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的字体写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草书的字体写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鼎字怎么写好看?
谢谢好友邀请!
对于鼎字怎么写好看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用篆书、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写出来都好看,只要“入法”。
字不入法,无论怎么写都是俗字,都是江湖体字,都是自由体字,甚至会写成丑书。所以说,若想把鼎字写好,都要从法帖中去寻觅,去学习,只要这样,才能写出既符合法度,又高雅可品的书法。
上图为篆书鼎字的不同风格的写法。中锋用笔,线条瘦硬且圆润,结构布局均匀,很好看!
上图为隶书鼎字。鼎,三国鼎立的“鼎”。其中,《马王堆帛书》中的鼎字写时放得开,是在自然书写状态下进行的。《曹全碑》中的鼎字写的比较有特点,法度也是谨严的。
上图为草书鼎字的九种写法。都是出自书法名家之手笔!皇象书的章草鼎字写的极符合章草的书写法则。其实,章草很好写的,只要用隶书的笔法加上草法就可以了。
【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鼎“为象形字,本意是古代的一种煮食物的器具。这个字笔画较多,字形复杂,字形演化也较为复杂。现在的”鼎“字,以上半部“目”表示鼎身,下面正反两个“片”字,表示煮东西时用的柴薪,也有的说是表示鼎足的形状,但仍为象形字。民以食为天,“鼎”作为吃饭的锅是最为重要的,因此又常用于比喻王位和帝业,如:定鼎、问鼎,鼎也成了国家***的象征。
1、这是一个上下结构的汉字,书写时上部分收敛,下部份开张,有力托起上半部”鼎身“;2、这个字左右基本对称,书写时候注意既要对称,又不能完全对称(完全对称则呆滞无趣),这就是书法的妙趣;3、整个字横画、竖画很多,要注意分布均等,结构疏朗,不可拘束。
”鼎“字行书写法是在楷书基础上进行了笔画连写、呼应,李邕的写法进行了一些笔画收放处理,较为可观。
“片”字的草书怎么写?
片字,写好这个字还是比较难的。笔画太少,且又是草书,要符合草书的笔法。难点在于写像了,就是说要做到写出的字形笔不到意到。就像剪影画那样,虽然只是一个人的轮廓,可能够让我们一眼看上去知道是谁。写好这个字就面临这个功夫问题。
草书本身就有笔简意赅的特点,一个草书字形把点画简化到了不能在简化的地步,仍然能够让人一眼认出这是个什么字,这即是草书的难点,也是做高的草书书法境界。
要做到这点,必须具备扎实的楷书功夫和草书功夫。有了楷书和行书功夫才能真正理解草书中的点画之源如何。知道从什么地方来到什么地方去。
技法功夫和临摹功夫越高越能够接近这个水平。这里的临摹功夫可不是比葫芦画瓢的功夫,而是如灯取影的功夫。才能真正做到笔笔不到意到,意到,笔虽简而神到。这里的神到是直楷书字形之神,就是说我们虽然写的一个草书字形,但整个字形却和楷书一般无二,这才是草书的至高无上的境界。
上为淡斋草书写的“片”字。下为章草书法“片”字。
上为王铎草书“片”字,下为张瑞图草书“片”字范字。
“片”字的草书怎么写?
片:
一片两片三四片,
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十一片,
飞入草丛都不见。
“片”字的草书可以这样写,都是出自古今书法名家、大家之手笔。供题参考。供各位欣赏!
上图中的草书“片”字,是出自草书大家毛泽东之手笔,很大气,很有特点。
“片”字为指事字,甲骨文字形,象劈开的木片。本义:劈开树木之类。《说文解字》解释:片,判木也,从半木。段注:“谓一分为二之木片。”
1、晋 · 王羲之 · 普觉国师碑
王羲之的写法,分解成为左右两笔,左边一笔逆势回锋,与下一笔呼应,右边写得非常优雅生动,最后一竖,使整个字又有鹤立鸡群的感觉,赞!
