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鲁字体行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鲁字体行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练行书,练谁的字体好看一些?
行书好看的标准有多样。可以说,能传世的行书名家法贴字都好看。但如果你指的好看是清秀、秀丽、飘逸的话,本人推荐如下:
唐寅即唐伯虎的《落花诗册》。由于从艺术成就看,唐寅的画胜诗,诗胜字,诗书之名久为画掩。所以可能这本字帖不入许多书法家法眼,但最好只追求字体好看来讲,这本书无疑是最佳选择之一。此诗册为其36岁所作,堪称“诗书双绝”。
一、《唐寅落花诗册》共收入三十首唐寅诗作。诗句优美,临帖的同时也是一种诗词的享受。所以能保持长期的练习兴趣。且摘录数首如下:
二、唐寅的书法主要受“二王”和“赵体”的影响,书法端丽严谨,风格丰腴、润阔、灵活俊逸秀挺。
唐寅写落花、唱落花,《落花诗册》以绮丽的语言书写生命寂寥的感伤,饱含惋惜、怜悯、疼惜,五味杂陈,读其诗、赏其字,犹感他生命的灿烂光辉。《落花诗册》很长,可以一边练习一边慢慢欣赏!
三、《落花诗册》用笔势大力沉,近似楷书,笔笔交代清楚。提按明显,有些像是在啄字,结体上则重心下压,看上去和稳重,在用笔上八面出锋,但在结体上却方正规矩。每一个字中,笔画粗细变化不大。但字与字之间,有时变化很大。
想写好行书练谁的字体好呢?要看你个人的审美,看你喜欢谁的字。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王羲之书圣地位的确立,有其演变过程。南朝宋泰始年间的书家虞和在《论书表》中说:“洎乎汉、魏,钟(繇)、张(芝)擅美,晋末二王称英。”右军书名盖世于当时,而宋齐之间书学地位最高者则推王献之。
献之从父学书,天资极高,敏于革新,转师张芝,而创上下相连的草书,媚妍甚至超过其父,穷微入圣,与其父同称“二王”。南朝梁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云:“比世皆尚子敬书”,“海内非惟不复知有元常,于逸少亦然”。
改变这种状况的是由于梁武帝萧衍推崇王羲之。他把当时的书学位次由“王献之——王羲之——钟繇”转变为“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在《观钟繇书法十二意》中,萧衍云:“子敬之不迨逸少,犹逸少之不迨元常。”“不迨”,或作“不逮”,不及之意。萧衍的地位使他的品评有特殊的感召力,因而舆论遂定。
大家可以对比一下[微笑]
【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若以大众化的眼光来看,行书好看的推荐明代书法家文征明,他的行书潇洒飘逸,极其妍美,可以练练。
文征明行书大致可分两大类风格:一是以王羲之《圣教序》笔意为主所写的行书小品;一是以黄庭坚笔意书写的大行楷。其结字平整方正,宽展舒和,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流露出一股儒雅之气。
文征明这一类字,大众比较喜欢,作为实用书法是非常好。但是以这种字去参加书法展览基本上没戏,评委们不看好这种风格。因此,练习文征明以后,要想有更高追求,不能拘泥于此,还得变。
更多书法技巧与精彩内容,请关注【麓风轩】
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练行书,俺认为还是临摹王羲之的圣教序的好。这个问题,俺是看了中州耕牛堂主先生说的,觉得很有道理的。所以就推荐给你。你可能是试试看,如果不行的话,再临苏轼的黄州寒食帖也可以。
俺的观点是,不能临摹当代人的字。张旭光也说过,学行书要取法乎上的话,俺认为张旭光说的有道理。
只要好好临摹字帖,就可以把行书写好。俺说的话虽然简单,但都是实话。学书法,不认真临摹字帖是不行的。临摹字帖,要认真,要坚持不懈,不能似临非临,不能三心二意的。
俺冒昧的说了这么多,也不知道对不对。俺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该说的就说,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
对了,就***纳。不对,权当俺木说。
练字好看,要经过三年的用功,重复无数次,墨水用数瓶,毛边纸数刀,毛笔9支,就可以达到预期目标。
请你三年后再发练习结果,期待你好看的字。
书法中楷书,行书,草书有什么区别,学习它们有什么意义?
