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字体与楷书字体的区别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行书字体与楷书字体的区别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楷书和行书区别?
行书和楷书之间没有任何联系。行书和楷书的根本区别是用笔和结构布局不同。虽然楷书早于行书。
上图为行书创造者、东汉时期的刘德升的行书作品。
根据汉字演变和发展过程,楷书早于行书而晚于草书,所以说,行书和楷书之间是没有一丁点儿联系的。近年来,有不少书友总是把“只有写好楷书才能写好行书和草书”当作学书练字的真理,实际上这是对初学书法者的误导。行书的笔法和结体,与楷书的用笔和结体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是行书与楷书的区别。用行书的用笔去写楷书,是行不通的。用楷书的笔法去写行书,也是行不通的。
王羲之学行书,师法的是东汉时期刘德升的字。王羲之学楷书,师法的是楷书鼻祖钟繇和卫夫人的字。王羲之学草书,师法的是草圣张芝的字。由于王羲之学书刻苦,且天尊和悟性极高,他的草书,楷书,行书,都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通过王羲之学书的经历可以看出,行书和楷书之间是没有任何联系的。
上图为王羲之的行书作品《兰亭序集》局部。
楷书和行书是有区别的。所谓楷书,又叫做真书,是把隶书点画的波磔(zhe)改为平直,把形体的扁平变为方正,这样点画清楚,结体端正,既便于书写,又易于辨认,所以楷书一经形成,字体便长期保持稳定,一直沿用至今。在漫长的中国书法史上,群星璀璨,涌现出许多楷书大家,三国时期的钟繇被称为楷书之祖。此外还有比较著名的四大家,欧阳询(欧楷),颜真卿(颜楷),柳公权(柳楷),以及元朝的赵孟頫(赵楷)。所有这些楷书大家为我国书法普及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除楷书外,又在楷书基础上产生了行书,行书简化楷书的点画,又兼带草书联绵笔势,既不象楷书那么工整,又不象草书那么潦草,既比楷书易写,又比草书易认,最切合实用,因此它和楷书一样通行至今。天下第一行书当属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总之,楷书易写易认,是学习书法的基础。行书比较实用,是平时工作学习的实用书体。
通俗讲——
一笔一画写的汉字,若结体符合书法审美,就是楷书!若仅仅横平竖直,我们又俗称“方块体”。
楷书具体又分三类:魏楷、晋朝楷书、唐楷;我们大众练的最多的,当属唐楷;
而我们所谓的“连笔字”,若是其结构、章法符合书法审美,就是行书。行书又分为行楷和行草,但市场上的硬笔字帖,又分为:硬笔行楷、硬笔行书、硬笔行草;
楷书辨识度更高,美观大方,但书写速度较慢;而草书,书写很快,但却难以辨识。
于是,作为折衷平衡的书体,兼顾书法艺术性和实用性的行书,就成为大众欢迎的书体,正所谓:不真不草,是曰行书。
历史上,行书的审美,沿袭二王,追求飘逸、妍美风格。
硬笔行书,名家很多,如:田英章、荆霄鹏、卢中南、吴玉生、沈鸿根等等。
1、符合传统书法结体,但表现的是硬笔的特性,若过度去追求软笔的效果,就书写过程看,已近乎是美术字式的描字了,包括行书在内。
放弃自身特性,不会是任何美的实质,正如:男性不宜婀娜,女性不宜粗犷。
我想要搞清楚行书和楷书的区别及联系,就必须明白中国汉字的产生、演变和发展。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流传至今从未中断的文字,汉字历经几千年历史的发展,其演变过程如下: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中国早期文字为甲骨文,刻在龟甲和动物骨头上的;金文是在钟鼎和器皿上的;篆书分大篆和小篆,大篆据传为周朝史籀所创,故又称籀文、籀篆、籀书等,大篆是古字向小篆过渡的一种汉字字体书。秦统一后,书同文,就是小篆,秦后期开始出现隶书。传说是一***程邈在狱中创立,也就是秦隶,汉朝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汉隶)。
隶书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基本奠定了现在汉字的格局。随着经济的发展,书写的需要,隶书开始向楷书演变,最终确立了楷书,三国时期魏国的钟繇被称为楷书的鼻祖。后来发展到行书,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
