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字体100幅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草书字体100幅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有哪些字的草书写法出乎意料?
本人观点书法是整体艺术,没有必要追求单独那个字的写法。在整篇的文中每个字都应根据上下,左右的字势而***取不同的写法。即便是一,两个字的片幅,在落款时也要审势度势,才能提现整幅之美。
草法严谨的话都不出乎意料。所谓出乎意料一是个别字所用草法出自个别古帖,不常用。二是因为草法个别符号相似度高,极易混淆。三是因为笔画连带将几个草书符号连为一体产生的不易辨识。四是个别书者因为自己书写习惯生造的草书符号,这类符号不和草法,别人不认识。除了以上原因,草书写法没有其他出乎意料的。草书是可辨识的,失去了可辨识性,草书就不会流传下来。
草书大家王羲之、张芝、张旭、怀素、孙过庭,黄庭坚等等皆有草字法书流传于世。王羲之的鹅字非常有名,相传羲之本人犹喜鹅,有一典故说王羲之得知一老婆婆家有一奇鹅,善鸣。就去探看,谁知老婆婆得知王羲之要来的消息后,就把鹅杀了来招待,令王羲之唏嘘惋惜不已。就如鹅字来说,草书写法多种,可分解,譬如把左旁的我字写在上面、右边的鸟字放在下面,这就是草书一种位移的写法!草书字在写法结构上还有省笔、借笔、补笔等方式。在同一件草书作品里,不能出现两个相同形态的字,必须有所变化,讲究体无常形,及尽变化,鬼神莫测才行!古代草书大家毕生精力研习琢磨,不能穷尽奥妙,到了现代我辈更应在前人肩膀上有所作为,把中华草书艺术瑰宝发扬光大,做出一定的贡献来!
草书出乎意料的字很多,有的简直不敢轻易写。一是和楷书没法联系。一是很容易造成混读。比如“愿”字,它的草写为
字的草写,是以“願”的结构来写的。即便是“願”,也很难从字形上联系起来。与它很近似的另一个字是“凡”字。它们的区别在于,凡字的最后的笔,是向上钩,願字是向下。
另一个出乎意料之外的字是“叔”。
要一一例举草书颠覆想象中的写法,靠一个问答题是不可能详细讲清楚的,举几个例子出来,说明草书的严谨,稍微的一点变化,就风马牛不相及。所以,学习草书,一定不能靠自己想象去写,它的写法,有严格的路数。
请大家看看这幅字的水平怎么样?后面落款草书是谁?谢谢?
我也是孤陋寡闻,才敢对这幅书法大作说看法,"厚德载物″四字,"厚,载″两字尚可,"德″字中空,心字缺少力度,没有排布开来,"物″虽字移位,有些粗略感觉,欠柔和之美感,"老子道德经句″写的很自然有功力,总之成绩是主要的,很不错的书法。佩服。
这幅书法的作者应该有一定的功力,写的隶书属于美术字!但就这四个大字来说,厚字的横划起笔过重,运笔过程缺乏提按力度,子偏弱,名显头重脚轻,德字心字底写的太散落,他这些字所有的“撇”划都太弱如鼠尾,是书法大忌,大部分笔划都欠收笔,竖划都尖出!大字贵抱紧,他厚,德,载,三个字都松散,整体布局稍差!
书法水平一般,但是人各有所爱,只要你自己看好就行!
落款是:老子道德经句,崔随根书。
所以这幅字的作者是:崔随根
这件作品的作者有一定专业学习经历,隶书源于曹全或礼器,落款行草书属自由体。四个大字隶书,大部分笔画用笔迟滞,抖抖索索,气断不接,有造作之嫌,撇捺画的雁尾和出锋显得轻佻媚俗。因此,该书作处在即将达到专业层次的前夜,这段道路还需要认真摸索仔细用功。
谢你的邀请:我虽然不懂书法,但在我眼里这幅作品称得上高水平,是一个书法大家之作。他把隶书美术得完美无缺,作者以深厚的笔峰功底把每个字写得苍劲有力,结构严谨,笔画流畅,完美得秒不可言,真正的***之作。落款是老子道德经句,崔随根书。
写的很好!书法大家的才能!赞赞赞!!!书法猜人物是猜不出的。要真的猜出书法大家人是谁,只有对书法大家特别的情缘的猜者能猜得出来。哪还得在当地的书画作品中猜。不然是很难猜出的。我不懂书法,更不会写毛笔字。可我是以上以为的。笔者只知看到一笔一划的功力不凡的。中国很大,书法大家层出不穷。这证明中国的伟大!书法界的光荣。
草书千字文谁的最好?
