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何的草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何的草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什么是勒字,描字,画字,刷字?为什么说书法最终还得是写字呢?
@墨干古 回答:勒笔是勒不得卧其笔,须笔锋先行不为画必勒,贵涩而迟。描字是把字帖照帖描下来。如红摹等。画字是将画法中的运笔、结构、意境应用到书法中来。刷字也有其章法。
所谓勒字、描字、画字、刷宇的出处是《海岳名言》,其中记载:“米芾书学博士召对上问本朝以书名世者凡数人 海岳各以其人对 曰 蔡京不得笔 蔡卞得笔而乏逸韵 蔡襄勒笔 沈辽排笔 黄庭坚描笔 苏轼画笔 上复问 卿书如何 对曰 臣书 刷字”。米芾以刷字自诩,是说自己的书法已达到最高境界,信笔随意、挥洒自如。米芾这话说的确实有诟病他人,抬高自己之嫌。米芾所说的这几种究竟是毛病呢?还是特点呢?
明朝万历进士、书画大家与董其昌齐名的李日华、近代书法大家、北大教授、校长沈尹默等都曾作过评论。
蔡襄勒字,李日华曰,勒字,颜法也;沈尹默云,用涩笔写便是勒。很显然,勒是用力拉紧之意。
沈辽排字,历代大家没有明文记载说明,当代名家苏绍利解释,“所谓排字,乃有意表现整齐与变化也,而有意整齐和变化皆是一方死法!”
黄庭坚描字,李日华曰,描字者,虞永兴法也;沈尹默言,用笔轻便是描;有人则说,黄庭坚作书用墨适中,悬腕法执笔,行笔缓慢,被米芾调侃为描字,苏绍利则谦虚的认为,所谓描字,刻意精工也,有慢之意,有轻之意,也有刻意之嫌,不能开襟也;笔者认为描字是魂飞天外,字如浮萍,一味仿效,而没有自己的风骨。
苏轼画字,李日华说,画字,徐季海法也;沈尹默言,用重笔便是画;苏绍利认为,所谓画字,浓墨重彩是谓画也,苏轼喜浓墨,漆如小儿之晴。重笔厚实,石压蛤蟆,亦是胸有成竹,心中有象,不能忘形之喻。
米芾刷字,李日华曰,右军法也;沈尹默言,用快笔写就是刷;苏绍利认为,老百姓俗话常说写字好的人为,刷刷点点,挥笔立就。
用涩笔是勒字、用快笔是刷字、用笔重是画字、用笔轻是描字,这些轻重缓急的用笔之法各有侧重、又各有利弊,用好了是特点,偏重一面则是毛病。米芾的话是针对每位偏向讲的,不能照抄照搬,应该多者结合、取众家之长、绝不可偏执、兼收并蓄、综合考量。
但是对这些书法大家及作品的品评向来都是各执一词、褒贬不一,我们要有所分辨,不能迷失自我跟着起哄瞎嚷嚷!
所谓“勒字、描字、画字、刷字"。无非是指人们在书写过程中,通过轻、重、缓、急的书写变化,展现出各自不同的书写风格。
中国书法,可谓千变万化,而万变不离其中的是以汉字为基础,历代成名书家都以勤奋为主,借诸家之长,补己之短,最终形成自已独特的书写风格,被世人所认可。
如宋代米芾,八面出锋,行笔快捷,自诩刷字。书法作品柔中见刚,酋劲有力。
建议初学者不要刻意去模仿哪一家,还是要从规距的书写入手,打好基础,掌握书写的基本功,提高悟性,方得始终。
宋米芾《海岳名言》曰:“蔡京不得笔,蔡卞得笔而乏逸韵,蔡襄勒字,沈辽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臣书刷字。”
米芾讲的是几个人各具特点的用笔方法和书法风格。米本人行笔八面出锋,快速迅捷,因而自比“刷字”,而将蔡襄行笔迟湿的写法称为“勒”字,将苏轼下笔重按的写法称为“画”字’将黄庭坚提笔轻写法称为“描”字。古人用笔,讲究横鱗竖勒,藏头护尾,笔笔用力,责用中锋。这几位书家,敢于哭破古人中庸蕴藉的束縛,偏执一端,突出自己的用笔方法,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仿效时注意不可使某些用笔方法形成固癖习气而故意追求某种行笔效果而失之做作,这样就会适得其反。
我觉得吧
书法作品在书斋里创作,一些只追求形似得书家,喜欢涂涂改改,反正外行也看不出来
但我认为脱离了写的书法就不是书法了,没有书法的神韵在里边
现在网络上有很多书写视频,有些***被人称为画字。有些初学者就会很困惑:明明觉得写的还挺好看的,你们为什么说是画字呢?今天就用动态图的方式给大家讲解一下写字与画字的区别,首先我们看第一幅动态图:(文后有图,从前往后)
这幅图是在用铅笔画一个横画,这肯定是在画,需要用很多次钩填来完成一个笔画的书写叫做画字,大家都应该没有任何异议。我们再看下一幅动态图:
这幅图是用毛笔在画一个横,也是多次勾填以后完成了一个笔画的书写,跟第一个图的区别仅仅是铅笔换成了毛笔,这毫无疑问肯定也是勾描填画。我们再看下一幅动态图:
这个图跟上一图的本质是一样的,也是多次钩填完成一个笔画的书写,跟上一图的差别只是这个勾描的次数少了一些,看起来比上一个图稍微快了一些。这个图里演示的,就是我们常见的画字“书法家”所用的画字方法,这方法还有个看似专业的名字叫“藏锋、回锋法”,实际是一种画字法。那什么样的不叫画字呢?请看下一动图:
一笔完成,笔画不用来回钩填描画才是书写的状态,才能叫书法。严格意义上说画出来的字不是书法,书写出来的才是书法。因为画字效率低下,而古代书法是实用工具是讲究效率的,不会在一个笔画上来回描画的。那么,当代画字书法家为什么要画字而不是写字呢?是因为古笔法失传的原因导致的,当代***们因为不理解古帖上笔画是如何一笔写出的,于是就用了描画的方法去“写”,本质上是“画”。笔者为此撰写了《晋唐笔法》一书揭示古今笔法的区别,为您揭开古笔法的神秘面纱。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如何区分章草、今草和狂草字体?
草书按照通俗的分类包含着章草、大草(或称狂草)、小草(或称今草)三种。但严格来讲,草书只有章草和今草两种。具体情况在这里就不多赘述。
这三种草书字体中章草是比较容易辨识的,因为其是隶书草化的一种字体,跟简书一样都是以隶书为本体,只不过章草重在求变化,而简书则重在求便捷。
章草带有明显的隶书”磔“笔画特征,且在一幅作品中每一个字基本上都是以单独的方式存在,不像今草上下可以通过牵丝等方式进行连接。
图片:索靖章草史孝山出师颂
小草(或称今草)是楷书的草化书写,今草的出现跟章草有莫大的关系,因此学习今草的书学者应该追溯到章草的学习,以便进一步了解草书规范的规律。
近代于右任先生曾有《标准草书》一书出版,初学草书者可以从此入门进行草书的辨识学习。
图片:于右任标准草书《千字文》
狂草(或称大草),这种字体已经不是以实用性为主要目的了,在书法创作中,此种字体最能抒发书者的情感与性情,但其对书法的要求也是最高,曾有人说过”草字离了格,神仙也不识“。就说明了狂草的辨识困难程度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何的草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何的草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