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小篆字体药材大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小篆字体药材大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汉字都隶属于象形文字,从此角度来说“药”和“藥”的涵义是什么?
虽说汉字为象形文字,但实际上真正为“象形”却不多。ps,(“象形”也可以称作“相形”因为此字都为相物拟字造出来,也就是直接把实物拟画成符号)
但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每天都要面对诸多突如其来的新事物,且认知心理也日趋复杂。所以单靠“象形”文字是难以应付的。因而除“象形”以外又引申出,指事,会意, 转注 ,形声, 等字类。其中形声字算是运用比较多的,同时也是一种比较简单快捷的造字方式,一看便晓其音,一般选公众都熟悉的基本字来作为它的声旁,声旁尽量同字义接近,但也未必。就如我加黑的运和较,发音从“云”和“交”。
“药”也是一个形声字。念“约”声!可这普通话也不念“约”啊?就繁体字的“藥”来说。约yue 樂yue也是同音的。那么约yao的发音从哪来的呢?我们 先来看这个“药”的简化字。其简化字的方案诞生于民国时期,写作“葯”。民国当时的“約”有yao的读法,随即代替了同音且繁笔的“樂”字,可以去听听张学良的抗日演说,他把条约念成条yao。
其在古代是个入声字,念yok 或yoek 后期入声韵尾脱节成了yo 或 yao或 yue 所以现在很多汉语方言里无论有入声还是没入声 的“约”“药”“樂”这三个字大部分都是同音的。
还有普通话为什么会有yue 、yao这两种读音呢?这涉及到古代的“文白异读”,如今汉语中的多音字大多来源于此 ,大家可以自行查阅“文白异读”,占用篇幅这里就不一一解释了。
另外建议大家平如果常涉及到一些普通话与声旁不符的形声字,想了解的可以对照各个方言字和其声旁字发音,ps(网上有汉语方言发音词典里面有很多方言可以查音)对照繁体字形,查查《说文解字》中反切的字音。
总之字典是个好东西,多查有益!
「象形文字」并不是一个严谨的称谓,世界上没有纯粹的「象形文字」,只能说构成汉字的符号有很大一部分是象形符号。
比如:
「女」你可以利用象形的办法画出来,那「姐姐、妹妹」怎么用象形表达?
「一二三」可以积划表意,「千、百、万」怎么办?用梳子写?
没有办法只有向读音妥协,把汉字当音符用,这种方法就是「六书」之一的***借,比如借「白」表「百」。
这种方法就好像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人「写白字」一样,「鸡蛋」的「蛋」写成「旦」。
其实,把象形符号当音符用,出现在很多跟汉字类似的文字中,比如纳西族的象形文字:
所以,一般把汉字称谓「语素文字」或者「意音文字」,最新的观点称汉字为「拼义文字」。「象形文字」并不是一个严谨的称谓。
「拼义文字」的称谓,这是香港中文大学张学新教授的最新研究,他发现阅读汉字会产生一种特殊的脑电波,他命名为「顶中区n200」:
前面说了,汉语中比较抽象的意义,是无法「象形符号」的办法来造字,只有***借同音字的办法解决。
老慢认为,世界上所有文字的创造,都是因为实际应用的需求,主要用于交流、记录、传播。只有汉字例外,汉字的造字之初就是为了讲道理、讲天理,讲古人对天下万物的看法。
汉字发展到小篆,才更重视文字的实际应用需求。这就是大篆重在讲理,小篆重在实用,两者在字义的理解上区别较大的根本原因。
闲话少说,讲“药”字。
药,艹+樂。古文字中,
艹:各自不同的,单独的特性;(竹子头强调分散的个体)。
樂:越符合整体上最主要最根本的需求,客观上产生的共鸣和结果越好。好的音乐,大家的快乐,其原理都是如此。
故,“药”字的造字本义是:根据病人不同,病因不同,病症不同,从整体角度找出其中最根本的问题,然后以最匹配的办法根治,这才是对症下药的根本原理。
所以,真正以中医中药治病,不是头痛医头,也不是对所有同类病症都用同样的药,一定是综合你的具体年龄、背景、工作性质、生活习惯以及病症病因等各方面的因素,找出病根,然后才会对症下药。
因此,这个用“药”的原理肯定是最高级的。但客观上,拥有这等医术的人,不可多得,也不可能成批的培养,所以,当下社会,对普通病人而言,西医西药更实用和普及一些。
但遇到疑难杂症,尤其是综合性的病症,如果遇到真正的好中医,肯定效果更好一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小篆字体药材大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小篆字体药材大全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