我认为学习草书,还是智永《真草千字文》最好,真草二体,是智永传世代表作,也是我国书法史上的留传千古名迹。楷草对照《真草千字文》法度谨严,一笔不茍, 其草书则各字分立,有做草如楷之法,运笔精彩。
智永草书特点:深得王羲之笔意。他既能严守家法,全盘继承王羲之的形质,又能继往开来,下传虞世南等人,开唐代楷书新风。
1、笔势好。智永能把一个字的点画都连起来写,这在草书中是最为常用的方法,整个字几乎一笔完成。其连的方法主要是靠笔的旋转、循环、靠牵丝的带动,故多用圆笔。转折顿挫处处似有非有。如:步、皇、庶、象。
2、代的规矩易记。以特有的符号代替一种或多种偏旁,简化了用笔各字形。这种“代”是有规矩和原则的,不能混杂。如:谈、终、躬、驰
3、省与变活用。将有些点画及局部偏旁或省略,或变化形态,而又不使字形有太大的影响,省笔中有许多是因笔势连贯应运而生。如:君、起、气、良;在章法上较难捉摸,有的字只作适当小变化,但有的变化极大,与原外形完全不同,这就需要熟悉草法,了解其变化过程。如:事、知、真、旧。
草书大家不同风格。智永书法铁画银钩,折钗股、屋漏痕不能喻尽也。况用笔熟极,空中起空中落,真乃大书家。右任书法规范雅正。怀素书法天真烂漫,中锋用笔,回环荡气,感情丰富。 张旭的草书以雄浑奔放的气概、纵横捭阖的笔姿和恣肆浪漫的势态而为世人看重。唐吕总《续书评》云:'张旭草书,立性颠逸,超绝古今。属于浪漫注意风格。
“在中国书法史上,有三个人被称为:“草圣”,一个是后汉时期的张芝,一个是唐代的张旭,和怀素。 "草圣"一般较多是指张旭 。 张芝(字伯英),敦煌酒泉人。勤学好古,淡于仕进。朝廷以有道征不就,时人尊称 自为"张有道"。好书法,最擅章草。因智永作为王羲之的嫡孙,不仅基因好,用功非常刻苦,社会贡献很大,所以单纯草书《千字文》,还是智永草书最好!
《千字文》和《心经》一样,历代书家用篆隶草行楷写了不少,不过草书版本不算多,也不乏精品。本人喜欢的有三个版本,并且都是墨迹,供参考。
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本(传)
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本为日本所藏,纸本,册装。计二百零二行、每行十字,原为谷铁臣旧藏,后归京都小川为次郎,现为小川为次郎之子小川正字广巳先生收藏。后有杨守敬、日下东作(鸣鹤)、罗振玉、内藤虎所写题跋,论者认为墨迹本为智永真迹,也有人疑为唐人临本。
《真草千字文》,北宋时宣和内府仅存七卷,南宋至今唯有一卷。 流传下来的《真草千字文》墨迹只断烂了开首两行,其他都尚称完好;至于缺的部分,也已根据关中本补全。所谓“关中本”,是宋朝大观三年时薛嗣昌根据长安崔氏所藏真迹,於大观已丑(公元1109年)摹刻上石,又称为“陜西本”,原刻石今日尚存西安碑林,据说“颇极精工,无复遗恨”,可说是善本,但感觉和墨迹相比就差一些了。
怀素《小草千字文》
贞元十五(公元799年)书。怀素千字文有多种,而以“小字贞元本”为最佳,又称《千金帖》绢本,八十四行,一零四五字。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莫如中说:“怀素绢本千字文真迹,其点画变态,意匠纵横,初若漫不经思,而动遵型范,契合化工,有不可名言其妙者”,此本为怀素晚年所书,当为绚烂之极而复归平淡之作,故历来为书林所重。
赵佶《草书千字文》
宋徽宗赵佶四十岁时的草书作品,笔势奔放流畅,变幻莫测,一气呵成,颇为壮观。是继张旭、怀素之后的杰作。且《草书千字文》为纸本,纵31.5厘米,横1172厘米,为描金云龙,长3丈,无一接缝。
此卷草书《千字文》,之所以可贵,在於作者掌握了狂草的基本法则,“使 转”不违笔意,达到了“纵心奔放”,所谓“意先笔後,潇洒流落”的艺术效果。
以上来自《书道拍案惊奇》的拙见,仅供参考,欢迎关注和转发噢,更多心得会在今后视频中更新,期待书友们前来交流,共同进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字体100幅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字体100幅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