2、唐 · 陆柬之 · 文赋
陆柬之的写法来源于王羲之,稍有逊色。
3、明 · 文徵明 · 渔父词十二首
学习草书怎样记草字?
学习草书怎样记草字?
草书有专门的偏旁部首代写法。你只需要把每个偏旁部首的草书写法记住了,一般的小草能够大部分的常用字都能辨识。但有些字的草书有专门的草字写法,光靠偏旁部首还不能够全面的认识草书。
要全面的学习草书,你可以先从于右任编写的《标准草书》做为入门学习。书中详细的把汉字的各种偏旁部首的草书代写方法及其变化应用都做了介绍。书中的范例为《千字文》,每个字配有历代名家的写法。从中了解到周一个字不同的草书变化。
另外一本北宋时期编写的《草诀百韵歌》,把草书的书写特征,五字一句编写成句,语气生动形象,字句押韵,朗朗上口,十分便于记忆。虽然其中有的句子过于牵强,并不能准确到位的解释清楚。但绝大部分都具有启发指导作用。
不了解草书的偏旁部首代写法,单独的去一个一个去记,第一是费心费时,效率低下。第二是对没有学习过的字,便不知道如何去写。单纯的去模仿临摹,不知道其中的缘由,一知半解,便会陷入臆造的迷途。
由于草书的书写突出性情,并不会如楷书一样的每个人的写法都有一致。所谓的标准只是相对而言。以标准的写法写,大家都能辨识。当神融手畅的时候,便会有出人意外的表现,字形便会难以辨识。但要记住一点,不论怎样狂放,可以夸张,不可以自造。自己臆造的草书,神仙都不能辨识。
草书之学习比楷书更难!
难在首先要识草。不识草,定然写不出草书。很多业余爱好者之所以不入流是他写的草书压根不是想写的那个字,甚至不是字!——自创草书😄
记草字的方法,本人总结有三:
一是背经典。如草诀歌、智永真草千字文。并且学出来的很正宗;
二是日积月累,每天记几个,积少成多。包括每天写文案时尽量用草书。不会写的不要乱写,防止蒙混含糊,已成坏习惯;
三是通过创作。找自己喜欢的内容,来写草书作品。肯定会遇到不会的字,然后逼着自己查找对应的草字。写几遍自然记得更牢!
各位先生的回答都比较具体了,很有价值。下面也谈一点想法。
怎么记草字的问题,早好与怎么练草字结合起来。草书的很多写法是高度符号化的,乍看起来,与楷书差距很大。初学草书,记草字难度确实大,可谓皆有同感。但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还是比较容易的。
初练初识草字,建议从今草开始,并且选定一个传世作品较多的名家去学习,边临摹其作品,边对照其释文去记草法。因为,同一字草法可有多种,各名家写法不一,先记所学名家的就好。一般最好从二王草书练起。二王草书的中和之美代表了魏晋之后的传统,是后世草书笔法与字法的楷模,同时也比后出的狂草便于临摹。二王作品传至今虽多为唐人摹本,但存量大,草字多,方便试创作品。
经一段时间的对某一大家草书临习后,基本掌握了草书笔法和积累了一定草字识写量,进入尝试创作阶段。这时必将出现急需增加识写草字量的问题。其速成多识草字的路径,就是转临草字汇编性帖子。如南朝智永《真草千字文》等各版本草书千字文,明韩道亨《草决百韵歌》,清人《草书要领》,民国于右任《标准草书》等。不必琢磨草字汇帖字的用笔,但取其结字,用初习大家笔法去写就好。
一家之草写得不错了,也可识读很多草字后,可尝试转学多家,比较各家草字结体之别、笔法异同,可以积累更多草字写法,同时丰富自己的作草笔法。并可由今草转学狂草。可进一步尝试创作,初以一家之法,中可揉以多家,至熟则必出自家风格。
如欲深究,可探本求源。上追汉晋传世章草,研究汉简草书,可知草字之祖,草字的形变过程及草书最原初的笔法。亦有初学草,即自章草入者,亦可,学艺从古尚古实遵循其发展的自然历史之道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的字体写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的字体写法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