古人云,楷如立,行如走,草如跑。基本符号和形态不同,区分了受众不同。生活中,楷更规整,行更实用,草多数是艺术化的存在。从弘扬国粹的角度,需要大家拾起笔来,合取所好,学习哪个字体都是好的。
中国书法楷书是从隶演变而来的。楷书字体方正,笔划分明,一笔一划有自己的笔路。起笔收笔,大多为藏锋。楷书的代表书籍,欧阳询的欧体,颜真卿的颜体,柳公权的柳体。大多数练习书法的爱好者,都从楷书练习书法和字形结构,和书法笔法。
草书和行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字型结体、用笔使转和布白章法上这三个方面。
先说字型结体,章草的字型基本平正,大小几乎相等,字与字中间无牵连,比较好认。今草的字型大小参差,结字连惯。删繁就简,字的相同偏旁可以代表不同意义。结体逛放,竟严谨又自由。识字难度大。
而行书虽然也大小参差,但幅度没有今草大。行书字型基本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字体相对平正。结体非草非真。识字容易。
再说用笔使转。章草缘自隶书,在用笔上仍有波,嵥。今草则基本没有隶书的影子。用笔八面出锋,挥洒自如。每一字都有特定使转规定,不能“任笔为体,聚墨成形”正于孙过庭所说: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亏点画,不能成字;真亏点画,忧可记文。
行书的用锋可藏可露,离方眴园。“运笔不宜太迟,迟则痴重而失神。亦不能太连,连则窘步失态势”不急不徐,仍需迟速的变化,但没有草书运笔的疾。比之楷书,它的使转之迹可以或多或少地见于纸面之上;比之草书,它的点画形态在使转之迹中更加明显。。运笔中化连为断,使其动势微露于点端画梢。
最后说布白章法。
今草在章法上:疏密、向背、俯仰、迎让、轻重、虚实、参差中大开大合,大张大驰,大疏大密,大缓大急。在线条的流动中把握平衡。尚险,尚动。落笔高物建瓴,一气阿成,气脉节律突出。
行书的章法布局以平笔为主,险势为补。如人在行走一样。字里有聚散,行间见错落。既不失正,又不偏直。整体见方成正,收笔跌错,天然通顺朴柮无华
楷如立、行如走、草如奔,楷书呈现的是一种静态美而行草书则是动态美,他们在艺术形式上各有特点,但又有内在进你的联系。
楷书成熟于魏晋鼎盛于唐代,而行草书也在楷书之前就在隶书的隶书的基础上初见端倪,他们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经过了古文字发现时期到了魏晋时代经过钟繇、王羲之这些书法大家的总结创新,使得楷书和行草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天下第一行书《[_a***_]序》就是在这个历史时期诞生的。应当说这三种书体是伴随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走到今天的,时至今日仍然是我们最常用的书体,仍然具有很高的的艺术性和实用性,这充分说明这三种书体承载着我们悠久的历史文化,并且而且在每个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晋韵、唐法、宋意、明态,三种书体都都对历史做出了不同的哲学解释。
从艺术的品鉴上说,楷书——安静、庄重、规范、严谨;行书——灵动、多姿、生机勃勃;草书——奔放、热情、畅达。三种书体呈现出了三种生命状态,也从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博大精妙,同时三种书体互为渗透相互交融,楷书的严谨庄重里包含着生动和韵味,行书的灵动中也蕴含着楷书的严谨和草书的畅达,而草书更是具备楷书的谨严和行书的灵动,三种书体心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滋养。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小楷更是楷书成熟时期的传世经典;颜真卿唐楷博大雄浑而行书《祭侄稿》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张旭(颠张醉素)《古诗四帖》天马行空纵横捭阖而楷书《郎官石柱记》又是谨严妥帖,动静之间无不都能让我们叹服。
学好这三种书体除了上面的艺术价值外,还能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有很大帮助,“字是人的脸面”无论你是学生还是职员,楷书和行书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而草书则可在业余时间里让你抒***怀畅叙幽情,中国人离不开汉字更离不开书法,更时时刻刻要用到“真行草”,因为他们是我们的文化符号性格标签。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鲁字体行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鲁字体行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