好几遍,但都不及这篇写得好。王羲之也对他十分珍惜,视为珍宝。
唐太宗时,为得到《兰亭集序》的真迹,曾派监察御史萧翼前往越州的一所寺院,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从王羲之的后人智永和尚的***辩才手中得到《兰亭集序》真迹,交给唐太宗。
唐太宗亦将《兰亭集序》视为珍宝,令当时的书法名家们临摹书写。相传,唐太宗死后,将《兰亭集序》作为随葬品带进了陵墓,即唐昭陵。
史料记载,唐末温韬盗掘昭陵,发现“钟、王墨迹,纸墨如新”,遂全部取出,流落民间。但是否确凿,又不得而知,因为《兰亭集序》的真迹到如今都是个谜。现今流传的被认为是唐代的精摹本,也又认为是宋代临摹的。
唐代的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等,皆对王羲之的书法水平心悦诚服,故王羲之有“书圣”美誉,他的《兰亭集序》也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本人不敢妄论,认为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有两层原因:
王羲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他的书写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他与三国时的书法大家、“楷书鼻祖”钟繇并称为"钟王",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可见其书法水平的影响深远。
梁武帝萧衍称他的书法“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唐太宗赞其“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
尤其在《兰亭集序》中,“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其中二十多个“之”字,又各不相同,变化万千。体现出东晋书法的细腻多变、中庸之和的韵味和超凡脱俗、行云流水的境界水平。
王姓当中,从古至今有哪些比较出名的人物?
王姓当中,从古至今有不少比较出名人物,这里介绍3位。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5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四方面军总部警卫营战士,红4军10师28团2营4连排长、副指导员、指导员等职。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
抗战时期,曾任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连副指导员,师随营学校连指导员,129师先遣纵队政治部保卫科科长,太行军区第1军分区政治部保卫科科长,太行军区第5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等职。
***时期,曾任太行军区第5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晋冀鲁豫军区第9纵队27旅副政委,第二野战军第15军45师副政委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第二野战军第17军51师副政委,昆明军区司令部动员部部长兼兵役局局长,云南省军区参谋长,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等职。
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4月晋升为少将军衔,1988年7月22日在成都逝世。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3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33军99师2***团1营3连宣传分队长、文书,红33军第99师2***团团委书记、军政治部政务科科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
抗战时期,曾任八路军驻山西办事处处长,太岳区游击队队长兼政委,冀中军区警备旅组织科科长,冀中军区第6军分区地区队队长等职。
***时期,曾任晋察冀军区教导师1团政委,第4纵队10旅30团政委,第12旅政委,第19兵团64军192师政委等职。
第一位:王莽,王莽篡汉是非常有名的历史,王莽是王姓第一位皇帝。
第二位: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至今无人超越。
第三位:王昭君,西汉的大美人,非常有名的昭君出塞,和亲匈奴。使边疆不再有战争。昭君与西施,貂蝉,杨贵妃各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
第四位:王勃,唐朝大诗人。一篇《滕王阁序》称为天下第一姘文。只可惜英年早逝。
第五位:王维,唐朝诗人。和孟浩然并称山水田园派诗人。
第六位:王阳明,大学者,能文能武。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集大成于一身。他的“知行合一”影响深远。
第七位:王昌龄,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尤其是七言绝句非常有名。
第八位:王安石,宋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在政治方面,最有名的是王安石变法,在文学方面,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第九位:王实甫,元朝著名戏曲家,与关汉卿齐名,作品《西厢记》。
第十位:王震,上将,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南泥湾开荒,治理新疆,开垦北大荒等,称为农垦专家。
古今中外姓王的里面,最有名的,满大街人尽皆知的,肯定是隔壁老王!
你老婆跑了第一个想到了肯定是隔壁老王。
你老婆衣服丢了也会想到隔壁老王。
你儿子手里多了点吃的,你也会想到隔壁老王。
你女儿最近零花钱多了,隔壁老王还是跑不了!
家里水龙头突然不漏水了,有可能是隔壁老王来弄的。
家里灯泡不亮也可能是隔壁老王来修的。
家里的醋坛子打翻了,也可能是隔壁老王造成的。
就连家里多了一个烟头,你都会想到是隔壁老王抽的[捂脸]
隔壁老王无处不在[捂脸]
二王传承,智永书法《真草千字文》的起笔和收笔是如何写的?