说一下草书,草书是隶书发展演变而来,分为章草、今草、狂草。章草是在保留隶书笔法形成,今草又叫小草,小草继承章草,狂草最为奔放洒脱,与小草一脉相承。
回到行书和楷书的区别和联系上,行书是以楷书为基础的一种快写方式,也是楷书的延伸。
区别就多了,简单的说两种字体发展演变直至成熟时间不同,结构特点、运笔方式不同。
一家之言,多多指教。
学习行书一般要求有一点书法基础,具有一定的临摹和创作能力,然而行书的运笔要求更高。相对楷书,行笔有其独特的地方。
1、书写速度更快。行书兼有楷书的基本法则和草书流动的笔法,书写速度比楷书快,比草书慢。
2、笔画弧多于直。楷书笔画以直为主,行书以圆转代方,很少有提按比较繁杂的方折笔,而是隐含折意的圆转。
3、牵丝引带,体态神动。楷书的点画独立,而行书的点画之间,通用“牵丝”,将字与字、行与行之间联系起来。
4、多以露锋入纸,中锋侧锋互用。楷书入纸既有露锋也有藏锋,但运笔以藏锋为主,而行书一般起笔都是顺势落笔,逆锋起笔是少数。
5、结体欹正相错。楷书方正,结体讲究端庄、匀称丶平正,而行书讲究在一种相对的运动状态中保持重心的平稳,故体势欹侧,跌宕起伏。
6、章法自由度大。楷书章法多为纵有行,横可成行也可不成行,字距、行距相对固定,而行书通过富有韵味、富有情趣、富有生动变化的节秦来布局,章法自由而多变。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行书的笔顺和楷书的笔顺一样吗?
当前,楷书主要是通过印刷技术书面交流表情达意的文字符号,但是,古今书家书写精美软硬笔楷书作品的也很多;而行书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而相比较而言,草书艺术性高,而实用性相对不足。由此可见,楷书和行书主要在书写速度、实用性等方面有区别。楷书和行书笔顺原则上是相通的,但在写行书时为了书写的方便,笔顺“顺势而为”,打破了楷书的书写笔顺,一是借用草书符号,二是书写的便捷,三是更好地展现行书行云流水、快速、易识的功能,来传递信息,或供人欣赏。
1、楷书。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形体方正,笔画相对平直,可作楷模,是现在通行的汉子手写正体字。
2、行书的起源、种类。行书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书出现的时间大约同八分楷法差不多,而其形式也和八分楷法及以后的正书非常接近。“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行书是一种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3、楷书的笔顺规则:楷书书写笔顺一般规则为一是先撇后捺;二是先横后竖;三是从上到下;四是从左到右;五是先外后里;六是先外后里再封口;七是先中间后两边。这是楷书初学者在习字初期就遵循汉字规范,应当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4、行书打破楷书部分笔顺规则。
(1)先竖后横:“王”字从横横竖横调节至横竖横横,是非常典型的笔顺变更。“青”的头,“果”的中部,“草”的草花头等都会出现先竖后横的现象。
(2)先封口,再写里面:如“日”“田”。
(3)先竖弯钩:常见于竖弯钩作主笔时,“手”字改成撇竖弯钩横横。“乎”改成撇竖弯钩点撇横。“禾”改成撇竖横撇捺。主要作用是为了先写纵向主笔,保证结字平衡。
(4)“隹”字:过分常见,单独拿出来讲。“隹”字(及偏旁),改成撇点竖横竖横横横。
楷书和行书的定义是不同的,行书近似于人走路,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走路方式,行书讲究顺心,笔法并无太多要求,为了达到字的连贯,有些笔画可以适当改变,如果和楷书一样的话就不是行书了。但是连笔也有一定的规则,超越了规则就是不合乎规范的,所以要多临贴才能学好。
笔顺问题,[_a***_]了好多书法爱好者,我觉得不要纠结于此
首先,楷书的笔顺和行书的笔顺肯定是不一样的,行书有时有草意,所以笔画会更简洁,二楷书咋不会简洁,会一笔一画的进行书写
其次不要拿行书的笔顺硬去套楷书的笔顺说楷书应该如何如何进行书写,其实古代的很多大家,他们的笔顺也都是不一样的难道你能说出来他们哪个对哪个不对吗?
