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米芾草书字体转换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米芾草书字体转换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王羲之草书变字怎么写?
题主同志,看到你提出的问题后,我反复查阅相关资料和《书法大字典》,没有查找到王羲之写的草书“变”字。但却查找到了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写的草书“变”字。
王献之写的草书“变”字,写的也是非常有韵味的,用笔也是老辣的。我的意见是,题主就将就着用吧。
另外,关于草书“变”的写法,在法帖上也查到几个,有皇象和索靖写的章草“变”字,也有王铎、祝枝山、米芾、苏轼写的今草“变”字。苏轼写的两个草书“变”字更洒脱,更有特点。
那么,为什么没查到王羲之写的草书“变”字呢,我认为王羲之可能没写过“变”字,或者是王羲之写过草书“变”字而没流传下来。
上图为孙过庭、徐伯清和康里子山写的草书“变”字,供题主参考吧。我还查找到了颜真卿写的两个楷书“变”字,一个繁体字“变”,一个简体字“变”。看来,“变”的简体字在唐代已经出现了。
变,繁体为變,形声字,从攴( pū),孌( luán)声。本义:变化,改变。《说文解字》:变,更也。
从王羲之书法文献中,目前我还没有发现“变”字写法,不过从直接取法王羲之的王献之、李邕、赵孟頫等人的手迹中,不难发现王羲之的影子。下面一起来看:
1、王献之行草《晋 · 王献之 · 仲宗帖》
2、唐 · 李邕 · 李思训碑
3、元 · 赵孟頫 · 前赤壁赋
临米芾,如何转化为创作?
临米芾,如何才能转化为创作?
先深度认识米芾风格形成途径与方法,掌握其风格根基,然后在其途径与方法上进行或完善或改调或融新的各种尝试,最后选取最适合自己途径加以强化训练,以达到创作的目的。
为什么要先深度认识米芾?
那么,就应该深度认识米芾。米芾书法能自成一格,独树一帜,肯定有他的方法特色。可以先对米芾的方法特色认真研究,深刻了解。
了解之后要勤加练习,掌握其书法风格。要在米芾的风格上创新,保留形成米芾遗风,必须根源于米芾。这也是创新的前提与基础。
最后,如果已经很“米芾”了,就可以尝试创新了。怎么创新?
学米芾转化为创作,等于是在高速公路练驾驶,难度系数很高啊!
首先,笔法就很难驾驭。米芾的笔法说是传承“二王”,其实,他人傲娇,用笔也傲娇,自誉为八面出锋,别人学他书法的人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为什么?因为他的笔法不仅仅是八面出锋,而是360度随处出锋,使转的灵动、运笔的快速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其次,随着他这一特殊用笔,字的结体更是难以控制,字的形态说不好听是歪歪扭扭,说好听是婀娜多姿。
当然,任何事都有窍门,转化米芾风格的创作,也是有路可循的。历史上学米芾书法的数不胜数。比如,赵孟頫、董其昌、王铎、吴琚等都非常崇拜米芾书法,受米字影响很大,他们的书法创作之路,我们都可以借鉴参考。
大家看下图
这是吴琚先生的书法,像米字吧。
学习米芾的书法,其实和学习其它书法的书法一样.只不过风格不同而已。要想将他们的书法转化为创作,就必须做到三点,一是达到背临的水平,就像曹宝麟那样的背临功夫,在熟能生巧的过程中转化为自己的创作能力。
在就是通过临摹掌握其内在的规律和风格,依据自己的理解并融入自己学书的所以经验,融会贯通,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如王铎那样,融合百家成一家。实际上米芾自己本身就是靠集字成家的。
三是要善于化古为我,不能把书法的技法学死了,要能够做到活学活用,就像怀仁集《集王圣教序》那种做法。
学习书法进入创新或创作,形成自己风格,大约如此,就是精通一家然后融汇百家,自成一家。这是书法家的必由之路。实际上説某一家一辈子专攻一家,几乎都是不可能的,就是现代的田英章和卢中南他们的楷书也不是为欧阳询的,有是有博***众长的痕迹的,只不过卢中南的楷书比较突出一些而已。
比如曹宝麟的书法同样如此,只不过他们是一家为本而已,根据需要而旁涉其它。就是从理论上来说,作为一名书法家,是不可能不涉猎中国的书历史的。也不可能不涉猎中国经典的书法理论的都不可避免会间接或直接学习并将那些经典理论融会贯通到自己的书法艺术实践中。概括起来说就是要先精通家法,然后才有可能去转化。
临米芾,如何转化为创作?
首先,肯定要在熟练、精细对临的基础上达到背临。须对米芾的经典名帖及手札的笔法、结字、章法等特征风格了如指掌、如数家珍。
其次,是意临,做到和而不同。在原字风格不变的情况下,加入个人的理解,或植入《圣教序》的一些结体,或进行合理的夸张,增强大小、粗细、开合、疏密、欹正等各种对比关系。另外,还可加入手札上的一些元素,比如字组、草体、墨块等,使作品更富有节奏感、气韵感和空间感。
有了上述的笔墨功夫,和书法意识,再参考一些国展高手的米风作品,进行一个阶段的练习,就可以进行创作了。
说着容易做着难,最关键的问题还是要把握米芾书法的个性特点:一是风樯阵马、沉着痛快的“刷”字和“八面用锋"及中侧多变、神出鬼没的用笔。二是参差错落,千变万化的随意赋形。三是欹侧摆动、迭宕起伏的行气。四是风神肃散而又自然率性的晋韵宋意。只有把握住这些才是创作的前提。
个人浅见,共同提高。
首先应以米芾行书风格为基点,一些个性化的特征应用到创作中,再加上自由发挥,就能转化为创作。
下面以沈尹默66岁所书行书《澹静庐诗剩》为例作具体分析讲解:
此帖有米芾行书特征,用笔结构中有米芾行书个性化的东西,以斜为主,不作正局,斜倾趺宕,字的各个局部挪移,生成险绝之势。
注重字的大小对比,字的轻重变化,强化提按,随境构形,字的中心线左移,左紧右松,上松下紧。变化丰富,以意驭法,笔随意动。自由发挥部分加进了王羲之和欧阳询等笔意。有唐寅行书的那种儒雅的书卷气。
创作时有变化,能以轻松且自由发挥的心态写出米芾的行书特征和韵味,就意味着转化创作的成功。
沈尹默是近代著名书法家、学者、诗人、教育家。原名君默,后改名为尹默,字中、秋明,号君墨。祖籍浙江湖州。陆维钊先生评其书法时说:"沈书之境界、趣味、笔法、写到宋代,一般人只能上追清代,写到明代,己为数不多。″
(沈尹默行书澹静庐诗剩)
(以上行书为沈尹默先生所书,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米芾草书字体转换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米芾草书字体转换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