看了这么多回答,一个都没在点子上,你看到的那几笔是王羲之真正的笔法,可以说现在的人99%都不会,都在乱写。
师的最后两笔竖和勾,在永字八法里有说到,叫努和ti,这个字打不出来,连接努和ti的笔法叫做cun锋,竖下来一蹲,然后顺时针画圈,再ti出。
人的起笔也一样,先写一个短横,然后提笔画圈,再撇
魏晋笔法有侧笔取势的用法,也就是侧锋起笔进而立锋转中锋。
你说的这两个第一个图是在起笔处,侧锋逆向起笔,然后笔锋就被铺开了,立锋转中锋行笔。
另一个图是在收笔处,也是顺势由于竖画在上笔锋在换向时会倒下变粗,所以写钩时换向有一定的侧锋,只要提按立锋即可直接右上方出钩。
这就是魏晋的玩法,不难,是逆向侧锋铺毫,进而立锋转中锋。还是转折时侧锋进而立锋转中锋都是一样的用笔道理,没什么神秘的,注动作就可以了。
感谢邀请,欢迎***纳!
【智永为学会这种笔法,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
智永的《真草·千字文》书法作品是非常出名的,其笔法就是讲究传统书法法则,是极具代表性的书法作品。
然后,智永在书法创作运用的一种笔法,我们只能看看而已,现今却学不到了,因为这种笔法早已经失传了。
智永的这种笔法,为了学会这种笔法,智永潜心研学书法三十多年的时间,才有所成就;后世对智永的评价是,虽有“智永书法全守王氏(指二王)家法,缺乏创新精”之一面,但无人不肯定“智永用法精熟超人。”
智永的这种笔法,笔者对比王羲之与智永的书法作品《兰亭序》和《真草·千字文》,笔法的名称虽早已失传,但却留下了后世的评论,其史上著名的文化学家何绍基就对这种有了生动形象化的注解:“从空中来,从空中往,虽屋漏痕,犹不足以喻之。”
哦,笔者才知道,智永的这种笔法原来是这个样子的。
智永禅师为王羲之的七世孙,在永欣寺苦练书法三十年,而王羲之的《兰亭序》又传给了智永,所以深得王羲之笔法。并写巜千字文》八百余篇,分发浙东各寺院。
二王笔法主要是以侧锋入笔,中锋行笔为主;认真研究过巜兰亭序》的人都知道,点画之间很多牵丝引带,要了解学习二王笔法,也必须从这些细节入手。
题主所发两个字的红圈处用笔,都是有技巧的,对于初学者来说很难理解其起笔和收笔。
我们先对“人”字的撇进行分析,首先要注意起笔角度,“人”字的撇起笔是较平的,也就是在落笔时的这点要15度左右的角度落在纸面上,然后再抵住笔锋进行换面调峰,能不能把这一撇写好,抵锋是关键,笔锋抵在纸上不动,通过笔毫的腰部发力,就像不倒翁一样,底部不动,上面随意摇摆,然后再顺势撇下。
“师”字的横折钩也要认真分析其用笔才能写好,起钩时内圆外方,首先要保证您的笔毫不秃,内圆是通过锋颖带动做到的,外方是笔肚抵按做到的,出锋是平推内收挑出,一系列的动作。用文字码出来很难理解,但要是有人示范就一目了然,这也是古人学书都喜欢“口传心授”的道理!
当然,能否写像跟书写材料也有很大关系,我们现在所用的毛笔和纸张跟智永当年所写的材料有没有契合之处,在笔法没错的基础上尽量契合《千字文》的书写条件,也让我们学起来更得心应手。
以上是我个人观点,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指正!
王羲之的书法系统最关键的用笔方式称作“一搨直下法”,题主所问的这个人字与师字,实际上都是属于一搨直下法的用笔范畴。
一搨直下”起笔般是笔尖直接入纸,入纸后再根据笔锋入纸的角度,调到中锋状态。
如“玄”字的横。
直截起笔,有点像“打点”,入纸后摆正笔锋有一个储存笔势准备发力的过程。
形成了“打点”-“发力”-“迅猛笔势”起笔三步骤。就是“快”、“准”、”“狠”。
同样的,属于王羲之一脉小草的书谱,放大了这个动作,斜向下笔入纸,将笔豪顶起以后快速向右行笔。
王羲之手札《丧乱帖》的“奈”字“横”的笔法是非常清晰的,斜切,然后毛笔“蹲下”蓄力,然后斜上方行笔。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王姓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王姓行书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