所以不要盲目的跟风,临二王一路的就要有二王一路的笔顺,汉隶,汉简魏碑一路的则有他们的笔顺
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用在书法上也是对的,只要字形优美,管他笔顺,不要纠结
大部分是一样的,也有少部分是不同的。
比如
书谱--逆着起笔
灵飞经--逆着起笔
洛神赋--逆着起笔
行书的书写主要是为了方便快捷。也就是说结字如何快捷,就有人会如何去写。
逆着起笔是一个较为常见的处理方式,孙过庭书谱中,第一列“谱”和“庭”都是逆着写的。专业术语我不懂如何称呼,不过这样写的目的就是为了快。
洛神赋--笔顺变化较大
行书和楷书的笔顺有很多字是一样的,但是也有很多字是不一样的。
在日本江守贤制1983年出版的《楷行草笔顺字体字典》一书中,有详细的笔顺对照说明,我国后来也有专门的笔顺字帖出现。
建议可以看一看此类书籍,那么通常楷书和行书笔顺有什么异同呢?又有些什么规律呢?
1、笔顺异同基本规律
楷书和行书笔顺异同的基本规律:符合人体书写习惯而且书写快捷的笔顺,行书和楷书的笔顺常常相同;符合人体书写习惯但不是最快捷的书写笔顺,楷书和行书的笔顺就可能会不一样了。原因就在于就像我们开车,楷书优选的是平稳驾驶,而行书为了更便捷,借鉴了“草书”很多写法,进入了“快车道”,书写速度更快,这些优化的书写笔顺就和楷书笔顺有了不同。像下图中的“父”字,行书和楷书的书写笔顺是一样的,这时候行书优化的是笔画的写法。而“手”字,则在笔顺上都不同了,楷书先横后竖,而行书则先竖后横,因为这样书写速度更快。
2、相同之处
首先说一样的地方,很多汉字笔顺都遵循了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基本规律,这种规律是符合人右手执笔书写习惯的,汉字书写的笔顺是一种科学合理的书写方法,行书要兼顾既易于辨认又书写快捷,这些合理的方面是相同的。
3、不同之处
不同之处在于行书因“快捷”需要而做的变化。比如下图中的“至”,“土”的笔顺就不一样,先竖后横,“夷”的撇捺都有区别,“此”的写法和笔顺都有不同,这些变化,都是为了更快速便捷地书写。
下图中也是一些变化的例子,因为以前文字是竖着写的,有些笔顺的变化也是为了更快地写下一个字。
行书和楷书有什么区别,不是都叫行楷吗?
楷书是工整的,是基本的,行楷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的带有行草的味道,但又不失楷书的基本,行书是有点草的感觉,写的时候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字字连接。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行楷,也称“汉字行楷手写体字形”,是偏重于楷书书写笔法(法则),比楷书行笔自由,又比行草规正的行书字体。或曰:是汉字在楷书基础上简约书写笔画、增强书写映带、表现书写意趣以适当加快书写速度的,少量改变书写笔顺,且具较强易识、易学特征的实用性手写体字体。
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行书和楷书有什么区别,不是都叫行楷吗?
楷书是工整的,是基本的,行楷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的带有行草的味道,但又不失楷书的基本,行书是有点草的感觉,写的时候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字字连接。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行楷,也称“汉字行楷手写体字形”,是偏重于楷书书写笔法(法则),比楷书行笔自由,又比行草规正的行书字体。或曰:是汉字在楷书基础上简约书写笔画、增强书写映带、表现书写意趣以适当加快书写速度的,少量改变书写笔顺,且具较强易识、易学特征的实用性手写体字体。
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什么是楷书什么是行书?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行书,顾名思义就是比较流畅,行云流水的书法。行书是一种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楷书也叫正楷丶真书丶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趋简化,横平竖直。
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古名楷书。紧扣汉隶的规矩法度。晋唐最流行。
行书:介于真丶草之间,变真丶以便于挥运的一种书体。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反之叫行草。
介楷草之间,书体流畅,牵丝连带,方圆交替,连号省变,章法自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字体与楷书字体的区别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字体与楷书字体的区别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